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生活在大兴安岭林区的人,大多喜欢在屋前院后种一种花,它不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在极强的光照和风雨交加的环境下依旧生根发芽。它的花型酷似向日葵,花蕊是金黄色的,花瓣有八片,颜色有白、粉、玫瑰红等,在霜降前,它会一朵接一朵地开下去。它的样子像一把张开的扫帚,花朵又像梅花,所以人们叫它扫帚梅。  相似文献   

2.
梅雪争春     
当北国仍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南国的树树梅花已娇蕾初绽,向人们争报春的信息。武汉东湖之畔的东湖梅园内,只见满树都是将开末开的花蕾,似乎在试探着冬春之交的寒意。不几日,满园梅花竞相开放,数百种梅花姿态各异:银红梅花像玉碗,层层叠叠,满树粉红靓装;大羽梅色泽明丽,花大而芳香,任微风中翻飞,如同一树彩蝶;江南台阁梅,在花心中又开一朵欲开的含苞小花,好似万花丛中的仙宫台楼;龙游梅  相似文献   

3.
阿友 《文化交流》2009,(3):20-24
我国西部百姓把那些最美丽、最芬芳的花儿,统称为“格桑花”,它被藏族乡亲视为爱与吉祥的象征。有个爱心志愿者组织叫格桑花助学协会,她以格桑花西部助学网为平台,经过3年多的运作已筹集捐助资金达1000多万元,使数万名贫困学生受到资助,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公益慈善品牌。而她的创始人却是一名极其普通的女性,追寻她的生命足迹不难发现,这是一部大爱无疆、催人泪下的生命宣言。  相似文献   

4.
吕明 《生态文化》2002,(3):34-36
罂粟花儿曾美丽了我的许多个夏天.那时,我对罂粟的了解,仅限于它的美丽。小时,我家住在一个山坳里,那里住着林业工人的家属。山坳就如同一个盆地,四周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着,有点“世外桃园”的味道。我们和当地极少的几户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共同散居在几面山坡上。人家不多,但因为住得很分散,便占去了很多的土地。那时,人们除了在自家院子里种些蔬菜什么的,还要种些花儿来点缀简陋的庭院。我记得那时种得最多的是地瓜花,也就是大丽花,此外还有步步登高,扫帚梅什么的。  相似文献   

5.
李索  穆晶 《文化学刊》2012,(1):169-172
对扫帚成精故事的记载,可以追溯至南朝的《异苑》。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作品中,扫帚精既可以是为民除害的正面形象,也可以是捉弄人的反面形象。西方的民间故事里,也经常出现飞天扫帚的形象。中西方文学中的扫帚虽然都具有某些神秘气息,但在中国文学中,扫帚精往往具有人的特质;而在西方文学故事里,扫帚精更侧重于工具性。二者的不同反映出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人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天人合一;西方人侧重具体事物本身,并且更相信人对环境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6.
扫帚早在母系氏族社会就已出现,比杜康发明了扫帚的传说要早得多。甲骨文中已有“帚”字,但却用作妇女的“妇”,这是词义相同相通的情况下文字被借用的现象,反映了妇女与扫帚的密切关系。古代扫帚的的用途很多,由此形成了很多的礼俗和俗信。  相似文献   

7.
正父亲有一把旧茶壶,用了30多年了。从我记事起,家里就有这把茶壶。茶壶的样子一点也不精致美观,完全没有如今各式各样的茶壶那种玲珑雅致的形态,它像个粗笨的莽汉,呆头呆脑的样子。这把茶壶是那种笨重的圆柱形,上面有"喜鹊登梅"的简单图案,边缘部分已然没了色彩。壶嘴细细长长的,茶水倒出来也是细细长长的,总让我想起"细水长流"这个词。壶盖上有两个孔,用手指一捏便可以提起来,倒是很方便。这种茶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几乎家家都有,就它的普通质地和普遍程度而言,我估计即使再过几百  相似文献   

8.
My prince     
传说中,有一朵盛开在夜间的玫瑰,当万物静寂时,她绽开花瓣承接夜的精华。没有人见过这朵玫瑰,但或许在你熟睡时,会有仙人将玫瑰中的花露滴在你的额头。当你睁开双眼,你就会爱上你第一眼见到的人。无香便常常憧憬着,有这样一朵玫瑰,有这样一位仙人,玫瑰花露滴在王子的额头,王子与牧羊女演绎一段Love story,然后王子与牧羊女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当然,牧羊女就是无香。“无香”是无香的网名,取自“真水无香”。无香也确实貌不惊人,像朵没有香气的小花。无香上网主要是看小说。她喜欢翻开一本金庸或梁羽生,寻访冷雨孤灯下挑灯看剑的侠客。QQ无香一般用来联络老同学,她从没幻想过有一天那只蹦蹦跳跳的企鹅会驮来她的王子。有一次,正随令孤冲笑傲江湖的无香收到这样一条信息:“你好,曾经沧海的水!”无香看看他的名字:非云。于是问道:“你好,不是巫山的云?”“非也,我就是巫山的云。”  相似文献   

9.
漂亮有理吗?     
毕业后在市电视台谋得一碗薄粥,坐我对面的,是个漂亮到看一眼就足以让人神清气爽的女记者。本以为会像隔壁的同事们说的,因为这朵可以日日  相似文献   

10.
石榴,石榴     
正世上再没有一种红,像石榴花那么恣肆、泼辣、明艳。汪曾祺笔下的小英子,发髻上一边插石榴花,一边插栀子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杜牧在《山石榴》中写道:"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看,头发都快烧了。唐代曾经有两个女人跟石榴分不开。一是武则天,她在感业寺给皇上这旧情人写信:"看朱成碧思纷  相似文献   

11.
音乐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有本民族的也有引进的外来艺术品种。卡拉OK这种歌曲的演唱形式可称是外来音乐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二十世纪后期起源于日本,很快流传世界各地广受欢迎。 一、卡拉OK产生时间短、普及快 卡拉OK是一种极受群众喜爱的新音乐形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件真事,可听起来简直像个笑话。有一个女人,穿着不方便的长裙,在月台上追赶一张被风吹跑的纸。热心的人们看见她万分焦灼的样子,便纷纷加入了援助追纸的队伍。可那张纸仿佛要存心逗弄大家,飞起又落下,落下又飞起,像附了魂一样。越是这样,人们追上它的决心也就越大。大家认定那是一张太重要的纸,捉不住它,那女人定会无比伤心失望的。终于,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那张纸乖乖就范了。那个幸运地捕住了纸的人,得意地将战利品朝女人递过去。女人优雅地向大家道谢,然后,拈着那张纸,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垃圾筒前,将它塞了进去。回过身,她微笑着对大家说:好  相似文献   

13.
正生活在长春几十年,除了目睹这座城市的变化以外,也感受到了净月潭这个国家五A级森林公园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以及它由远而近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和老师同学们去净月潭游览,看到净月潭茂密的树林和碧水非常纯净,几乎没有人工开发的痕迹,像一片远离人烟的天然风景。那一年正大力宣传中草药,我们到净月潭是为了认识  相似文献   

14.
动物二题     
正麻雀麻雀其实是一种倒霉的小鸟。说它倒霉,是因为它繁殖太快数量太多,并不是因为它吃粮食。如果麻雀少到几乎要灭绝的程度,我想它一定会被列入重点保护的鸟类行列。试想如果朱鹮的数量像麻雀一样多的话,它断然不会像现在这样得到人们的厚爱,朱鹮吃的粮食并不比麻雀少。天下不平事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5.
叶艳莉 《文化交流》2017,(11):30-33
近日,友人赠我《梅骨芳华——梅兰芳极限片集》(以下简称《梅骨芳华》)一书,适逢梅先生逝世56周年之际. 1961年8月8日凌晨4时45分,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眼前的这本书,用特殊的艺术形式,记录了梅兰芳先生梅骨芳华的一生,它如炎炎夏日里的一泓清泉,让人心舒神畅.  相似文献   

16.
今日桃花岛     
徐朱琴 《文化交流》2009,(10):11-16
一朵桃花从天庭坠落,颤微微飘摇着,下凡到东海,受东海龙王一番洗礼后,在舟山群岛定居下来,成为舟山众多儿女中名叫桃花的一个女儿。她明眸皓齿,仪态万方。从岛型来看,她像波浪濯洗的一丛桃花,风情万种。这是与桃花岛相关的神话。  相似文献   

17.
伊洛瓦底河边有块美丽的翡翠,高黎贡山西麓有朵火红的杜鹃,古老的丝路像一条金线,把翡翠和杜鹃紧紧相连。腾冲—密支那,密支那—腾冲,亲密的人民,友好的城市,珍贵的情谊世代相传……这首歌唱中国腾冲和缅甸北部重镇密支那传统友谊的歌曲,是腾冲文化艺术代表团首访密支那时向观众献上的心声。  相似文献   

18.
有"活化石"之称的中阳剪纸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反映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而且容纳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包括原始生殖崇拜观念、趋吉辟邪的原始情怀、农村生活文化的遗存等,是山西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9.
从消费社会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阐释,赋予消费这一日常行为以文化的灵性,消费文化便伴随着各种物象符号的生成、情感体验与实践活动。文化消费不仅满足非遗作为文化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还承载着消费民俗文化的经济运作,就像鲍德里亚所言,它以一种符号化激发人们的联想,它是有文化符号的"商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个案入手,研究发现,当非遗与消费联系在一起,它便成为一种文化资本,它突出的是经济世界的结构化原则与符号化实践,可以从多元文化与消费社会、非遗效应、文化媒介传播这几个维度去理解。  相似文献   

20.
正我的良师益友《文化交流》如今走进了它的第30个年头,我为它点赞,为它祝福,为它庆贺。因为它是传播吴越文化的窗口,是万千读者的知音,是文艺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30年来,它让我钟情,让我倾倒,伴我度过多少个日日夜夜。我的书房、我的卧室、我的厅堂随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踪影。在我的生活和言谈中总有它提供的信息和话题,因为我是浙江绍兴人,从小受到吴越文化的熏陶,对于家乡的一切是那么眷恋。尤其因为工作的需要使我不得不离乡背井,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