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生在当代山水画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与创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绘画者通过写生,可以更好地接近自然,感悟自然,这就为山水画创作提供了前提;而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交替进行,又使它们相互促进,这又使山水画写生为更好地进行创作提供了可能。但是写生与创作之间又有很大区别,它与创作是相互联系,互为促进但又有本质区别的。  相似文献   

2.
冯葳 《教育教学论坛》2012,(34):192-193
本文论述了结合山水画创作从绘画理论与绘画实践方法出发,来具体论述了东北地区长白山地域风格山水画将如何创作,在绘画理论中"势"与"质"的阐述基础上加以总结,并从具体绘画创作实践经验中归纳创作方法,为今后的山水画创作提供可参照的理论依据,依靠"势"与"质"的有机配合,形成统观全局,独特丰满的艺术张力,使山水画创作中"势"与"质"充分发挥在长白山地域山水画创作上。  相似文献   

3.
山水画意境美在山水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灵魂作用。从它入手,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山水画的精神实质。从创作角度立论,试图使山水画意境美的创构过程明晰化、条理化。提出山水画意境美的创构,首先要明确创构因素;其次,调整创构心态,领悟创构内涵;再次,运用创构手段,实现创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泼墨山水画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语言和表现技法。特别是在现代山水画创作中,表现尤为突出。泼墨山水,顾名思义,是水墨淋漓、泼洒自如、浓淡渗变、酣畅痛快的一种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泼墨山水画创作,可以充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结合山水画创作从绘画理论与绘画实践方法出发,来具体论述了东北地区长白山地域风格山水画将如何创作,在绘画理论中“势”与“质”的阐述基础上加以总结,并从具体绘画创作实践经验中归纳创作方法,为今后的山水画创作提供可参照的理论依据,依靠“势”与“质”的有机配合,形成统观全局,独特丰满的艺术张力,使山水画创作中“势”与“质”充分发挥在长白山地域山水画创作上.  相似文献   

6.
王惠 《甘肃高师学报》2010,15(6):69-71,121
通过荆浩、郭熙及韩拙画论中对自然之"真"的探讨,研究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写真"观念的提出、深化及其在创作中的落实,阐述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独特写真观的形成过程,剖析其深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的精神实质和对后世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之一,高校山水画课程是美术学科的必修课程,山水画教学中,临摹与写生是山水画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山水画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好山水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修养和责任.通过对传统艺术的深入研究和教学方法上的正确实施,教育学生审视传统、继承精髓,把握山水画创作技法,研究山水画理论,培育学生独立创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五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家在继承隋唐山水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新的绘画技法,建构了独到的绘画理论,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把山水画创作推向了新的艺术高峰,尤其对两宋山水画创作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荆浩《笔记法》及其绘画创作为北方山水画代表,试图从理论认识、技法演化和创作实践诸方面探析五代山水画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传统山水画的理论对现代中小学美术的山水画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传统山水画理论,探讨中学山水画创作的教学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山水画在"以形媚道"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以似与不似、虚虚实实的创作方法把自然与人格之美结合起来,通过对自然界的山川、草木的赞美来表现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流变与文化哲学思潮的更替变迁有着密切关系,其中一脉相承的艺术生命精神应是中国现代山水画发展不变的"根"。  相似文献   

11.
张海生 《文教资料》2011,(11):103-105
郭熙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起很大的作用,是一位有代表性的画家。他的《林泉高致》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山水画创作的理论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林泉高致》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对于今天的山水画创作与研究仍然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郭熙的《林泉高致》是中国绘画美学理论的重要著作。“夺其造化”,是其美学思想核心。郭熙强调了创造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生命活力;创作主体必须直接审美观照自然山水;艺术家必须善于营造一个兴奋适意的创作心态;“三远”论表明了中国山水画艺术走向了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3.
路海英 《文教资料》2011,(10):83-84
写生与山水画创作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写生是山水画创作的重要环节.山水画写生的对象主要是自然山川.画家通过游历,饱览名山大川,继而胸怀山川丘壑。写生不但可以如实地记录游历时的真实场景,而且可以勾起画家的无限遐想,为创作提供素材,激发画家的创作灵感。通常,一幅结构完整、构思巧妙、笔墨精湛的写生作品.就是一幅完整的创作。在写生中,画家需要考虑如何将三维的视觉物象展现于二维的画面上;如何立意构思、组织画面、运用笔墨;如何将眼前物象、胸中丘壑和画家个人情感完美融合,这些是贯穿游历和写生全过程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传统的中国画理论为主导,结合作者长期以来进行山水写生与创作的经验体会,阐述了山水画写生的目的、意义与步骤方法。同时,也阐述了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关系,以及进行山水画创作的主要构思过程、创作方法及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15.
山水画以意境为创作核心 ,故以意使法 ,法为意用 ,是山水画创作的内在精髓 ,在追求形的同时 ,一定要注重神的意蕴 ,才能创作出新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山水画至宋代进入鼎盛时期,宋代山水画造型、笔墨、构图及意境表达方面具有显著时代特征,其虚实相生、诗画交融的情景之美;格物致理、穷开万物的理学之美;观物察己、山水自然的重构之美;景意一体、气韵生动的淡雅之美;"简化物象"、"以大观小"的空间之美共同构成的宋代山水画意境美,至今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山水画至宋代进入鼎盛时期,宋代山水画造型、笔墨、构图及意境表达方面具有显著时代特征,其虚实相生、诗画交融的情景之美;格物致理、穷开万物的理学之美;观物察己、山水自然的重构之美;景意一体、气韵生动的淡雅之美;"简化物象"、"以大观小"的空间之美共同构成的宋代山水画意境美,至今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学好中国山水画,需将临摹、写生、创作三个环节联系起来.临摹是学习山水画的最基本手段,写生是山水画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创作状景抒情、借物写心、讲究笔墨、意法化一.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山水画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如果说笔是绘画工具,皴法是绘画技法的画,那么墨就是山水画最直接的表现,不论是外行人还是内行人,在欣赏山水画时都知道山水画是用墨绘画而成的,因此墨可以说是山水画的"身份证"。尽管墨只有一种颜色就是黑色,但在古人看来墨分五色,因此学好如何用一种颜色表达出五种色彩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灵活掌握墨的技法的锻炼与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既是山水画技能训练的研习方式,同时又是山水画创作的基础.研究山水画写生的特殊性及其规律,从写生中探求表现形式、笔墨语言、个人风格和培养艺术情感,是山水画艺术教学改革与造就山水画创造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