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注井验封及分层测压技术应用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水是油田工作的灵魂,细分注水是油田稳油控水、提高采收率的必由之路,在油田开发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目前分注井验封及分层测压存在主要问题,用简单实用的工艺技术实现验证封隔器密封性工作,并实现注水井分层压力测试。  相似文献   

2.
复杂断块油藏是我国一类重要的油藏类型,目前开发中主要问题是主力层采出程度较高,Ⅱ、Ⅲ类储层动用程度低,因此对注水井实施分层注水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某中渗复杂断块为例,分析了研究区近年来水井分注效果,认为采用封隔器分注效果不理想,封隔器平均有效期只有135天,频繁换封不仅加大了生产成本还影响到了注水的效果。本文介绍了堵剂挤堵原理,给出了堵剂的技术指标,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达到了降水增油的效果,为解决研究区频繁换封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张天渠油田套漏井封上注下注水管柱使用效果差的问题,从管柱结构、作业施工、日常管理方面入手,对影响卡封管柱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Y211-114封隔器承受下压的能力弱是导致管柱失效的主要原因,水力锚可有效提高封隔器承受下压的能力,并对卡封管柱结构、作业工艺、日常注水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现场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晓宇 《内江科技》2014,35(9):36-37
通过模拟注水井在生产过程中的压力变化,现场测试注水井井内管柱的伸缩情况,总结出了注水管柱随温度、压力变化的结论。根据这一结论,研制了自调节锚定封隔器并配套了其它分注工具,形成了自调节锚定分注新工艺。经过在纯梁采油厂纯化油田、梁家楼油田8口分层注水井的现场应用,证明了该工艺的可靠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低渗透油田注水井堵塞严重、层间矛盾突出、全井酸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成功研制出高温高压分层酸化工艺管柱。该管柱主要由锚定补偿机构、高温高压Y341可洗井封隔器、分层酸化节流机构、定压配水器等配套工具组成,耐高温高压,密封可靠,坐封酸化一次完成,通过投球能够实现不动管柱分层酸化。该管柱研制成功后,在B59-5井成功实施了不动管柱分三层酸化,酸化效果明显,从而为该类油藏有效注水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埕岛海上大斜度定向注水井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晓朵 《内江科技》2006,27(3):156-156
埕岛海上油田注水井大部分都是油井转注的大斜度定向井,配套测试工艺主要采用钢丝绳投捞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配套了钢丝绳作业震击器,开发了液力助捞等辅助技术,保证了注水井测试、验封等工作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濮城油田精细注水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油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作业过程中,由于逐年成本投入不足,油管更新欠账很多,而加大新油管的引进力度。由于水井工作量目前全厂每月有40余口,工作量较大,且引进新油管受成本影响,很难实施。故有部分油管腐蚀、结垢严重,致使水井在短时间内出现穿孔、裂缝,严重影响了水井措施的正常实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研制了验管器。在完井管柱封隔器上接验管器,若短期内出现管柱失效,投球验管,根据验管情况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油管密封情况,准确找出管柱失效原因,避免在刮削验管时增加工序,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海上分层注水井由于管柱蠕动及出砂造成的注水管柱失效问题,开发了海上长效分层防砂分层注水工艺技术。通过研制新型防蠕动密闭封隔器,可有效提高注水管柱的防蠕动性能,延长管柱有效期。该技术整合优化了分层注水分层防砂技术、大通道反洗井技术、测试调配一体化技术以及管柱防蠕动技术,在有效解决海上注水井出砂的同时,延长了注水管柱的使用寿命,降低作业成本。自2013年以来该项技术在胜利埕岛油田共实施70余井次,最大分防分注层数为6层,最大井斜48.8°,施工成功率达到100%,取得了非常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注水合格率是保证油田开发效果、衡量注水质量的指标。通过加强注水井的日常管理,是提高分层注水合格率,实现“注够水、注好水”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分析分层注水合格率影响因素入手,重点对分层异常注水井出现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认识到在现场管理过程中分层注水井受地层吸水能力发生变化、井下管柱故障、水嘴刺大、水嘴堵以及其它一些因素影响,并对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杯同时对其它影响注水合格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改进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胜坨油田分层注水管柱因蠕动而失效的问题,开展分层注水管柱蠕动机理研究,研制了防止管柱上顶的防蠕动器和可有效平衡注水压差的蠕动补偿器,并对现有封隔器胶筒及结构进行改进,提高封隔器的抗蠕动性能。通过上述改进,使胜坨油田分层注水管柱有效率由2007年的45.8%提高至目前的85.5%。  相似文献   

11.
崔红红 《内江科技》2010,31(3):68-69
目前,胜坨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综合含水越来越高,针对老油田挖潜难度越来越大,油田的开发矛盾日益突出,注水已成为油田开发补充地层的主要开发方式。为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和注水开发的效果,势必要细分层系完善注采井网,改善水驱动用状况,只有通过配套分层注水工艺来实现。而注水井注采调整工作已成为老油田高效稳产开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分层注水井的测试工作是油田开发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从造成分层注水井重复测试的根本原因,即分层注水井现场注水量、注水压力与测试成果对比超误差,对引起测试误差的各个环节引起重视,并加大分析、处理的力度,从而减少重复测试的井数,进一步提高注水的质量问题。提出有利于目前测试工作的建议和方法,为提高注水有效时率及保证油田开发效果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前,分层水井分注井层段合格率较低,管柱有效寿命较短,管柱的安全性和封隔器失效问题日益突出,现有的封隔器管柱受力分析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各种井下工具的综合作用。由于缺乏科学的管柱优化故障诊断方法,影响了生产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本文介绍了分层注水管柱力学分析及工况诊断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注水合格率是衡量注水质量的指标,是保证开发效果的依据。加强注水井的日常管理,提高分层注水合格率,实现“注够水、注好水”的目标,是提高油田采收率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从影响分层异常注水井出现原因入手,认真分析在现场管理过程中分层注水井在地层发生变化、井下管柱故障、水嘴刺大、水嘴堵以及其他一些直接影响合格率的因素。以便在今后的注水井的日常管理中,对测试异常井的各个环节引起注意,并加大分析、处理的力度,从而减少测试异常井数,进一步提高注水合格率。  相似文献   

15.
油田注水是保持油层压力,使油井长期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各油田大部分都采用注水的方法,给地层不断补充能量,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油田注水的目的是提高地层压力,保持地层能量,以实现油田高产稳产,提高最终采收率。因此,要把注水井管理看得跟油井同等重要。我们从注水井、注水井工艺、注水井管理的注意事项、注水井的洗井维护几方面对搞好注水井管理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针对胜利埕岛油田因注水井井斜大、井内脏等原因造成配套防砂管柱应用可靠性问题以及井控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本文设计了免投球新型丢手悬挂封隔器、水力卡瓦和环空安全封隔器,研究开发了适合海上大斜度井和多层注水开发的新型分防分注技术。该套技术对于提高大斜度井一次丢手成功率,改善整套管柱的工作状况彰显很大作用,从而使液控式分层注水工艺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截至2014年10月底,该工艺在埕岛油田共现场应用20余井次,最大井斜52.8度,最大分注层数为5层,施工成功率100%,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注水井分层流量测试资料是注水井分层注水的依据.对于注水状况较稳定的注水井,如测试周期过短,不但影响注水井平稳注入,而且增加了一部分测调工作量.对于注水状况不稳定的注水井,如测试周期偏长,注水压力水量发生变化时未及时测试,注水质量将下降,影响开发效果.因此,分析注水井压力水量变化影响因素,制定合理测试计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至注水井压力水量变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摸索出分层注水井合理测试周期.对其它区块注水井的测试周期制定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白素等 《内江科技》2014,(2):127+137-127,137
<正>本文首先对埕东东区分层注水井测试进行调查研究,结合现场情况对注水井分层测试合格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合理有效地提高分层测试合格率的措施和方向,为埕东东区油田的长期稳定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持,为提高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9.
“注好水”是油田稳产的重中之重,通过对油田开发的总结,针对影响注水质量的关键问题注水井分层测试质量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探讨,为今后进一步深入搞好注水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方雪莲 《内江科技》2013,(2):118-119
WEH油田为解决层间矛盾,实现稳油控水,加大精细注水力度,持续实施油井转注、水井分注、分注提级、水井大修等措施,井下偏心配分注水井日益增多。本文引进流量自动测试调配仪,由地面控制系统根据井下仪器测得的流量数据控制井下分层注水量的调节,对整个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从而实现了分层注水量的边测边调,解决了注水井常规测试调配工艺工序繁琐、测调效率低、控制精度低的问题,提高了分注井测试调配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