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初年(1901-1911)许多报刊杂志大力宣传实业振兴思想,实业振兴成为了当时的社会思潮.报刊舆论阐发的主要问题一是关于振兴实业的重要性,二是关于振兴实业的措施问题.报刊舆论认识到20世纪是实业竞争的时代,中国已处于世界经济竞争的中心点,振兴实业已成为中国的救亡之术、富国之基、强国之要道,将振兴实业提高到了救国救民的高度.同时报刊舆论提出的全民动员,政府应奖励大资本、保护小资本、建立股票市场等实业机构、建立中外合资企业、订立经济法规等主张都是1895-1900年这个时期所没有的,对银行、实业教育和发展交通事业等方面的认识也比前一时期更具体更深入.实业振兴思潮的宣传和扩展,对于启发民意、促进晚清政府重商政策的出台、振兴工商业者的责任意识和工商实业的发展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壮大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年(1901—1911)许多报刊杂志大力宣传实业振兴思想,实业振兴成为了当时的社会思潮。报刊舆论阐发的主要问题一是关于振兴实业的重要性,二是关于振兴实业的措施问题。报刊舆论认识到20世纪是实业竞争的时代,中国已处于世界经济竞争的中心点,振兴实业已成为中国的救亡之术、富国之基、强国之要道,将振兴实业提高到了救国救民的高度。同时报刊舆论提出的全民动员,政府应奖励大资本、保护小资本、建立股票市场等实业机构、建立中外合资企业、订立经济法规等主张都是1895—1900年这个时期所没有的,对银行、实业教育和发展交通事业等方面的认识也比前一时期更具体更深入。实业振兴思潮的宣传和扩展,对于启发民意、促进晚清政府重商政策的出台、振兴工商业者的责任意识和工商实业的发展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壮大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实业”、“实业救国”、“实业振兴”的使用情况,实业振兴思想与重商思想的关系,实业振兴思想产生发展的阶段,清末实业振兴思潮的倡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19世纪,随着近代报刊进入中国,中国人对近代报刊所具有的舆论传播功能有了一定的认识,近代报刊在中国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进而成为推动近代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5.
清末新政时期,江西地方政府的实业政策促使有识之士兴办实业的热情高涨,亦使近代实业大面积兴起。虽然这股发展热潮由于晚清政府的覆亡而未能持续,但是,新政时期的实业之兴对江西近代经济转型起到奠基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强有力的政府行为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素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之称的《申报》是晚清变革的见证者,同时作为中国舆论的先锋,《申报》一方面反应中低层群众的心声,另一方面与晚清统治当局有着频繁的互动。建刊之初,尚在蹒跚起步的《申报》为站稳脚跟,对政事总是少加议论;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这些重大对外战争期间,《申报》与晚清政府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历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的羸弱和卖国行为让广大人民丧失信心时,佯装立宪和开始新政欺骗人民时,《申报》又转向了人民的立场,揭穿清政府愚弄百姓的嘴脸,逐渐倾向于革命。  相似文献   

7.
不少研究将清末民初由报刊、出版等传媒力量所形成的“公共舆论”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混淆,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讨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这显然不妥当的。在厘清这一错误的基础上,通过对大众传媒在近代发展的基本形态、学“公共舆论”的作用、学会社团的公共性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探讨了影响近代社会变革的传媒力量-“公共舆论”的特点以及它对学变革、化思潮变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振兴农务是清末新政时期(1901至191年)振兴实业的重要方面。早在19OI年秋,清政府就诏令“各省开垦荒地,振兴农业”。1903年10月,商部奏请振兴农务,光绪帝对此发布上谕“著各省大吏通饬各府厅州县认真确查,极力讲求,一律切实兴办”,并宣称“商之本在工,工之本在农,非先振兴农务,则始基不立,工商亦无以为资”D‘。这是清政府基于对农工商关系的新认识基础上的农本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清政府的求强求富活动在策略上的转变。正是在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与商业和使国家富强的基础这~崭新的重农思想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9.
晚清政府为加强舆论控制稳固统治而出台了系列有关新闻出版的法律。按这些律条的制定可将晚清的新闻出版政策的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晚清政府企图通过立法的手段来行专制的目的,其对新闻出版的监控反呈现出某种更为严密强化的趋势,但在近代西方法律体系的冲击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争取言论出版自由斗争的影响下,清朝的新闻出版立法又表现出某些貌似开明的法制近代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0.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消息传来,举国震惊,泱泱大国居然对“最尔小国”割地赔款,这不能不引起国人的反思。而伴随着清政府政治上的腐败,其财政经济也日益竭因。有鉴于此,当时不仅维新派在他们所创办的刊物上广泛介绍西方实业的发展,而且清政府中的封疆大臣也极力主张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于是,在全国上下兴起了一场“实业救国”的浪潮。当时国人普遍认为,“二十世纪之世界,其国际竞争之世界乎,而其所持以为争者,则生计问题是也,…,·凛大势之所趋,鉴国民之所短,苟…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的学习,我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我认为,作为教育报刊工作者,必须时刻按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地当好党的教育舆论喉舌,切实搞好教育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以上海格致书院为例,以《格致书院课艺》为基本史料,阐析了作为民间知识群体的格致书院学生的重商思想。格致书院的重商思想:商为富强之本、立国之要,无商难以与洋人争夺利权,无商难以拯中国之贫弱;而欲振兴商务,既要改定税则,发展实业,开拓市场,还要大兴商学,以为根基。格致书院学生的思想虽然不似站在历史前台的大人物的思想能够左右国家政策,但作为一种潜在的民间思想仍具有社会感召力。  相似文献   

13.
教育报刊具有阐释政策、宣传法规、引导舆论、释疑解惑等重要职能。特别是江苏教育报刊社主办的《江苏教育》等报刊,在总结宣传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导社会正确认识不同时期教育的热点和难点,指导教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多年来,丰县教育局始终将教育报刊作为教育宣传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4.
高校舆论宣传阵地主要由校报、校园广播、校内有线电视、校园网和校园宣传栏组成。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必须深刻认识不同宣传载体因其技术特征上的不同所导致的用途和功能上的差异,充分发挥各宣传载体的特色,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积极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舆论强势,真正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正确把握“四性”营造高校良好的舆论宣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舆论宣传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基地,也是建设和传播先进思想和文化的重要阵地。高校舆论宣传应在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新世纪,舆论宣传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本文试图人舆论导向政治性、手段多样性、工作艺术性、队伍战斗性等方面,对新时期如何改善高校舆论宣传工作进行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本讨论革命的成因,特别是晚清革命的成因,认为现存政权统治衰弱、社会广泛不满和新思潮兴起、以及社会结构变化是历史上革命发生的基本原因。就革命与改良的关系来说,有时改良会避免革命,但更多的情况是改良引起了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的冲击造成清政府衰落加剧,清政府无力抵抗列强侵略导致广泛的社会不满,从而引起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而晚清新政引起的社会结构及社会思潮变革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相似文献   

17.
舆论宣传在推动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为推进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地陆续创办了一些教育报刊,这些教育报刊中不乏优秀者。为交流各地办报办刊的经验。本刊开出“地方报刊”专栏。以交流各地举办教育报刊的经验和做法,希望各市(县、区)从事教育报刊编辑工作的同志们踊跃投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把振兴乡村教育事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要教育政策指向.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8 年2 月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事业.乡村学校是乡村教育的实践者和承担者,乡村学校的变革发展关系着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淮阴师范学院刘国艳教授的《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乡村学校变革研究》一书,是乡村教育振兴研究的力作.  相似文献   

19.
大学的校报是学校党政领导的喉舌,是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它在大学生的成才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报》创刊于1957年,至今已有32年的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结合高校的实标,在培养“四有”人才中,特别是在新旧交替、各种思潮纷呈交汇中,充分发挥了校报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时期,报刊舆论曾就义和团迷信盛行的状况深入反思,遂认识到开展思想启蒙的重要和迫切。关于改造国民性、“开民智”、反迷信、改良小说戏曲等等主张,都是鉴于义和团迷信误国的教训而提出,反映出义和团运动给予思想启蒙的重要影响。通过考察报刊舆论,不仅可对辛亥革命时期思想启蒙兴起背景有更深切的认识,而且对近代启蒙与救亡不可分割的时代特征也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