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发现式学习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现式学习方式备受人们的关注。但由于当前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成熟,致使这种学习方式效率低下。掌握发现式学习方式应着重于问题化、情境化、隐喻化、资源化、自主化等教学设计,并应仔细分析其内容和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外学习方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以及超越式学习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但又密切相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现代社会的学习,应该是接受式学习、发现式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紧密结合的学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接受式学习、发现式学习或其他学习方式作为惟一的学习方式来机械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应互补。文章拟对国内外学习方式研究进行回顾,并对国内外学习方式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期人们对此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改变传统作业设计中训练目标单一、题型单调、题意狭窄、题量过多的形式,设计学生乐做并能促进有效学习,促进个体发展的作业,是我们一线教师在走进新课程后必须要面对并解决的具体问题。本文试从作业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操作策略两方面结合实例谈点思考。一、指导思想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一个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要改变传统教学突出接受式,忽略发现式的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习活动更多地表现出学生的主动性、独立…  相似文献   

4.
探究式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自主学习方式,也有人称之为发现式学习方式,或问题导向式学习方式。它的核心内容是五个词:问题、证据、解释、评价和交流。问题就是学生依据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不能理解、无法解释的现象所提出的问题。证据则是学生为了回答所遇到的问题在实验、实践和资料搜寻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情况记录等。  相似文献   

5.
最近有机会又细看了一遍湘版小学科学教材及四年级教材培训材料,很受启发。湘版教材对无法实现发现式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为接受式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教材设计,试图针对性地解决目前科学课教学中的过于片面强调发现式科学探究的误区——发现式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全部教材内容,有一定量的内容不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也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完成这些内容的教学。科学探究学习方法应包括两种方式,即发现式探究方法及接受式探究方法。学习分类的简图如下:一种学习者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目前大家研究较多的发现式探究学习是一种发现…  相似文献   

6.
中职学校学生在从原有的学习方式向职业学校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扰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在自我学习策略运用、组织、统整和保留所学的知识方面缺乏技巧。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职学校学生适宜的学习方式是: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基于实践学习、发现探索式学习、情境体验学习、过程活动式学习、基于网络学习、接受学习、基于问题学习等多种方式交替使用的复合形式。  相似文献   

7.
建构CAI课件学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对于传统的客观主义的学习观所强调的接受学习而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更注重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强调培养学习者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发现式、问题解决式CAI学习模式的设计,应基于学习课题要求和学习者的认知特性建构学习环境,同时要求设计的课件应具有高水平的人机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叶家平 《江苏教育》2008,(10):55-56
发现式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指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虽然包括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考、师生间的交流等教学活动,但更加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因此发现式学习在教学中运用意义更为重要。笔者认为.发现式学习可以按以下5个步骤来实施。  相似文献   

9.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强调发现、探究、研究学习,已成为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工具,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通过个别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应用式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