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音乐审美教学不仅追求"技术理性",更追求"文化理性""解放理性"。在音乐审美教学中,由于将音乐认知等同于音乐体验,将音乐实践等同于音乐审美,从而导致音乐审美的缺席。回归音乐审美,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聆听、律动与歌唱,进而充分地感知、理解、想象、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可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立美与创美素养。  相似文献   

2.
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是音乐课程的重要价值之一。在校外童声教学中,教师要围绕音乐课程的性质,将审美体验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为学生精心设计体验性活动,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在音乐的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由此引发内心的情感而全身心地歌唱。童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音乐听觉体验,在聆听中感受与体验音乐;同时要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审美经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且要培养多种音乐审美能力,扩大体验的广度和深度;而且要为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净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3.
杨华 《快乐阅读》2013,(23):105
初中音乐教师要在教学新形势下对音乐教学有新的认识,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教学中作为音乐教师应该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以情施教,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音乐本身就充满了人文情怀,许多作品都饱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生命。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到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  相似文献   

4.
音乐本身就充满了人文情怀,许多作品都饱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和生命。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然而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从多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并不等于学生的理解和体验,教师不能把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强加给学生,况且教师的理解有时候不一定是正确的.因此,教师只能是"介绍人","恋爱"只能由学生自己去谈.那种无视学生生命的存在,把课堂当作自己恣意挥洒的天地,而把学生当作盛知识的容器的做法,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个性的张扬,情感的体验和生命的升华得不到应有的展示!那么如何让学生跟文本"谈恋爱"呢?  相似文献   

6.
就音乐美学问题而言,学校音乐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音乐审美不被重视;教师以教化取代审美,使音乐成为教化的工具;上课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与实践相结合等。这些不足使学生不能真正认识音乐、走进音乐进而感知音乐和理解音乐。想有效改进这些问题,要将亲身体验与知识技能相结合,给学生灌输正确的"音乐"概念,重视音乐审美功能,采取适合学生的途径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审美体验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激励和整合人格的力量。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审美体验价值”的新观点,希望通过音乐教育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并且在审美体验中展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审美体验的价值,是让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为了使生命活力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涌动起来,实现审美体验价值,音乐课堂教学就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8.
审美感知力,是指经由感觉器官进达心理活动而对美的事物进行感知的能力。审美感知力具有整体性、非功利性和表情性。在文学鉴赏中,要注重审美感知力的培养。教师要训练学生的审美感官,使学生具有"绘画的眼睛"、"音乐的耳朵";发挥多媒体优势,加强形象化教学,增强审美感知的直觉性;提倡吟诵,培养语感,增强审美感知的整体性;引导学生体验客观世界,感受生命律动,提高审美感知的敏锐性。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下半叶,审美教育成为美国音乐教育的主流,它的核心是为了情感而教育,具体表现在:音乐是人类情感形式的符号表现,情感成了音乐教育的基础;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激发与培育学生的情感;培育情感的途径即通过审美认知,这种认知以音乐的审美品质为基础;情感的最高形式是审美体验,学生通过获得审美体验从而洞察生命的深层意义,最终提高并丰富了学生的生命质量.审美音乐教育的情感核心体现了20世纪上半叶"音乐为了每个孩子"到下半叶"音乐为了人类的情感"的转变,为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音乐教育形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水平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教育中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审美与快乐"是目前音乐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拥有快乐的学习环境,提高审美水平。在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增加学生审美体验、让音乐回归于生活、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三种方式来完成"审美与快乐"模式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提倡音乐教学要针对全部学生,将音乐审美作中心,将情感体会当作它重要表现形式,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作最终实现价值。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怎样加深学生情感体会,且提升中学生审美能力是音乐教学核心任务,还是音乐教学的基本价值展现。  相似文献   

12.
原生态音乐课堂,宏观上来说是一个充满生命张力和人文关怀并闪烁着智慧火花的真实、有效、开放、返朴归真的课堂;微观上说是指教师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以学生生命的"原生态"为教学的出发点,在音乐教学中将音乐"原汁原味"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视听体验中真实有效地学习音乐,获得欣赏音乐的乐趣和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音乐课堂的生命.一节有生命力的课堂,"情"字一定贯穿始终.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过:"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音乐课程的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与价值观.所以我们要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教,利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启发学生的情感资源,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音乐、融入音乐,要让情感始终流淌在音乐课堂中,让情为音乐课堂增添生命的色彩.对于构建音乐生命化课堂中如何运用情感,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相似文献   

14.
<正>一、感受音乐意境,引导创编表演音乐最基本的性质是审美性,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的基本价值在于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的形式美和丰富的情感。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自始至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在  相似文献   

15.
张丽君 《孩子天地》2016,(6):197-198
情感是人的整个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的生命,音乐教学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这是最能体现其审美本质的一个特征,应当做为目标和旨归。音乐教学要牢牢地把握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进中进入审美的圣境。情感体验是音乐教学至高至美的境界,音乐教师应当努力去追求和创造,使音乐教育成为真正美育意义上的一种教育。  相似文献   

16.
葛蕊蓉 《儿童音乐》2012,(5):72-74,67
教育要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引导和鼓励学生运用音乐的形式表达情感、交流思想。  相似文献   

17.
从"超级女声"等"选秀"现象,从音乐审美情感、音乐审美体验等角度分析当代青年学生音乐审美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强音乐审美教育,提高青年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问题提出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从始至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音乐课的意境教学。  相似文献   

19.
霍如广 《成才之路》2012,(19):71-71
正音乐是人类的另一种语言。音乐活动是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音乐新课标强调师生互动,强调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教学活动,强调自主学习。若教师艺术化地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一、审美素养音乐活动设计音乐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实施美育重要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而审美的前提是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到音乐  相似文献   

20.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如何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