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优秀品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对于科研单位而言,档案工作一直发挥着“保存科研历史,支撑科技创新”的作用。在开展科研活动过程中涌现出大量为祖国发展献身的科学家,形成的科研档案、实物档案、名人档案,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新时期的科研单位,需要多项举措助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相似文献   

2.
如何更好地弘扬科学家精神,将其传播给社会大众,已成为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需要用心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以5W传播模式为理论基础,以笔者亲身参与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全国巡展为案例,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探索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传播方法。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回眸刚刚成为历史的2008年,发现国内外最新前沿科技依然是那样可圈可点。譬如研究人体破译生命玄机;创世纪与天地人科技光照人间;上九天 探太空奥秘;赴极地揭地球之谜。 国内外科学家用他们聪慧的头脑,向我们洞开了科学技术的神秘。那么请读者诸君和《今日科苑》一道去品味科技这顿精神大餐。  相似文献   

4.
今科 《金秋科苑》2009,(1):14-16
当我们回眸刚刚成为历史的2008年,发现国内外最新前沿科技依然是那样可圈可点。譬如研究人体破译生命玄机;创世纪与天地人科技光照人间;上九天 探太空奥秘;赴极地揭地球之谜。 国内外科学家用他们聪慧的头脑,向我们洞开了科学技术的神秘。那么请读者诸君和《今日科苑》一道去品味科技这顿精神大餐。  相似文献   

5.
杨文志 《学会》2005,(5):7-10
学会是科技工作者自愿结社的社会团体,是科学家共同体的一部分,它通过其价值观和利益聚合的纽带把同行的科技工作者联结起来,成为有一定同质性的科技工作者同行群体。学会与政府、企业等组织有所不同,承载的组织功能和作用不同,政府往往靠公共权力来管理社会,企业靠商品、利润来诱惑社会,学会则是价值中立的社会机构,靠科学家共同体的共同愿景、科学精神和高尚的志愿精神共同来管理和运作。  相似文献   

6.
陶思敏 《科技通报》2022,(6):115-120
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突出科学精神引领,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科普场馆在展现科技创新成果、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应展现科技创新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思维。本文通过馆校结合中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意义,弘扬科学家精神需校内外的有效衔接,科学家精神在馆校结合中的探索与实践三方面,阐发用场馆资源构建高质量传播科学家精神,打造科学课程突出科学探究砥砺科学家精神,跨界科普打造数字化平台共筑科学家精神。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科学家在民族百年复兴路上,传承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践行科学救国、报国、兴国、强国的初心理想,形成了与西方科学家迥然不同的精神气质,塑造出宝贵的中国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源泉之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认真学习、弘扬传承科学家精神,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汇聚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是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我们正处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精神是我们最需要坚持的时代精神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古代中国科技水平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古代科学家心系百姓、兴利除害、学以致用、精益求精,造就了诸如马钧、祖冲之、蔡伦、毕、沈括、张衡、孙思邈等一大批标榜史册、享誉中外的科技大  相似文献   

9.
简讯     
正中国科协组织女科学家深入基层宣讲十九大精神中国科协常委会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和广西科协密切协作,组织女科学家深入基层宣讲十九大精神,弘扬新时代女科学家精神与使命担当。11月14-15日,女科学家们深入南宁和百色基层,宣讲十九大精神,受到当地党政部门和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中国科协将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此次活动是中国科协将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引向基层的一项具体行动。(中国科协女专委会办公室广西科协)宁夏召开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座谈会10月27日,宁夏科协暨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座谈会在银川市召  相似文献   

10.
<正>自《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启动实施以来,政府对科技的大幅投资使中国科学家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数量迅速增长,这一时期还见证了中国成功建成大型人才智库(包括从国外聘请科学家)以及科技发展基础设施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然而,中国依然面临着"追赶跨越"以及取得世界级科研成果与影响力的挑战。我们需要更加关注高质量基础科学,给予前沿科学和年轻科学家更好的资助。  相似文献   

11.
媒体对科学家形象的良好形塑不仅关乎科学家精神的厚植与弘扬,更深刻影响公众对科学家乃至科学的整体认知与态度。研究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以《中国科学报》和Wiely 2015-2020年科技人物报道为数据源,探索分析了国内外科学媒体在中国科学家形象塑造时的异同。结果显示:《中国科学报》科技人物报道以叙事记叙性通讯为体裁,男性且功成名就的科学家为主体,科学家形象塑造以展现宏观科学精神为主,日常生活与个性挖掘为辅;Wiely以谈话实录性通讯为核心叙事方式,聚焦当代青年科技精英,侧重对科学家职业和个性特征、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共同勾画。两大科学媒体在科技人物报道对象及其形象塑造中均存在一定的性别刻板。据此,对科学媒体中科学家形象的塑造路径与策略提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家精神系指其从事科学活动所形成的价值理想、价值目标、价值追求、价值功能、价值途径、价值规范的集中体现与结晶。它以简洁而富于哲理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取得广泛共识,对其成员具有无形支配性、统领性和约束性。本文对中国科学家精神时代内涵的凝练及塑造方法与路向进行研究,旨在加深广大科技工作者对于中国科学家精神时代内涵的理解与认同,并成为引领中国科学家进军科技强国的精神旗帜。  相似文献   

13.
<正>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作风学风建设是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性保障。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一年来,中办国办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统称  相似文献   

14.
<正>"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是科学家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无形精神要素。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一代代的科学家怀着质朴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自觉践行和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中国科学院院刊》作为"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以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己任,将开办"科学家精神"栏目,以期激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追求  相似文献   

15.
《学会》2020,(6)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既传承了老一辈科学家精神血脉,又蕴涵了新时代特点。在弘扬科学家精神方面,中国科协常委会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在宣传女院士的同时,更加关注和宣传基层女科技工作者,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和加强典型人物故事挑选推送,善于用身边人、身边事触动大众,让百姓感觉榜样可追,更易增添他们的前行动力。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12月22日,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400期回顾暨"弘扬科学家精神"报告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吕昭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以"砥砺初心·共铸使命——弘扬科学家精神,创新立业新时代"为主题。200多位曾经参与过论坛活动的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共聚一堂,大力弘扬当代科学家的精神,呼吁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当中,砥砺前行,建功立业。会议由中国科协主办,  相似文献   

17.
《科协论坛》2014,(1):11-11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12月29日参观了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科技梦·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刘延东指出,中国梦连着科技梦,科技梦助推中国梦。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作为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奠基者和功臣,他们的巨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金秋科苑》2010,(11):126-127
李德华 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教授 贵刊办得不错,尤其是“科技巨擘”栏目,我很喜欢看。在这个栏目中,你们相继报道了钱学森、孙家栋等科学家,很好,可读性强。希望贵刊能进一步做好这个栏目,更多的报道老科学家的事迹,展示老科学家的风采,因为这些老科学家所展示出的学术精神,都是值得我们这些后辈科学家学习的。希望贵刊越办越好,真正成为科学家的知心朋友,成为宣传科学技术的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今日科苑》2018,(11):9-15
重阳节期间,全国各级老科协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庆祝第三个“全国老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以“弘扬科学家精神讴歌新时代旋律”为主题,以科技与文艺朗诵融合的“激情诵”为主要表现形式,歌颂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科技创新的伟大成就,纪念中国科协成立六十周年,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展现老科技工作者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今日科苑》2010,(11):126-127
李德华 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教授 贵刊办得不错,尤其是“科技巨擘”栏目,我很喜欢看。在这个栏目中,你们相继报道了钱学森、孙家栋等科学家,很好,可读性强。希望贵刊能进一步做好这个栏目,更多的报道老科学家的事迹,展示老科学家的风采,因为这些老科学家所展示出的学术精神,都是值得我们这些后辈科学家学习的。希望贵刊越办越好,真正成为科学家的知心朋友,成为宣传科学技术的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