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网络能力对产学知识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凯  胡赤弟  陈艾华 《科研管理》2019,40(8):166-178
有关产学合作与大学技术转移的研究忽视了以“知识双向动态流动”、产学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协同创新模式。本文基于能力和网络的理论视角,分别从20个省级区域抽取科技经费收入前3的大学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网络能力对嵌入性关系与知识协同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的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网络能力对产学嵌入性关系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内部交流和大学领导的作用比较有限;嵌入性关系在网络能力与知识协同创新绩效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构建嵌入性关系是提升知识协同创新绩效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2.
从依存型多层网络视角出发,利用1985—2018年42所双一流高校申请的专利数据,构建包括高校知识网络和区域合作网络在内的产学协同创新多层网络结构模型。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资源基础观,研究高校知识网络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及区域合作网络特征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知识网络的多样性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高校知识网络的独特性、结构洞、扩张以及稳定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区域合作网络中心度正向调节高校知识网络的多样性、独特性、结构洞、扩张以及稳定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区域合作网络结构洞正向调节高校知识网络的独特性和扩张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结论丰富社会网络和资源基础观的理论研究,并为高校和区域的创新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彭本红  王雪娇 《科研管理》2021,42(7):116-125
军民融合必须嵌入产业网络,架构创新是军民深度融合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架构创新为中介变量,以政府创新政策为调节变量,构建了网络嵌入影响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网络嵌入对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绩效提升有显著影响,在这一过程中,组织架构创新和知识架构创新均起到了中介作用,而产业架构创新在网络嵌入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未能得到验证;政府的合作促进政策可以减少合作的不稳定性,从而调节网络嵌入和协同创新绩效间的关系,但是由于其削弱了军工企业的“结构洞”位置,因此没有显著调节结构嵌入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另外,由于知识产权本身的独占性和排他性特征,导致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没有像预期中一样对两者的关系起到正向的调节效应。本研究对于指导我国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以中国各省份为结点、省份间协同创新绩效为联结的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网络,以负二项回归模型探究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个体网络的网络规模、中心度、结构洞,以及整体网络的中心势均对中国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整体网络层面的中心势和密度负向调节个体网络层面的网络规模、中心度和结构洞对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当前,应扩大我国各省产学协同创新网络规模,促进知识流动和扩散,提高地方创新效率,辅以有效的政府资源配置,提高国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合作的网络化趋势影响着企业和学研机构之间的知识转移、共享与整合,探讨网络嵌入性对产学研知识协同绩效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网络嵌入性视角,构建了网络嵌入性、知识搜索、产学研合作行为、产学研知识协同绩效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提出了知识搜索与产学研合作行为作为中介变量的假设,并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对产学研知识协同绩效均有正向影响,知识搜索和产学研合作行为在“信任–产学研知识协同绩效”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网络嵌入性的其他三个维度与知识协同绩效之间的关系中都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论文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拓展了网络嵌入性的研究范围,深化了产学研知识协同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网络是一个由区域、区域间合作关系构成的合作网络,以及知识元素、知识元素间组合关系构成的知识网络共同构成的依存型多层网络。利用1997—2017年我国跨区域产学联合申请专利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在合作网络中的中心性、结构洞和知识网络的多样性、组合机会显著正向影响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知识网络的多样性负向调节区域在合作网络中的中心性和结构洞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知识网络的组合机会负向调节区域在合作网络中的结构洞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因此,区域创新中应充分利用产学主体的合作网络优势位置和知识网络优质资源,为跨区域资源共享和价值共创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7.
孙骞  欧光军 《科研管理》2018,39(5):67-76
网络嵌入已成为企业创新的热门范式,但异质网络嵌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及影响依然模糊。从吸收能力视角,构建知识链、价值链双重网络嵌入与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在解构吸收能力的基础上,以东湖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双重网络嵌入与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和结果,以期打开创新活动的黑箱。研究表明:(1)双重网络嵌入均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促进作用但作用机制具有差异;(2)吸收能力是由四个子能力按照网状拓扑结构形成的复合能力。最后从宏观网络嵌入和微观吸收能力角度提出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邻近性的视角,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数据库提供的产学联合申请并授权的发明专利数据,采用负二项式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多维邻近性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重点关注制度邻近与技术邻近的影响,以及地理邻近与技术邻近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制度邻近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技术邻近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倒U型的,且这种倒U形关系受到地理邻近的负向调节作用;与一般预期不一致的是,研究结果显示地理距离并不会负向影响产学协同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从知识流动的角度描述、量化、模拟企业创新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的过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企业创新绩效取决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创新网络协同演进路径: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网络构建与演化→外部知识内化→创新绩效→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在协同演进的过程中随着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在创新绩效驱动三要素中,动态能力以及创新网络知识内化对创新绩效提升具有边际递增的效应,同时创新战略、产业政策平台和管理平台对企业技术创新都存在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企业通过网络关系促进知识获取是提升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绩效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制造业产业集群206个有效企业样本的调查数据,引用知识获取作为中介变量,运用多元回归方法探讨了集群网络关系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群网络关系显著的正向影响协同创新绩效,知识获取在网络关系各维度对协同创新绩效中介作用的判断是:在网络强度、网络质量和网络稳定性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存在完全中介作用,在网络权力和协同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的作用。并以此对提升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绩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网络嵌入是为企业提供关键知识和信息的来源,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南高新技术示范区内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企业网络嵌入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以网络权力为中介因素、吸收能力为调节因素分析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网络嵌入性对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影响;(2)网络权力在企业网络嵌入性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3)吸收能力正向调节企业网络嵌入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2.
企业通过网络关系促进知识获取是提升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绩效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制造业产业集群206个有效企业样本的调查数据,引用知识获取作为中介变量,运用多元回归方法探讨了集群网络关系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群网络关系显著的正向影响协同创新绩效,知识获取在网络关系各维度对协同创新绩效中介作用的判断是:在网络强度、网络质量和网络稳定性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存在完全中介作用,在网络权力和协同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的作用。并以此对提升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绩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梁娟  陈国宏 《科学学研究》2019,37(2):301-310
基于网络嵌入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建立理论模型,研究多重网络嵌入对知识创造绩效的影响,以及知识整合的中介作用和创造氛围的调节作用。利用福建省四个产业集群的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嵌入对知识创造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知识整合发挥差异性的中介作用;内部知识整合在结构嵌入与知识创造绩效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外部知识整合在关系嵌入与知识创造绩效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内外部知识整合在知识嵌入与创造绩效间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创造氛围在内部知识整合和创造绩效中有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解释多重网络嵌入与知识创造绩效间的内部作用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为集群企业提升知识创造绩效给予借鉴  相似文献   

14.
众创空间企业小而新、资源和能力有限,要取得更多更好的创新绩效,嵌入外部网络已成为其必然选择,但有关影响机制的“黑箱”并未完全打开;而且,为使用、提炼已有知识和技术提升现有技术、产品/服务、过程、结构以巩固现有市场的利用创新行为和拓展或突破原有技术、知识形成新技术和新知识以满足新市场的探索创新行为(以下简称“双元创新行为”),在企业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仍未明晰。为此,基于网络嵌入理论和知识创新理论,构建“多层次网络嵌入—双元创新行为—众创空间创新绩效”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方法对福建省306家众创空间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别考察关系嵌入、结构嵌入、知识嵌入是否通过引发双元创新行为对众创空间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同时检验3种网络嵌入的组合效应。结果表明:关系嵌入、结构嵌入、知识嵌入对众创空间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双元创新行为在多层网络嵌入和众创空间创新绩效中的链式中介作用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在关系嵌入与创新绩效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在结构嵌入与创新绩效间发挥并行中介作用;关系嵌入和知识嵌入存在叠加效应,而结构嵌入和知识嵌入存在抵消效应。可见,在...  相似文献   

15.
网络类型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正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从网络嵌入性的角度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选择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是其中的核心问题。从关系嵌入(关系强度)和结构嵌入(网络密度)的角度,研究网络嵌入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影响,划分出四类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识别了不同网络类型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耦合效应及其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多重网络嵌入与集群企业知识创造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网络嵌入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面对嵌入性悖论,以动态能力为中介变量,构建了多重网络嵌入影响集群企业知识创造绩效的概念模型,以福建省三大产业集群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多重网络嵌入对知识创造绩效影响关系的发挥有赖于动态能力,但不同能力的中介作用机制有差异;吸收能力在关系嵌入和知识嵌入的作用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而创造能力在结构嵌入和知识嵌入的作用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因此,集群企业应注重多重网络嵌入状态和动态能力的双向动态调整,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进而提升知识创造绩效。  相似文献   

17.
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从知识流动的角度描述、量化、模拟企业创新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的过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企业创新绩效取决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创新网络协同演进路径为: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网络构建与演化→外部知识内化→创新绩效→技术创新动态能力;随着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创新绩效驱动三要素中,动态能力和创新网络知识内化对创新绩效提升具有边际递增效应,同时创新战略、产业政策平台和管理平台对企业技术创新都存在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9—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产学研联合申请专利为研究数据,将城市所嵌入的知识网络和城市间合作网络纳入同一个框架中,构建依存型多层网络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体现知识网络属性的知识多样性和知识组合机会均对城市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合作网络中心度正向调节知识网络属性对城市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合作网络结构洞负向调节知识网络属性对城市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合作网络密度强化了网络中心度和结构洞在知识网络属性与协同创新绩效间的调节效应;合作网络中心势强化了网络中心度在知识网络属性与协同创新绩效间的调节效应。因此,政府应该通过整合创新资源,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和提高城市群连通性等措施,以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9.
熊焰  孙红军  周钟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7):210-219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定量并模拟全球创新网络的多重嵌套与企业动态学习能力的协同演进能力。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全球创新网络的多重嵌套与企业动态学习的演进路径为:知识探索↑→本土创新网络嵌入↑→海外创新网络嵌入↑→海外知识内化↑→知识转化↑→企业动态学习能力↑;随着企业创新嵌入的深入,其全球创新网络演化驱动三要素中,本土创新和海外创新网络的演进对企业动态学习能力提升均有边际递增效应,同时创新战略、本土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和东道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对企业动态学习能力都存在显著影响,但影响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以22个湖北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为例,从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认知嵌入3个维度剖析创新人才对高校协同创新网络嵌入机理,并通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22个中心进行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湖北高校协同创新绩效整体情况表现良好;创新人才的结构嵌入和认知嵌入维度对高校协同创新绩效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而关系嵌入维度的作用相对较弱。最后,探讨强化创新人才网络嵌入的战略举措,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实现内涵式发展提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