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凡 《中国钓鱼》2000,(7):56-56
我的电脑游戏文章承蒙《中国钓鱼》杂志的厚爱,从2000年第1期开始刊载。得知很多爱好钓鱼又爱好电脑的朋友很喜欢,于是便萌生了继续写作续篇的想法,在逛光盘市场或者上网时更加留意新的钓鱼游戏。功夫不负有心人,竟然又找到几款新的钓鱼游戏,在工作之余,写了《在家也能钓鱼》的续篇,以飧钓友。  相似文献   

2.
莫凡 《中国钓鱼》2000,(1):56-57
云南昆明钓友莫凡是一个钓鱼迷,同时也是一个电脑迷。这两种爱好和痴迷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对电脑模拟钓鱼游戏的偏爱。因此。十分注意研究电脑游戏,并收集了6款国内外钓鱼游戏,花功夫专门写了介绍文章,希望钓友们也能和他一样,在不宜出钓的日子里,能够打开电脑在家钓鱼。  相似文献   

3.
莫凡 《中国钓鱼》2001,(4):56-57
我所写的《在家也能钓鱼》系列文章,在2000年《中国钓鱼》杂志1—12期连载后.不断有钓友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给我传递钓鱼游戏的最新信息。或者急切询问钓鱼游戏如何获得等等,由于工作忙,出差又多.加之一些钓友发了邮件却没有留下回复的信箱地址,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做到礼尚往来。在此,借《中国钓鱼》杂志版面一角,一方面,表示深深的歉意,另一方面,向钓友们介绍一些获得钓鱼游戏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柘温民 《钓鱼》2012,(18):62-63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游戏界便开始出现钓鱼类的电子游戏,但并未即刻风行起来。而随着动作捕捉技术在电子游戏界的应用,使得钓鱼类游戏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在动作上都更为逼真,更为贴近真实。尽管钓鱼类电子游戏已经日渐丰富,但却仍旧难以获得广泛的认可,尤其是对于那些有着钓鱼经验的人来说。下面介绍的十款游戏,相信对于你而言,或是对于有着一定钓鱼经验的人而言,可以去体味和赏玩一下。  相似文献   

5.
莫凡 《中国钓鱼》2000,(2):50-50
《深海钓鱼》游戏以四个特色见长:一是制作精致。图象动画质量高,尤其是其中的动画、把深海鱼类的动作神态模仿得维妙维肖,出神入画,给玩家身临其境的感觉。可惜是个电脑游戏,否则还真想大开嗅觉,闻一闻大海里带有腥味的海风呢!二是标新立异。这是目前钓鱼游戏中惟一一款模拟深海垂钓的游戏,不仅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还为内地钓鱼者有机会远足大海,提供了一些基本知识和感性认识。三是遛鱼是重头戏。除了给玩家以鱼竿颤动的手感和钓起成百上吨海鱼的成就感之外,此款游戏的乐趣集中在遛鱼操作时与鱼进行势均力敌、松弛有序的拼搏…  相似文献   

6.
从 第一期至今所介绍的钓鱼游戏基本 上都是模拟专业钓鱼,这类游戏不仅安装游戏要占据较大的硬盘空间,而且操作设置都以真实钓鱼为模仿目标,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才能得心应手地运作。但桌面游戏却无须动脑,就能轻轻松松地钓鱼,最大的好处是钓鱼效果立杆见影。堪称经典、百玩不厌的要算日本人编的《小猫钓鱼》了。 你扮演一只可爱的小猫坐在一只大碗里钓鱼,以时间作为竞技限制,必须在规定时间里钓到足够重量的鱼,否则连同你和大碗会被沉到水底,宣告你的失败。水下游动的鱼很多,令人眼花缭乱,全然一派专业养鱼场的感觉,但其中充…  相似文献   

7.
陈钢 《钓鱼》2005,(13):44-44
钓迷爱钓鱼,还爱看《钓鱼》杂志各个栏目的精彩文章,作为爱好美术的钓迷,就更喜欢看《钓鱼》杂志每期的摄影照片和漫画作品,并更加钟爱杂志的封面。当收到精美的《钓鱼》杂志时,一个封面常让人品味无穷,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8.
我小时候住在黄河边上,钓鱼成了我一生中最大的爱好,钓鱼可以陶冶情操,也丰富了家庭的膳食,以后在喜好垂钓的同时又迷上了摄影,可谓鱼竿、相机两不误,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我已在《中国钓鱼》杂志上发表了近百幅各类钓鱼照,受到了读者的好评。以前在黄河边上钓鱼、拍照,几乎看不到  相似文献   

9.
钓鱼迷     
说起迷,一般人的心目中有棋迷、扑克迷、麻将迷、球迷……说的是迷们从爱好,投入,专注,到迷人膏盲,甚至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一旦着了迷,就会分秒必争.废寝忘食.甚至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但一谈到钓鱼迷时,有的人就不大相信了,“钓鱼,也会着迷?也会成迷?不可能吧。棋迷、球迷,这是玩出来的,钓鱼有什么好玩的?  相似文献   

10.
钓鱼的境界     
念奴娇 《钓鱼》2011,(10):1-1
我这个人平时没有什么爱好,就喜欢抽点小烟,喝点小酒,然后再去水里钓上几条小鱼。至于其它打牌、游戏、逛街之类,我就不感兴趣了。当然啰,抽烟喝酒不好,仅仅是个人爱好,这里主要是谈谈钓鱼。  相似文献   

11.
推陈出新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 策略之一,《溪流钓手》正是以此为卖点,成为众多钓鱼爱好者喜爱珍藏的佳品。目前,这款由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正版软件,正在全国各软件专卖店热卖(售价28元)。在众多的钓鱼模拟游戏中,这是第一款以溪流钓为内容的模拟游戏。该款游戏将溪流钓的特点、方法和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众多的钓鱼爱好者从中找到了溪流钓的感觉。除此以外,还具备如下特点: 1.场景渲染细腻。一丝颤悠悠的钓线始终保持抛物线形态把投掷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一张一弛、吱吱作响的钓线把遛鱼模仿得活灵活现。涓涓…  相似文献   

12.
说《钓鱼》     
张小驷 《钓鱼》2004,(3):64-64
几年前,第一次结识了《钓鱼》(那时叫《钓鱼专刊》),我就被她深深地迷住了并成了她的忠实读者和崇拜者,每年都要整理并装订成册,细心保管。期间,我也曾斗胆献上几篇拙作,幸蒙编辑部老师慧眼垂青,得以变成铅字面世。感激之余回览《钓鱼》十载创刊路,目睹《钓鱼》从《钓鱼专刊》而《钓鱼周刊》而《钓鱼》杂志,一步一个脚印,犹如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到呀呀学语的幼儿直至今天长成风度翩翩的美少年,作为忠实读者和崇拜者的我自是无限地欣喜和激动。  相似文献   

13.
覃建谋 《钓鱼》2013,(6):20-21
我钓鱼虽然已经30多年了,但退休前并不知道《钓鱼》杂志。退休后,钓鱼的机会多了,就经常去渔具店。2001年有一天,我去渔具店,发现柜台上有一本报纸式的《钓鱼周刊》(8开),翻看内容相当不错,就借回来看。从此我才认识《钓鱼》,并开始订《钓鱼》。后来我从网上还知道全国共有钓鱼类杂志5家,就把其他4种同时订了一个季度回来看。经过对比,我认为《钓鱼》比较适合于本人阅读,就从中选优,开始坚持年年订《钓鱼》。我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过去业余写作,主要是写诗和写民间文学。由于  相似文献   

14.
符荣财 《钓鱼》2004,(12):6-6
自南京《钓鱼》杂志倡议2004年钓鱼推广年至今,已四个月时间了,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南京《钓鱼》倡议2004年为中国钓鱼推广年目的何在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丁金栋 《中国钓鱼》2007,(10):58-60
我是一位钓迷,同时又爱好收藏,尤其喜欢收藏钓鱼艺术作品。由于工作关系,我结识了一些书法家、画家。他们知道我爱钓鱼,又爱好收藏,赠送给我的钓鱼艺术作品渐渐增多,目前已收藏名家  相似文献   

16.
《钓鱼》杂志社编辑同志:你们好!我是贵刊的一个忠实读者。自2000年订阅《钓鱼专刊》以来,我从中学到不少钓技新知识、了解了钓坛新动态和各种新钓具,真是受益匪浅。《钓鱼专刊》改为周刊,今年又从周刊升级改版为《钓鱼》杂志。告广大读者,订阅《钓鱼》杂志,可加入读者俱乐部,并免费赠送钓鱼背心一件。在订阅杂志前,我心里还在想,送钓鱼背心,怕是不可能的事,全国订阅杂志的读者成千上万人,送得了那么多?可万万没想到,最近我就收到了贵社寄来的钓鱼背心,别提我心里有多高兴,我也成为读者俱乐部的一员了。当我第一次穿上钓鱼背心去钓鱼时,那种…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位钓鱼迷,《中国钓鱼》从创刊开始我一期不丢地全部订阅和保存起来,《中国钓鱼》不但我喜欢,我的儿子从上初中时就爱看,但他一次也没有钓过鱼。 上高中后由于时间紧,更谈不上钓鱼。今年是他高中毕业参加高考的关键时刻,从今年三月份以来,学校抓紧  相似文献   

18.
刘星 《钓鱼》2008,(22):68-69
日本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岛国,其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三千多个小岛组成。钓鱼人数约有三千万之多,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在日本,爱好钓鱼的人被称为“钓爱好家”、“钓师”等。作为一个临近中国的钓鱼大国,日本的钓鱼现状是怎么样的?  相似文献   

19.
张雨 《钓鱼》2014,(14):18-18
我是个环保工作者,也是个有二十多年钓龄的老钓迷。我与《钓鱼》杂志从相识、相知,到成为她的自由撰稿人,到今年已有七八个年头了。2013年是《钓鱼》杂志发行20周年,在这个喜庆的时刻,作为《钓鱼》杂志忠实读者和业余作者的我,首先向《钓鱼》杂志社的领导和全体员工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感谢!  相似文献   

20.
张新龙  任重摄影 《钓鱼》2013,(16):12-13
我是一名《钓鱼》杂志的老读者,九几年,偶然从朋友那里看到一份《体育时报·钓鱼专刊》小报,然后就一直爱不释手了,从此结下了深深的情缘,以忠实读者的身份见证了《钓鱼专刊》从一份小小的报纸,成长为《钓鱼》杂志,到现在中国月发行量最大的钓鱼类期刊,深切地感受到《钓鱼》在广大钓友心目中的分量!2002年底,一个亲戚在深圳开了一家布艺公司,我因为以前在服装厂做过技术员,布艺缝制也算半个内行,亲戚力邀我去帮忙打理。临行前,将订阅了多年的《钓鱼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