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具有高线性度非对称式单刀双掷开关,本电路在传统对称式电路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对称式结构的其中一条支路上增加可变阻抗模块,这种非对称式结构可以满足开关在发射模式下对高功率处理容量的要求。该非对称式工作在15GHz时,在发射模式下,插入损耗为1.9dB,隔离度为18dB,输入1dB压缩点为26dBm,回波损耗S11、S22分别为-21dB和-18dB;在接收模式下,插入损耗为1.4dB,隔离度为21dB,输出1dB压缩点为7.6dBm,回波损耗S11、S22分别为-28 d B和-18dB。  相似文献   

2.
王方园 《大众科技》2011,(10):30-32
为了提升功率放大器的效率,节约能源,响应国家绿色能源的号召;采用改进型Doherty功率放大器结构;提出一套快速、准确设计高效率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方法。基于本方法,使用微波CAD软件设计一个工作在S波段的GaN HEM TDoherty功率放大器。仿真显示,在输出回退6dB(40.6dBm)时,功率附加效率为66.4%,而平衡式放大器为35%。  相似文献   

3.
王伟  杨显清 《大众科技》2012,14(3):47-49
文章首先分析了低噪声放大器电路噪声系数,稳定性以及功率增益,然后设计了一个1.8GHz~2.2GHz的两级低噪声放大器(LNA)。版图联合仿真结果表明,该放大器的噪声系数小于0.7dB,功率增益大于20dB,输入驻波比小于1.5,输出驻波比小于2。根据一般工艺要求与版图联合仿真,做出实际电路板。  相似文献   

4.
李良 《大众科技》2010,(10):46-47,45
采用E-PHEMT晶体管(ATF54143)设计了一个S波段的低噪声放大器。依据放大器的各项指标对电路进行了设计、优化,最后通过S参数及谐波仿真分析得到了放大器的各项性能参数。结果表明设计的低噪声放大器完全符合性能指标,其功率增益可达15dB,噪声系数在0.7dB以下,带内平坦度小于0.5dB,输入/输出驻波比小于1.5dB,1dB压缩点输出功率大于16dBm。  相似文献   

5.
闫敏 《内江科技》2010,31(7):39-39
任何无线电发射机功率放大器都是最关键的部件,特别是在短波单边带通信机中。功率放大器是否可以安全可靠的工作,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发射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特别是如何设置晶体管的直流偏置状态,可选择其它参数电路,使其工作在最佳状态,达到最大输出功率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频镀膜电源已广泛应用于镀膜领域。文中设计了一种以IGBT为功率器件的中频镀膜电源,主电路采用BuckDC-DC变换电路进行电压调整,中频输出电路采用全控型器件构成串联谐振式逆变电路,详细的分析设计了主电路以及控制电路。实验结果证明,中频正弦波电流输出工作在(30±5)kHz,具有功率调节范围宽、自动适应负载变化、高效率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系统以调制解调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为核心,设计完成了一个短距AV信号无线通信网络。该网络主要由电源、摄像头、调制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羊角天线、解调电路、电视机组成。两条支路分别利用摄像头采集到AV信号,然后通过调制电路将其调制成RF射频信号,再将其经过功率放大处理后由天线辐射输出,最终到达接收天线并经解调电路解调后由电视机显示输出。系统采用的是6、7频道,视频信号采用调幅方式、音频信号采用调频方式。经过测试表明,两路信号都能够在电视机上清晰无闪烁显示,色彩正常,且通信距离远大于10m。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开关电容振荡器和新型功率器件 1 GBT构成的交—直—交变频器。其特点是电压的频率和幅值变化范围宽 ,输出电压和电流为正弦波 ,电路结构简单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9.
陈雷  武之凤 《大众科技》2012,14(4):38-39
功率放大器是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模块,宽带是目前功率放大器的主要发展趋势。文章介绍了30MHz-512MHz放大器的整体设计方案,根据宽带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原理,应用宽带传输线变压器和微带线相结合的方法来匹配,采用负反馈网络来提高放大器的稳定性。利用ADS仿真,最终实现全频段80W功率输出。给出了测试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设计的数控开关电源由两部分组成,开关电源部分采用基于PWM控制的不对称半桥功率变换器,由模拟控制芯片KA3525产生PWM信号经驱动电路实现对功率变换电路的输出电压控制,实现电压的稳定输出。数控部分采用凌阳单片机的D/A输出对KA3525的误差比较器的参考端进行数字给定,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设定、步进调整和显示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兰萍  冯炎 《西藏科技》2010,(6):78-80
本文利用多栅晶体管技术,设计了一种共栅跨导级混频器。通过Volterra级数对该电路进行非线性分析,该结构能大大改善电路的线性度。采用TSMC0.18μmCMOS工艺,在ADS2008环境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的单边带噪声系数为12.288dB,双边带噪声系数为9.043dB,转换增益为3.346dB,IIP3为20.28dBm。  相似文献   

12.
赵伟星 《大众科技》2010,(11):11-12
分析了极坐标发射机的幅度支路和相位支路,对幅度支路,给出了电源调制器信噪比性能跟Sigma-delta调制器阶数和过采样率之间的关系,对相位支路,根据并联电容E类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得到E类功率放大器的简化模型,根据幅度支路和相位支路的模型和假设得到极坐标发射机的简化模型。采用简化模型在WCDMA标准下的仿真结果显示,理论上极坐标发射技术是一种无失真放大和无耗的通信功率放大技术,极坐标发射技术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王勋 《科技风》2012,(16):23-25
依据电路叠加定理推出电网中某支路上的功率可分解为各个电流源引起的"功率分量"之和,支路损耗功率可分解成各电源单独作用时流过的分量电流共轭值与该支路电压降的乘积之和,从而实现各电源分量损耗功率间的解耦,得到各电源对支路损耗的贡献份额。并以此建立网损分摊模型,通过对IEEE5节点算例的仿真验证得出,通过该方法可将系统网损完全分配给发电机或负荷,实现了系统网损在发电机端和负荷端的公平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4.
肖柯 《大众科技》2011,(3):19-20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新标准新技术的发展,日益要求提高微波固态功率放大器的性能,使之在更宽的频带内具有更高的输出功率、效率以及线性度。在第三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采用了非恒包络调制方式,其峰均值相差较大,往往达到8~10dB。为了保证信号的线性度,一般采用功率回退的方法来实现。但是这样的方案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1936年Doherty提出的高效率方案能够很好解决这一难题,Doherty技术能够使放大器在很宽的功率变化范围内保持高效率输出。  相似文献   

15.
F103S-10kw调频广播发射机末级是由8个1.5kw功率放大器组成。由于1.5kw功率放大器的组成包括有:30W功放、300W功放、分配器和合成器及低通滤波器,每一个部件都须经过仔细的调整和测试,使电路功能工作正常后,才能与其他部件连接起来完成其使命。下面将介绍各部件的调试步骤,以便大家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直接频率合成(DDFS)是一种新兴的频率合成方法,随着电子工业和电子技术不断的发展,直接频率合成技术以其高稳定性、宽频带等诸多特点引领频率合成的前沿。其以单片机AT89S52为主控电路,由晶体振荡电路、直接频率合成电路(DDS电路),运算放大电路、功率发大电路等组成,设计了高稳定性、高分辨率、幅值变换、相位连续变化的的任意波形发生器。设计可满足输出频率1Hz~1kHz的变化范围,通过键盘控制单片机发出控制信号改变输出信号的幅值、相位与频率,确定输出波形的类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重点针对分层基片集成波导功分器与宽带功率放大器的研制进行简要分析研究,利用矩形金属波导,设计一款层叠并插入其中的基片集成波导,从而完成分层基片集成波导功分器的设计,并由此合成宽带功率。此外,通过研制宽带功率放大器,使得赫兹频段在8.5到12.4GHz之间,连续波功放功率输出能够达到最大值8.6W,宽带合成效率至少为52.5%,最大时可以达到72%。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AT89S52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以可编程增益放大器AD603为放大电路的核心,设计并制作了具有增益预置和程控等功能的宽带直流放大器及所使用的直流电源。由AD603组成增益放大器,实现增益0~40dB范围内可按6dB步进调节或连续可调,在0~6MHz通频带内增益起伏在1dB以下;输出在600Ω负载上最大输出电压有效值Vo≥3V,波形无明显失真。整个作品制作成本低、功耗小,除个别指标未达到外,其它全部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5,(22)
本文提供一种通信报警电路的设计。整个电路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单片机控制电路,传感器电路和报警器电路。传感器电路检测到的信号输入单片机,单片机输出的信号经过报警器电路报警,同时对应支路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传感器电路部分有三路检测,分别是温度传感,烟雾传感和胎压传感。报警电路有红色、白色和蓝色发光二极管发光,发光二极管用于信号的指示,三者共用一个喇叭产生声音报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多种电源适配为背景,在分析功率MOSFET的特性基础上,设计了一台容量为5kW,输出规格为220V/50Hz交流电的逆变器。本文重点分析了前级高频DC/DC电路和后级DC/AC电路的工作原理。本设计的逆变电源可将48V的直流电流逆变为220V的交流电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