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生态美学看来,和谐的自然界是组成完美自然生态系统并使之富有生命力的重要元素。这种生态意识和互补融合的生态审美理想,不仅体现在每一首诗中各意象构成和谐的整体,而且许多诗创造了一个共同的意境,它们共同创造了一个优美恬静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人张继路过苏州,秋夜停船于枫桥之下,写了名的《枫桥夜泊》诗。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把枫桥附近的秋夜景色和诗人的旅途愁思巧妙和谐地结合起来,为读创造了一个充满美感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3.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的安德鲁·马维尔,作为一位玄学派诗人,在《花园》一诗中创造了一个甜美,自然,和谐的“花园”。在这首诗里,一个人,也许是诗人自己,在一座有花木林泉之胜的园林里沉思着人与自然的问题,对美丽的自然的生动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理想世界,同时又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宗教主题,而诗中“圆”和“绿色”的意象更进一步表达了此诗的更深层的含义-“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美的意境——和谐课堂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在艺术创造、欣赏和批评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不是作家独创的,而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造的,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美的意境与和谐课堂,教师与学生、情感与心灵的高度融合,使学生进人最佳的主体角色,  相似文献   

5.
生态诗是指用诗的艺术形式反映生物在一定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状态的诗歌。杜甫大量的生态诗作,其美的架构主要由和谐美、雄壮美、恬静美,人性美四个方面组成。杜甫生态诗关的价值今天对于人们的关感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是值得大力开发的诗美资源。  相似文献   

6.
《四川教育》2005,(11):13-14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已成时代主题。和谐是世间万物发展的力量。人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的学校教育是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在这里,“学生发展是目的,教师发展是关键。学校发展是载体”。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筑学校教育的价值共识和行为范式。构建“生态和谐、共济共生”的学校教育环境,创造师生在各自的生态位置上和谐相处、充分发展、快乐成长的机制和动力?一些校长的思考和实践,给了我们富于价值的启示。[编按]  相似文献   

7.
“和谐世界”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范畴,它包括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生态等方面。从广义的角度看,“和谐世界”应是“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中国之所以要提出建设和谐世界,是因为当今世界还远不够和谐;“和谐世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愿望的反映;也是为创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外部条件之必需。倡导建设和谐世界是把中国传统的“和合”思想推向世界,必将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和谐世界”是我国外交思想在继承中的发展和创新;高举“和谐世界”旗帜回应了“中国威胁论”,表明了中国负起自己的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和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创作都带有浓重的乡土情结,这种情结又幻化成小说中对大自然的偏爱,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了他们共同追求的生态理想。只是由于两人生活经历的不同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土壤使他们在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想时处理方式有一定的差异。托马斯·哈代创造了一系列背离自然、向往都市文明的人物,用这类人物的毁灭增强悲剧氛围和批判力量,从反面说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沈从文则创造了记忆中美丽的湘西,正面传达作家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我国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语境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就能在新发展观、新现代化观和新文明观指导下创造出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构建将美丽中国与地球美好家园有机结合起来的人类生态文明新格局。为此,需要把握在“两个结合”中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深刻内涵,认识在“两个结合”中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重大价值,拓宽在“两个结合”中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于坚被认为是“一个真正拥有生态意识的诗人”。重读《于坚的诗》,可以从“自然之魅,世间万物以神性的方式呈现”、“诗意栖居,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敬畏生命,对妄大自私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消解”、“价值失衡,对人类技术理性的讨伐”四个方面再次对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生态立场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影片《奇幻森林》自2016年4月上映以来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在电影呈现的诸多主题中,狼孩毛克利在森林中与动物们和谐共处,协力战胜恶势力,共同创造一个和平安宁的生存环境是这部影片的重要主题之一。本文以生态后人道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共处、共生三方面对这部电影进行阐释和解读,为观众深入理解这部电影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所谓生态诗,应是传播生态思想,抒发生态情怀,揭示生态规律,提倡生态保护,批判生态破坏的诗词。其目的在于通过探讨人生与自然的互动关系,来表现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建设和谐地球、和谐宇宙这一重大主题。它是促进古老的中华诗词在植根现实社会生活,接轨当代人文思潮的轨道上向前发展的一种可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对威廉·华兹华斯的作品《孤独的割麦女》进行解读,揭示了该诗所蕴涵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指出诗人在该诗中通过书写女性与自然的亲密和谐关系、女性与男性话语的对抗关系,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男性与女性平等共处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4.
任伟芳 《数学教学》2010,(7):9-11,14
数学与诗有密切的关联.著名作家王蒙著文指出:“最高的数学和最高的诗一样,都充满了想象,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创造,充满了章法,充满了和谐,也充满了挑战.诗和数学又都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充满人类的精神力量.那些从诗中体验到数学的诗人是好诗人.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王维在其诗歌创作中很好地体现了他诗画意境统一的观念。“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作品的艺术特征,自然也就体现在各个重要的创作环节上。(一)结构,王维的诗往往采用组诗的形式来写,每首诗都可构成一个画面,合起来可以集结成一幅和谐的全景画面。(二)炼材,王维诗善于捕捉形象和创造形象,在诗中体现出绘画的特点。(三)语言,王寺善于运用词向描绘形象的声、色、光、态。这三方面在其诗中是融合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16.
班集体就是学生们的第二个家,一个温馨和谐的班集体,能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怎样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班集体是很多老师努力研究的一个课题。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教室家园,找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培养班级凝聚力,创造和谐集体,并不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共建温馨和谐班集体。  相似文献   

17.
诗、骚孕育了大量草木意象,表达了自然的美与人文创作的和谐融合。这些意象有助于对高校人文教学中生态思想的引导与传播,是很好的个案。《诗经》中的草木意象是突出其实用价值和生物特性的自然物象,而到了《楚辞》,人的因素明显强化,草木已是自然之象与诗人之意的融汇。将诗、骚中所有山脉与草木意象列表对比,可发现许多共同意象,由此可清晰地看到它们由自然之物象,融合诗人的情感与寓意之后,成为动人的文学意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丰富的生态思想。对今天的生态教育理念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诗是指用诗的艺术形式反映生物在一定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状态的诗歌。杜甫大量的生态诗作,其美的架构主要由和谐美、雄壮美、恬静美、人性美四个方面组成。杜甫生态诗美的价值今天对于人们的美感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是值得大力开发的诗美资源。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来看,当代生态诗歌都是迄今为止最具科学意识的诗歌,是科学与诗融合的典范,创造了科学与诗对话的新空间.这与当代生态诗歌产生的历史条件、科学语境及其生态关怀和创作宗旨直接关联.科学作用于生态诗歌的一个最显著的结果便是审美取向发生了变化,即从传统的审美走向审丑,将传统自然诗所忽视、遮蔽、排斥甚至是"打压"的丑之自然作为其抒写和赞美的对象,实现了对传统自然诗的美学超越.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的共同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在不断地诞生,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重新树立新的教学思路,促进学生和教师互动发展和各自发展的生态场的形成。以学生人文一体、和谐发展为目的,遵循语文特有的学习规律,从而创造出一个真正的生态课堂。本文首先介绍了语文生态课堂的概念,并针对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策略,旨在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