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京西万寿寺     
戴承元  陈良学 《寻根》2009,(6):72-76
漫步北京城西紫竹院附近的昆玉河畔,远远即可看到一座古柏参天,气势恢宏的古寺,那便是被称作“京西小故宫”的万寿寺。万寿寺位于西直门外西北七华里处的苏州街东北侧,即明清时的长河广源闸西侧,是一处清幽、肃穆的皇家庙宇,也是一个集寺庙、行宫、园林于一体的佛教圣地。  相似文献   

2.
京四万寿寺     
戴承元  陈良学 《寻根》2008,(6):72-76
漫步北京城西紫竹院附近的昆玉河畔,远远即可看到一座古柏参天,气势恢宏的古寺,那便是被称作“京西小故宫”的万寿寺。万寿寺位于西直门外西北七华里处的苏州街东北侧,即明清时的长河广源闸西侧,是一处清幽、肃穆的皇家庙宇,也是一个集寺庙、行宫、园林于一体的佛教圣地。  相似文献   

3.
生命范畴是文化研究的一个核心领域.潜藏在中国古代典籍以及汉字之中的中国文化的生命范畴是与黑色联系在一起的,而非我们常常误以为的红色.这一"生命-黑色"意象渗透于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尤其体现在"玄"、"娩冥"、"幼黝"、"嫁以昏时"、"母晦"、"墓暮"等语词的系联之中,构成一个严密的体系.这一意象实际上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原型,支配着中国人,尤其是古人的哲学、审美以及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把创办研究型大学与贯彻通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提升"985工程"、"211工程"绩效,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正直的知识分子佯狂避世,不追求功名的显耀,而致力诗文书画、戏曲、小说等文学艺术的创作.在学术上,王阳明倡导的"学贵得之心"的"心学"给那些富有进取精神、追求个性解放的读书人以极大的鼓舞,产生了一大批成就卓著、个性分明的知识分子,徐渭即是其中的代表.他不仅仅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诗人、一位书法家.  相似文献   

6.
亡国之痛的记忆——“精卫填海”神话母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卫填海"神话讲述一个名叫女娃的"帝女"不幸溺于东海、魂化精卫衔物填海的故事."精卫"为"金乌"的同音异注."精卫填海"实际上是一个关于太阳沉没的神话,其背后铭记的是商代覆灭的历史事件,并欲藉此激发一种活的复国情绪.由于商人的流散,此一神话逐渐与其固有的"集体"脱离,其底蕴亦随之被人遗忘,最终演变成了一只怪鸟的故事.两晋以后,精卫填海神话获得新的意义转换,逐渐被打造成了某种文化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当前理论界在评述科学发展观时,出现了指责或否定"发展是硬道理"的错误倾向,有些人把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当成发展的"代价"记在"发展是硬道理"的账上.而导致这些问题的真正原因,一是某些官员对"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解与执行出现偏差,二是官员政绩考核与职务晋升机制出现扭曲.实际上,科学发展观并不是对"发展是硬道理"的否定或扬弃,而是对后者的继承、丰富和升华.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的民居,宛若是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折射出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和民族文化.白族"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住宅,像一幅由风、花、雪、月组绘而成的淡墨画,旖旎而含蓄.傣族的竹楼,像一首朦胧诗,袅娜中又有点清新.彝族的板房,像一首古老的歌,粗犷而又朴拙.利仆人们的"树窝",宛若是悬挂在大树上的蜂巢,风韵无限,谲美神秘.多少年来,巢居于"树窝"中的彝族支系利仆人的奇风,吸引了多少人前往探秘.在建国前夕的头年仲春,我有幸前往云南四角山鹤庆县境内的"陆姆"小村采风,领略了"树窝"奇趣.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所有重要的思想与理论,都没有脱离<周易>的影响.研究<周易>与中国文化之间的承接关系,对准确把握中国文化及其生长于其中的美学思想与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作为中国美学最基元的"阴阳"絪缊、"生化"构成思想更是秉承于<周易>.可以说,"阴阳"的絪缊、激荡、生化、构成是<周易>的核心思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影响及中国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思想中,处处体现着"阴阳"、"生化"构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邵瑜 《华夏文化》2021,(4):21-23
一、如何见佛性是禅宗的核心问题 中国佛教最重要的命题与"佛性"相关,正如赖永海先生所言,佛性论是贯穿整个中国佛教的主线索.禅宗作为中国化佛教的核心成果,自然也与此问题意识息息相关."如何成佛"是困扰禅宗僧侣整个悟道生涯中最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体现在能否了脱生死上.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见"自身之"佛性",势必对于"佛"之意义做出体认.禅宗将这一核心问题归结为"如何是佛"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