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伟勋 《中国钓鱼》2005,(11):43-44
鱼儿在水中吸饵吞食咬钩的信号,是由水面上的浮漂相应动作传递给垂钓者的。浮漂运动的漂相,可表现出鱼儿吸饵吞食咬钩的全过程。为简洁分析鱼儿吸饵吞食咬钩全过程的各个动作,将其全过程分解为五个动作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炎冰 《钓鱼》2004,(23):23-23
立漂的出现是因为星漂随浪涌起伏,模糊了鱼讯,但在底坠钓组使用没有标尖的筒式立漂时,我们对它露出水面与沉入水下部分的比例是满足视觉习惯为主,至于怎么调整,是让它躺着、站着、还是斜着,是没有严格要求的。只有在浮标出现:乏后,我们才有了钓灵与钓钝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初学钓鱼的人,往往对鱼儿吃钩时的提竿时机掌握不好,不是过早就是太迟。我在垂钓中,学习他人的经验和自己的实践、体会,总结了一个掌握提竿时机的方法,称它为“动态提竿法”,应用上易掌握并且上鱼率较高。 动态提竿法,就是在鱼儿吃饵钩引起的浮漂(竿梢)的变化过程中,不失时机的提竿,以达到获鱼的目的。首先垂钓中对浮漂(竿梢)的“三态”概念的明确:一是静态,就是钓组入水后,浮漂在无鱼吃饵钩时的固有状态。如星漂在水面上几星,立漂在视目出水几目,无漂钓,竿梢的固定形态等;其二是动态,就是当鱼儿吃饵钩时,引  相似文献   

4.
晨醉黑泉湖     
在蓝天白云下,宽阔的水面中散布着几个长满芦苇的小岛,湖四周都被浓密的芦苇所包围,除了几声清脆的鸟鸣外,四周静悄悄的。站在湖边,或是在湖中泛舟,手持一根钓竿,静静地等待鱼儿上钩……这是我在黑泉湖钓鱼时的情景。黑泉湖是永宁县境内的一个大湖,湖区面积3千多亩,净水面4百多亩,离永宁县城4公里,是我最喜欢去钓鱼的地方。清晨到湖边时,水面上漂浮着一层薄薄的细雾,周围的芦苇挂着细小的露珠,像刚从湖中沐浴而出。不远处,有鱼竿在挥动,真是“莫道君行早”。我快速地将鱼钩穿上鱼食扔入水中,静静地等待着鱼儿上钩。此时,…  相似文献   

5.
非常鱼乐     
《垂钓》2001,(5):77-77
深秋的一天,我和几位老钓友去鱼塘过瘾。海边的天气真是说变就变,刚刚还好好的天,说阴就阴了,还刮起了五六级的东北风。水面浪花滚滚,浮漂根本立不住,几次以为鱼儿咬钩“拉黑漂”,可总是一无所获。  相似文献   

6.
立漂灵敏度较高,适用于静水域和有风浪时垂钓,但在有流速的溪河垂钓时,漂体就立不住了,浮漂也就起不了作用。星漂适用于任何水域垂钓,但遇到有风浪时,星漂随风浪起伏,不易观察鱼儿  相似文献   

7.
张铨 《钓鱼》2006,(20):27-27
在野钓中,我通常使用星漂,有时也使用立漂。立漂匹配的坠子较重。容易远投。在小风小浪中稳定性较好:有鲜艳色格的漂尾直立在水面上。轻微的上下变动容易看清楚。在钓点比较远、水底比较平整时,多用立漂悬坠钓法。  相似文献   

8.
买鱼放生     
初冬一日到农贸市场闲转,刚进大门就听到“小鲫鱼啦”“小鲫鱼”一声声的叫卖,吸引了我这喜欢垂钓更喜欢鱼儿的人。我循声而去,只见地摊上放着两个装满小鱼的大盆,一盆由于水少鱼多,条条鱼头浮在水面,齐刷刷地张着嘴“吧嗒”“吧嗒”地吸着氧,吐着泡。  相似文献   

9.
一、各种风对钓鱼的影响湖、库刮风的天气大致可以分为微风、和风和大风的天气。微风对钓鱼基本上没有影响,甚至会增加鱼获量。一般风力达到二三级,水面上漂浮的杂草在水面移动较快,波浪微有起伏,浮漂随风不停地移动或者起伏,将会掩盖许多鱼儿索饵的信号,以致错过一些上鱼的时机。在三四级风的时候,抛投已经无法准确到位,波涛起伏较大,将会造成许多虚假的信号,并  相似文献   

10.
其一,钓饵要小。在风浪的冲击下,相应地说漂的重量加大,咬钩拱漂的鱼儿会比无风、微风时能更早发觉异样吐钩而去。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钓饵(无论蚯蚓还是素饵)一定要比平时细、小,以便鱼儿能迅速顺利地将钓饵摄入口腔内部,饵进得深,鱼咬得牢,就是鱼发觉异样想吐钩也不易做到,逼它做出大的动作:“黑漂”或把漂拱起老高。经常垂钓的同志都知道,风中垂钓常常出现不是看不见漂动而蚯蚓被咬烂了”.就是漂大起大落的现象,这与钓饵的粗、大有直接关系。其二,露漂要少。有的钓友主张,风浪中浮漂露出水面的部分多了好,至少两三目…  相似文献   

11.
王华良 《钓鱼》2010,(7):37-39
低温时节,水温对鱼儿的活动起着决定作用,鱼儿总是跟着水温走,所以,“追钓“就是追温而钓。众所周知,鲫鱼的耐低温性能极强,但是,在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早春,其活动仍受着水温的严格制约。那么,早春时节钓鲫,特别是在那些水面较小、水位较浅、  相似文献   

12.
有不少人在探讨钓组灵敏度的时候,指出台漂漂尖有一位置的应特别灵敏,他们将这一位置称之为“灵敏点”、‘“敏感点”、”’灵敏线”、‘“归零线”……等等。这些说法有没有科学道理?这些线、点真的存在吗?垂钓中,如果留意观察,常见平静的水面上有蚊、蜢停落,有的甚至个体较大。这些小昆虫之所以不会沉入水中,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由于肢体构造特殊,它们较好地利用了这种张力。在测试台漂沉浮时,加在漂体上的重力与浮漂沉入水产生的浮力平衡,一般情况下,如再在漂体上增减很少一点重力,就会引起漂尖沉浮反应。在水面的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13.
张铨 《钓鱼》2013,(1):22-23
在野钓中,我通常使用星漂,有时也使用立漂。立漂匹配的坠子较重,容易远投,在小风小浪中稳定性较好,有鲜艳色格的漂尾直立在水面上,轻微的上下变动容易看清楚。在钓点比较远、水底比较平整时,多用立漂悬坠钓法。野钓中选用什么样的立漂比较合适以前我曾追求过灵敏度高,选用漂尾直径小于1毫米的立漂。后来才感觉到不妥之处,从实践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当风小时.将浮漂调到露出水面一个红点:鲜红醒目的漂尖浮在水面上.只要浮漂出现一些变化,钓者就能看得清楚,当漂尖消失,或漂送上来即可提竿得鱼:  相似文献   

15.
张铨 《钓鱼》2007,(17)
高手钓鱼,以快制胜。钓快鱼,就必须善于钓口动漂。抓住咬钩第一时间,抓住最佳时机,才能够高速度高效率。所谓口动漂,就是鱼儿刚刚吞饵入口一刹那的漂相,主要是漂尾有速度有力量的一顿。(而体动漂是鱼儿含着钩饵抬头起身或者游走时的漂相,通常是平稳缓慢的下沉或者上送。)  相似文献   

16.
怎样钓星漂     
根据我多年的垂钓做法,取白色鹅毛杆做材料,并剪成每段为6~7毫米的长度,再用缝衣针从鹅毛杆中心穿过,共串联7目(称七星漂),然后按规定拴好坠和鱼钩。到钓点后,先用准备好的渔线拴在钓鱼竿上试水的深度,再根据水的深与浅进行调漂。按照我一贯的做法,在一般情况下,把7目漂调成浮在水面上的留有4目,  相似文献   

17.
唐黎标 《钓鱼》2008,(7):44-44
天气、风向最关键:夏秋季节闷热的天气多,水面风平浪静,一般鱼儿是不开口的,若坚持打疲劳战,实在得不偿失。一个有经验的钓手,应该选择早晚举竿,待到微风吹拂,波浪起伏时迎风下钓;小雨天和阵雨过后,鱼儿尤为抢食,此时钓鱼,定有收获。  相似文献   

18.
周同礼 《中国钓鱼》2005,(12):57-57
我热爱钓鱼。我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钓鱼,到现在已经半个多世纪了,我记得,小时候,天是那样蓝,云是那样白,水是那样清,山是那样绿。我记得,每年春天一到,水面长满了水草,蝴蝶在水面飞舞,蜻蜓在水面点水,湖水清澈见底.自然环境是那样美好,把钓钩放到水里,可以看见小鱼儿在水下抢食,那时候的鱼儿很好钓,  相似文献   

19.
河南的冬季,寒风凛冽,水面冻上了薄冰,鱼儿们潜入了深水,钓鱼迷们也躲在家里养精蓄锐。冬天里真是寂寞。然而,2003年秋天,我还在洛阳工作,发现了一个好去处:龙门的伊河里有鱼冬天里咬钩。  相似文献   

20.
林杰  袁乃军 《垂钓》2004,(2):32-33
彩珠在水面上跳得欢!,鱼儿在水里追得紧,钓鱼人在岸边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