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与计算机远程信息处理应用的发展,数据通信应运而生,它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传递。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要在两地间传输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有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之分。但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由于不同业务需求的变化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通信经过了不同的发展历程。本文对网络通信数据的原理、构成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2.
数据通信     
李景色 《金秋科苑》2012,(19):72-73
数据通信是依照一定的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终端之间传递数据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和通信业务。它可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计算机和终端以及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是继电报、电话业务之后的第三种最大的通信业务。  相似文献   

3.
黎仲钧 《科协论坛》2007,(2):183-184
数据通信是依照一定的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终端之间传递数据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和通信业务。它可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计算机和终端以及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动地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GPS的数据采集格式,介绍了基于VC的计算机与GPS终端数据传输的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Win32 API通信函数的文件读写方式;另一种是在VC中插入ActiveX MSComm控件来实现,揭开GPS终端数据通信的实质,对GPS设备数据通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周康 《内江科技》2012,(8):146+186
基于虚拟专网技术(VPN)的网络化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实现了以嵌入式单片机LM3S8962为核心的数据采集终端,该终端利用嵌入式系统实现IP协议的移植,具有网络通信功能;此外,采集系统为了满足野外环境引入3G数据通信技术,设计通过两个支持VPN、动态域名解析(DDSN)的路由器共同构建VPN隧道,有效保障了数据通信安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饮水机的远程无线控制系统,系统包括远程用户终端和家用电器控制终端,远程用户终端与家用电器控制终端之间通过Internet网络进行通信;家用电器控制终端,包括嵌入式控制模块、存储单元模块、通信串口模块、以太网接口模块、电源模块、红外转发模块、饮水机遥控模块和人机交互界面。系统能够利用嵌入式技术、Internet、单片机通信进行信息传输及远程控制,由系统核心ARM处理器对远程终端的控制信息进行接收及处理,通过红外转发模块,实现对饮水机等家用电器的远程无线控制,硬件体积小、成本低、扩展性强、软件易维护,具有很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徐严军 《今日科苑》2010,(12):135-135
利用电能表计、通信网络、图像处理、神经网络等技术组成的智能远程抄表系统是远程抄表系统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系统通过视频实时动态的进行电能数据的远程采集,通过相应的数据通信网络,将电能数据传输给改进BP网络,经改进BP网络自动识别判断,获得对应的电能数据。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电能远程计量系统具有数据处理效率高、误差率低、能够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等优点,促进了远程电能智能抄表技术的发展,是目前电力营销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陈晓红 《科技广场》2006,(2):106-108
本文介绍DTMF收发控制器MT8880的结构特性,设计了基于DTMF的数据采集远程传输系统。由MT8880与单片机80C51组成数据采集远程DTMF传输系统,可应用于遥测遥控领域。文中介绍了80C51与MT8880的硬件接口和收发数据通信的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5,(19)
本文通过对现行抄表系统总体结构进行研究,分析目前大多数居民小区使用电度表的类型,设计出新型的电表数据采集模块和采集终端。现有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在数据采集上具有分散性,根据现有抄表系统的缺陷,提出建立远程集中抄表用电管理系统的设想,并对新型抄表系统的设计原理和组成部分进行叙述。该系统在原有抄表系统基础之上进行设计,具备原有系统功能,对普通电表通过改装实现集中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水利灌区闸门集群的人工现场监控存在的诸多弊端,介绍一种远程自动控制闸门系统,设计了基于ARM的灌区闸门现场控制终端模块,实现现场水利闸门设备和传感器的现场控制和数据采集,利用GPRS技术将现场实时数据传输发送数据至系统服务器,并远程接收控制命令。系统在多个灌区进行了应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开发的基于ARM的灌区闸门集群远程监控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实时性好,精度高,适应性强,可以满足灌区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炮兵作战系统中,观察所通过TCP/IP网络实现数据通信,而阵地炮终端通过串口数据通信。基于上述局限,提出用嵌入式开发炮兵信息化作战平台,通过32bitARM处理器实现了各观察所TCP/IP网络接口与各阵地的串口接口不同协议数据通信路由选择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电能计量这一系统促进并实现了智能化地电量计算、交易以及管理,改善了先前人为管理式的收费方法,并大大节省了各个电力企业的人力、无力以及财力。当前,各种类型的电能计量系统已经在我国电力企业获得了较为广泛的运用,本文主要介绍了远程实时监视功能的采用、电能计量终端远程实时监视的实现方法以及电能计量终端远程实时监视的实施步骤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终端节点自组网与数据远程传输的总体方案设计与特点,以及终端数据采集节点,中继节点与远程传输模块设计,提出了如何利用ZIGBEE技术实现终端自组网并进行数据采集,利用CAN_GPRS实现远程双通道数据传输,进而实现大范围的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当前计量自动化系统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如何更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效益与计量装置管理工作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关键的问题。而提高电能量采集可靠性、提高现场设备调试水平、提升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实用化程度是我们提高供电企业的效益与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厂站遥测终端的管理来说,所面向的变电站数量多、覆盖面广,调试效率低,成功率不足50%,电能量数据采集问题不断,在计量装置问题处理上,电能表通讯故障频发,遥测终端程序缺陷,严重影响了计量遥测系统的数据采集的可靠性,针对这一现状,本文通过提升对计量报告数据分析、主站数据监控、变电站遥测终端定检、计量自动化系统主站与现场设备的联合调试等运维措施,从而提高电能量采集的可靠性,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河流水质现场分散、地形复杂、监测和管理困难等特点,提出基于3G无线通信技术的水质远程监测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利用3G无线通信技术搭建远程水质监测网络,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每个区域均以ARM核心设计数据采集模块,以3G通信模块传输数据,以智能监控软件实现对现场水质的远程监测,为用户实时连续地监测水质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河流水质现场分散、地形复杂、监测和管理困难等特点,提出基于3G无线通信技术的水质远程监测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利用3G无线通信技术搭建远程水质监测网络,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每个区域均以ARM核心设计数据采集模块,以3G通信模块传输数据,以智能监控软件实现对现场水质的远程监测,为用户实时连续地监测水质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0,(1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和培育手段逐渐向各种应用场景深入,其中实时现场信息的获取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文章分析信息采集和远程技术,设计STM32+GPRS的传输模块,以功能需求和组网成本为约束目标,研究信息采集终端的设计方法及各模块的功能定位与技术要求形成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可灵活配置的信息采集网络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构建“大营销”体系,某省电力公司及时决采郎暑,于2009年11月开始,开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试点建设。全省建立统一的主站系统,通过GPRS方式实现远程通信。用电信息采集现场选择某县的三个低压台区(共1257户低压电力用户),分别是东花苑台区、商城变台区和西中后箱变台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本地通信系统由变台集中器、表箱采集器(或采集模块)、智能电表组成,三个低压台区分别选择宽带载波、窄带载波、微功率无线通信方式。数据的访问和终端设备的操控依托电力部门现有的内部计算机网络实现。  相似文献   

19.
电能信息采集技术是一种综合信息采集技术,其在电能信息采集中的应用加强了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和发现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本文阐述了电能信息采集技术在电能信息采集系统中的核心作用,并介绍了电能信息采集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电能信息采集系统的用户类型,总结了电能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旨在为提高信息采集系统的整体应用提供参考意见,以达到提高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合理使用电力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廖希要 《科技风》2012,(10):105
针对数据采集测量的应用需求,本论文结合计算机数据通信技术详细研究探讨了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的集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和访问于一体的远程测控系统,首先简要分析了计算机数据通信的特点和远程测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详细设计了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远程测控系统的结构框架,并针对其中的具体技术问题展开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进一步提高远程测控系统的应用水平具有较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