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为乱用“罄竹难书”这一成语而闹出了笑话,由于没有弄清“令尊”“家父”这些称呼的用法而导致混乱……针对当前在语言应用上频频出现的逻辑混乱、语言失范现象,中国逻辑学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中国文化报社等8家单位5月25日正式发起“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为全国公开出版的中文报刊“挑错”。  相似文献   

2.
2007年初,中国编辑学会等8家单位发起了“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这次活动共挑出无可争辩的语言逻辑差错14800多处,包括中央级和省、市级报纸在内的报刊编辑水平令人大跌眼镜。仅在2006年7月14日出版的4份中央级报纸和24份省、市级报纸的1至8版正文中,就挑出逻辑和语言应用方面的病例1289个,平均每份报纸46个,每版5.8个,有一份报纸的差错竟多达184个,平均每版23个。  相似文献   

3.
年初,图书、报刊业掀起又一波向语言文字差错宣战浪潮。之所以有此行动,有远因和近因:远因是,自1993年新闻出版署(后改为新闻出版总署)每年都对图书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堪忧,“无错不成书”已成顽症,三令五申改进,还是收效不大;近因是,去年5月,中国逻辑学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中国编辑学会等多家单位共同主办一项“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  相似文献   

4.
2006年,中国逻辑学会等8家单位组织发起“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共有28个省、市、自治区的1461人参与,收到应征病例14883份。为了便于分析报刊的语言现状,组委会从众多应征者中选出24位挑错能手,集中对2006年7月1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4种中央级报纸和《北京日报》、《解放日报》等24种省级报纸进行挑错。挑错活动共收到1657份病例评阅意见,经逻辑语  相似文献   

5.
语言文明建设是实现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对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与交流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在语言文字的应用上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特别是语言应用中失去规范的现象愈来愈严重,在报纸、刊物等大众传媒中也时有发现,严重影响了报刊质量,在读者中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新闻界的高度重视,尽快清除报刊上的语言污染。当前报刊语言的规范化主要应抓紧文字规范化、词汇规范化和语…  相似文献   

6.
媒体脸谱     
新政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启动中国逻辑学会等开展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挑错的范围是2006年1月1日到8月31日全国公开出版的纸质中文报刊的文章。我国中文新闻信息技术有了统一的国家标准我国新闻界首次研制的中文新闻信息技术两项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7.
中国报刊差错堪忧,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种报纸46个语言逻辑错误,每版5.8个。“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共挑出无可争辩的语言逻辑差错14883处。以2006年7月14日出版的4份中央级报纸和24份省市级报纸的1至8版正文为例,共挑出逻辑和语言  相似文献   

8.
7月18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报刊逻辑与语言病例评析1100例》首发式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 该书起源于“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该书的出版为了提醒民众尤其是媒体规范使用汉语,对汉语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是献给北京奥运会的一份礼物。  相似文献   

9.
《中国广播》2007,(2):56-56
2月3日,历时半年的“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举行颁奖大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倡议,凡是真正对读者受众负责的出版单位与大众媒体应严格自律,为社会奉献优质的精神产品,为规范使用语言贡献力量,在全社会营造出珍视母语、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车录彬  陈欢 《军事记者》2006,(12):27-28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众传播时代,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随着传媒影响力的增大,新闻语言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意义也越来越大。作为一门研究新闻语言的新兴学科,新闻语言学着力于研究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语言的使用状况、特点、规律和实际效用。而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由于新闻语言学交叉学科的特点,其发展受到了语言学、传播学和新闻学等相关学科的影响。因此,对新闻语言的研究,可以从这三门学科的视角来关照,探寻它的特点和发展变化。一、从语言学的视角看语言学有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之分,新闻语言学归属于后者…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与写作》2008,(8):63-63
此书是从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中的征稿中,精选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1100例集结出版。书中所选病例均来自各界民众之手,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是一本逻辑学家和语言学家共同劳动的结晶,该书对于向社会传播逻辑与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有很典型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报刊图书     
《传媒》2006,(6):74-75
世界报纸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双增长中国是世界最大报业市场,首届“城市报纸广告年会”在乌鲁木齐开幕,首份多媒体日报诞生,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启动,2006年《出版发行研究》增刊组稿工作启动,上海市规范报刊审读稿件录用标准,新华传媒借壳成发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大型综合性期刊《机遇》在澳门创刊,《中国日报》举行创刊25周年系列活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从浙江省广播电视报社原总编辑王建人贪污罪和受贿罪案,到中国有色金属报原副社长兼总编辑胡京京挪用巨额公款炒股案,再到沈阳日报报业集团原总裁、总编辑傅贵余受贿、贪污一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高层集体贪污案以及中央电视台文艺部主任赵安,再加上未经官方证实的北京某著名报社下属公司偷逃关税案等等,媒体人士的犯罪行为应该引起我们关注和深思了。利用大众传媒的特殊赋权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大众传媒——这里尤其特指报刊、电视广播等,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虽然有或多或少的变革,但一直是个特殊的行业,它首先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上层建筑中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索引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中国索引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今天在南京开幕了,这不仅是中国索引学界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界和自然科学界的同志们所关注的一件盛事。开好这次会议,对于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全国索引学界的专家  相似文献   

15.
传播的本质是一种语言交流活动, 但任何言语的沟通都并非只是纯粹语言事件的发生, 话语的概念正是用来考察语言与实践的关系, 因此通过对话语的发生机制、制约机制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达对大众传播话语空间的理解。每个特定的话语的生产场域都有其自身的游戏规则, 按此规则, 各种资本形态以不同的条件相互转化。大众传媒业作为话语权力的增效器以及话语生产场域的一种, 也在以其自身的场域逻辑进行着这样一种资本转换的活动。现代大众传媒业的场域逻辑主要以商品市场逻辑为主导, 我国当前进行的新闻改革正在将市场逻辑引入原有的场域逻辑中。本文选取了四个不同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大众传媒业独具特色的市场运作机制与话语空间构造之间的关联, 是用话语理论来剖析90 年代新闻改革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6.
戴滨 《中国索引》2007,5(1):11-13
辞旧岁,迎新年!首先,向中国索引学会及全体同仁问候———“2007新年好!”这个团体教会我们认认真真做人,不为名利,踏踏实实做事,不图回报。十年前,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中国索引学会。我怀着试试看的侥幸心理,冒昧地给中国索引学会副理事长张琪玉先生写了一封信,说明我想参加学会的意愿,很快先生给我回了信,并告诉我最好要有编过索引的成果同时报给学会。我当时完成了《全国电力报刊名录》的编辑工作,连同我的入会申请和这本《名录》一起寄给先生,先生亲自为我作入会的介绍人,1996年我被批准为正式的中国索引学会会员。时间过得…  相似文献   

17.
我与索引——一名中国索引学会会员的索引服务经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祥 《中国索引》2004,2(1):57-62
2003年深秋,在古都南京隆重召开了“中国索引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全国各地的索引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交流切磋,各抒己见,使我这个索引界的晚辈大开眼界,收获颇丰。在大会上我也简要介绍了自己研究和编纂索引的一点心得体会,没想到竟受到前辈和同仁的赞赏和鼓励,特别是新一届中国索引学会的领导,以及我国索引大师张琪玉先生、王同策先生等,都希望我把十几年来研究和编纂索引所走过的道路、经历的事情写出来。  相似文献   

18.
青年编辑与跨世纪出版战略──访中国编辑学会青年编辑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胡守文孙琇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新世纪的大门已经遥遥在望,在全国出版界实现“阶段性转移”和制订“九五出版规划”之际,中国编辑学会青年编辑研究委员会于1995年11月底,...  相似文献   

19.
像市场大战,金融大战一样,新闻界也在静悄悄地进行着一场版面语言大战。版面语言大战从首都报纸发端,已波及到全国各地。各家报刊为了顺应日益变快的生活节奏和报刊如林竞争激烈的形势,越来越重视应用优美的版面形式,去打动读者,吸引读者了。  相似文献   

20.
网络编辑学的建立及学科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如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从业者主要是由这些媒体的“编辑”构成的一样,随着互联网这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诞生了一种新兴的职业——“网络编辑”。在发达国家,网络编辑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职业,在就业和收入的排行榜上一直处于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