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通过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7月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9例患者的护理过程,总结护理经验.经过及时观察与护理,所有患者脑脊液漏停止,切口愈合.未发生椎管内及颅内感染.结果表明术后密切观察伤口及引流情况,采取合适卧住,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健康宣教,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有效预防及治疗脑脊液漏发生.  相似文献   

2.
术后切口感染是骨科最常见,危害最大,也是最难以处理的术后并发症。一旦切口感染可至手术失败,给病人增加痛苦并延长住院时间,严重者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我院自1988年12月对57例Ⅲ类骨科切口,采取一期缝合后闭式持续灌洗引流,有效的预防了切口感染。我们的临床护理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探讨外阴癌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以期达到伤口的Ⅰ期愈合率,使病人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例外阴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床上翻身排便;术前做好皮肤、肠道、阴道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除1例伤口感染,其余9例都Ⅰ期愈合,均达到手术治疗效果.结论:由于外阴癌病人相对年龄大、机体抵抗力低、手术部位与尿道直肠邻近、创伤大,容易发生伤口裂开、感染和肺部、泌尿系感染及下肢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因此,正确实施术前、后制定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外阴癌术后伤口Ⅰ期愈合率,以促进病人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到:因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卧床时间相对延长,护理的重点是背部及尾骶部皮肤护理、肺部并发症预防和防止髋关节脱位.其中1例患者双侧假体同期置入,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多,术后伤口感染几率高,预防的关键措施是:术前做好术区皮肤准备,术后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及肢体情况、保持正确体位、预防关节脱位和深静脉检塞、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择期进行胃肠道手术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及切口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10.28±2.18 vs.14.16±3.08,T=8.2899,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同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生物棉治疗切口感染,明显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方法:术后发现有切口红肿和脓性分泌物,即把切口敞开引流,清理坏死组织,冲洗伤口后填塞生物棉.结果:应用生物棉换药治疗后切口均较快愈合,无切口裂开及窦道形成.结论:我们应用生物棉治疗切口感染,着重于早期发现并把切口敞开,经清创、引流、冲洗后给予生物棉局部填塞,明显缩短了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工作实际,对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在手术以后病人由于手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伤口裂开,出血,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做了较为详细的总结,并对术后病人的恢复性治疗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结石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150例的临床、护理资料,对其术前全身及营养情况做详细评估,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保证有效循环血量,防治低血压;保持各引流管通畅,加强基础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该150例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均做了肝叶切除术,无1例手术死亡,其中,伤口感染20例,膈下感染10例,胆漏55例,肺部感染15例,均经非手术治愈。150例共81例获得随访,随访率53.0%,疗效优良率为77.8%,残石率为21.0%,结石复发率为8.7%。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尤其是增强术后的护理观察,提高术后护理质量,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病人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残指延长器行手残指延长的方法。方法:本组18例23指,手术分二期进行。一期行截骨术。截断指骨,安装残指延长器,术后以平均每天1mm速度缓慢延长残指,待获得满意长度后.行二期植骨术,术后随访1a以上,对其骨愈合时间、残指延长度、外形、关节活动度、末梢血运及感觉等几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延长度,X线片显示骨愈合良好,无延迟愈合及感染发生,术后优良率95.7%。结论;应用残指延长器行手残指延长,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术后治疗、护理较为容易.是手残指延长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马凡综合征(MFS)合并脊柱侧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8例马凡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弯患者行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前,术后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本组1例出现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给予禁食水,行胃肠减压后症状逐步好转;3例出现呕吐,给予止吐药物后症状好转;2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1周后自行吸收缓解,无一例出现心血管、肺部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均顺利出院。结论: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完善术前量化训练,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实施疼痛护理管理,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切口引流液及胃肠道和肺部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可有效降低MFS合并脊柱侧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包皮环切新术式(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389例上包皮环切术患者,年龄6~49岁,随机分成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手术,共201例;B组采用传统手术,共188例。对这两组患者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1例中转传统手术,两组其余手术均成功。但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患者满意度均优于B组。结论:包皮环切新术式较传统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低、患者满意率高等优点,且手术者学习曲线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科非心脏手术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总结分析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521例胸部非心脏手术术后发生心律失常1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5例心律失常者,通过护理干预118例康复出院,5例转内科治疗,2例术后合并并发症死亡。结论胸科非心脏手术术后并发心律失常临床常见,加强临床护理和监测,大大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探讨胃镜联合胆道镜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中的应用,为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提供更多的手术方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手术难度。创新点:摒弃了以往LCBDE术后需行T管引流的方式,以鼻胆管代替T管,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胃镜的操作难度较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低。因此,本手术方式可以得到更好的推广。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7月1日至2017年10月30日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收集这些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数据,排除那些不能耐受麻醉、患急性胰腺炎及急性胆管炎、并发肝内胆管结石及胆总管结石呈泥沙状或者絮状的患者。对患者行胃镜联合胆道镜的LCBDE手术,统计其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长以及住院花费。结论:胃镜联合胆道镜放置鼻胆管在预防LCBDE术后胆漏上切实有效,且由于术后无需留置T管,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同时,本手术方式对手术操作技术的要求较低,对于初学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医师来说,可降低其术后胆漏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45例接受微创PLIF手术治疗经过和护理过程。结果经过平均1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未见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通过围手术期指导和护理,患者克服了对手术的恐惧等心理障碍;术后能正确配合医生医嘱,积极预防各种术后卧床期间并发症,积极康复训练,患者术后腿痛VAS评分和JOA下腰痛评分明显优于术前。结论微创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归芪五味消毒饮联合抗生素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200例关节置换患者,其中全髋关节置换5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80例,全膝关节置换40例,膝关节单髁置换30例,每种病例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常规应用抗生素,同时观察组于术后第1d开始口服归芪五味消毒饮,每天1剂,连用5d。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5d抽静脉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测白细胞数量(WBC)、红细胞沉降率(ESR)。同时随访观察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和手术后第1d后的CRP、WBC计数、E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的CRP、WBC计数、ESR均高于术前和术后5d(对照表1、2、3)。术后第5天两组之间的CRP、WBC计数、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均未发生感染,切口均愈合良好,对照组4例切口浅表感染,伤口延迟愈合。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13±3)d,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16±4)d。结论:归芪五味消毒饮联合抗生素可明显改善血液炎性指标,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16.
这款有意思的订书机,能迅速缝合伤口,不伤表皮,缩短手术时间,减轻伤者痛苦。它采用可吸收缝线,伤口愈合后,不需要  相似文献   

17.
总结我科自1991年1月至1997年12月收治的204名老年脑外科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指出老年脑外科病人手术前后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脑外科手术的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手术前护理:①针对老年病人耐受性差,危险大等特点,要做好心理护理,及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护理人员及经治医生的全名及检查内容,尽量消除患者忧虑感;②对各脏器功能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并存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要进行治疗后再考虑择期手术;③术晨常规禁食水,但应注意不能漏服主要的治疗药物,以免影响手术进程。手术后护理:①仍要做好心理护理,根据老年病人的特点,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瞳孔、意识及肢体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②加强呼吸道管理,术后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及早行超声雾化吸入,预防术后长期卧床;③注意心电监护,控制液体滴数;④对高血糖患者严密监测血糖值的变化及应用胰岛素后的反应,以达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目的。 通过加强对老年脑外科疾病围手术期的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老年脑外科的手术成功率、以及老年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对5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观察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53±5.52)min,术中出血量(140±10.21)m L。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尿路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压疮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18个月。50例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20±1.02)个月,无未发生髋内翻畸形和断钉,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2.00%(46/50)。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固定稳定,不良反应低,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19.
开放性小腿骨折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急诊病种。早期处理不当。将导致感染、皮坏死、骨髓炎甚至肢体丧失。自1993.3月以来,我科应用单平面半钉固定架治疗小腿开放骨折4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1例中男33例,女8例;年龄13~62岁;左侧31例,右侧10例。骨折类型:粉碎性12例,横型20例,斜形或螺旋型9例。受伤到手术时间最短2h,最长18h。伤口处理分类:一期缝合28例,清创游离植皮8例,减张缝合3例,皮瓣转移2例。 2 结果 伤口一期愈合33例,表浅感染6例(经换药伤口愈合),深部感染2例(后经置管冲洗伤口愈合),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个别不稳定骨折病例辅以螺丝钉拧入。19例骨  相似文献   

20.
肢体肿胀是骨折术后最常见的体征,严重的肿胀可以导致伤口感染、不愈合、深静脉血栓形成、坏死以及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因此,尽快消除骨折术后的肢体肿胀,对促进骨折愈合和减少并发症均有重要意义。我科从2007年开始采用自制中药塌渍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骨折术后患肢肿胀,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患者均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3月-2008年6月入住我科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共280例,男142例,女138例,年龄12~58岁,平均40.2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其中上肢骨折120例(肱骨骨折42例、尺骨骨折25例、桡骨骨折15例,尺桡骨双骨折38例),下肢骨折160例(股骨干骨折46例、胫骨骨折26例,腓骨骨折21例,胫腓骨骨折54例、踝关节骨折13例)。所选患者均仅行单侧肢体手术,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其他疾病。两组患者在受伤程度、受伤至手术的时间、静脉滴注消炎脱水药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2方法1.2.1自制中药配方:血竭10 g、乳香10 g、香附10g、白芷10 g、栀子10 g、姜黄25 g、大黄20 g、红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