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俊昌 《新高考》2010,(1):12-14
光的干涉是指两列频率相等、相差恒定的光波在李间替加时,产生的有的地方光的振动加强,有的地方光的振动减弱的现象.产生明显干涉现象必须要有两列相干的光波叠加,如双缝干涉装置中用靠得很近的“双缝”产生两列相干的光波,那么薄膜干涉现象中的相干光波是怎样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有许多神奇之处 ,肥皂膜的彩色条纹就是其中一例 .我们知道白光照射到肥皂膜上后 ,会看到膜上有许多彩色的条纹 .你知道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吗 ?当光照射到肥皂膜上后 ,从膜的前后两表面分别反射的光在前表面处相遇 ,由于它们来自同一列波 ,频率相同 ,满足干涉条件 ,于是就出现了光的干涉现象——膜上的彩色条纹 .又由于普通的日光是复色光 ,所以出现的是彩色条纹 .那么 ,具体的干涉亮 (暗 )条纹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竖直的肥皂膜 ,由于受重力的作用形成了上薄下厚的楔形 ,即沿竖直方向 ,不同位置的膜厚度不同 .于是在某些地方 ,两列波反射…  相似文献   

3.
若两列波的频率相等,在观察时间内波动不中断,并且在相遇处振动的方向几乎沿着同一直线,那么它们叠加后产生的合振动可能在某些地方加强,某些地方减弱,强度呈周期性地变化,这个现象称为干涉.  相似文献   

4.
作用演示光的干涉现象 ,使学生观察到明暗相间的条纹。原理光照射到厚度不同的楔形薄膜上时 ,从膜的前、后表面分别反射出来 ,形成频率相同的两列波。这两列波能产生干涉现象 ,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材料一个玩具激光器 ,一张透明投影胶片。制作及使用方法把一张透明投影胶片折成厚度不同的楔形 ,用玩具激光器发出的光束斜射到楔形胶片上 ,让其反射的光束射到教室白色墙壁上 ,调整好适当的位置 ,便能在白色墙壁上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特点( 1)制作简单、取材方便。( 2 )观察效果明显 ,反射到教室墙上 ,可见度好。( 3 )操作简便。( 4 )由于…  相似文献   

5.
1.发生干涉的是哪两部分光?光通过薄膜时从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分别反射出来的两束光叠加而产生明暗条纹的现象就是薄膜干涉,发生干涉的是薄膜两个表面的反射光.  相似文献   

6.
两列频率、性质相同的波相遇叠加时,会出现某些区域的振动总是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总是减弱,并且振动的加强区和减弱区互相间隔排列的现象,称为波的干涉,它是一切波所共有的特征。对两个完全相同的波源产生的干涉来说,凡是到两波源的波程差为半波长偶数倍的,  相似文献   

7.
一、质点振动加强还是减弱的本质 在两列波干涉的区域内,某些地方的振动加强,某些地方的振动减弱,加强和减弱区域互相间隔形成稳定的叠加。那么,是否处于两波振幅之和(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叠加)处的质点才是加强的,两波振幅之差(波峰与波谷叠加)处的质点才是减弱的呢?  相似文献   

8.
在《波的干涉》这一节讲到“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隔开,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所形成的图样叫做干涉图样.”紧接着讲了产生干涉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而没有讲满足了这个必要条件的两个波源产生的干涉图样是怎样的.但事实上中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物理知识完全可以较准确的画出平面内波的干涉图样.为此本文从一道例题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干涉现象,并画出平面内波的干涉图样.  相似文献   

9.
方成群 《物理教师》2010,31(8):29-29
对于薄膜干涉实验,酒精灯里的酒精中溶解一些氯化钠,灯焰就能发出明亮的黄光.把铁丝圈在肥皂水中蘸一下,让它挂上一层薄薄的液膜,竖直放置的肥皂薄膜受到重力的作用,下面厚,上面薄,形成楔形液膜.用酒精灯的黄光照射液膜,液膜足够薄时,液膜反射的光使我们看到灯焰的像.灯焰的像是液膜前后两个面反射的光形成的,这两列光波的频率相同,在液膜上不同的地方,来自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所走的路程差不同,两列波叠加后能够发生干涉.灯焰的像上有亮暗相间的条纹.为了便于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运用光的多光束干涉理论,分别讨论了点光源在薄膜厚度均匀和不均匀情况下的条纹及性质;在考虑观光束干涉的情况下,导出测量平扳楔角的公式;对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薄膜干涉在光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是波动光学中产生相干光的两种典型方法之一——分振幅法,它与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等经典实验一起奠定了波动光学的历史地位。中学物理教材中,强调的是“光是一种波”这个结论,但是,对于缺乏量子理论基础的学生来说,在接受光是一种波的同时,将立即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在增透膜问题上,既然光已经从薄膜的前、后表面反射回来并发生了相消干涉,那么,它又是怎么再进去,  相似文献   

12.
“等倾干涉条纹定域于无穷远处”,这是许多教科书给出的结论。本文通过点光源在均匀薄膜上产生的等倾干涉的讨论,说明上述结论不适用于点光源产生的等倾干涉,结论是:点光源产生的等倾干涉条纹定域于包括薄膜表面的上半空间。  相似文献   

13.
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最基本的干涉现象是双缝。通过一个缝的光同另一个缝的光在屏上叠加,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我们说这是干涉条纹。  相似文献   

14.
波的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光的干涉的基础 .但这部分教材抽象、复杂、不易掌握 .教师在波的干涉的教学中必须讲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 )振动加强区和减弱区图 1 波的干涉的示意图教师在用波的叠加原理解释波的干涉现象前 ,首先应复习振幅的概念 .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振幅大 ,振动强烈 ;振幅小 ,振动弱 .然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看图 1 (此图见 :高中物理(试验本 )第三册 第 46页的图 1 0— 2 8波的干涉的示意图 ) ,同时讲清楚 :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 ,在重叠区域里波峰与波峰相遇 ,波谷与波谷相遇的点 ,振动的振幅…  相似文献   

15.
周栋梁 《物理教师》2004,25(8):47-48
20 0 3年上海市高考试题第 8题 :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 ,其装置如图 1所示 .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 ,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 ,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 ,当光垂直入射后 ,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 2所示 .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 :( 1 )任意一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 ;( 2 )任意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 .现若在图 1中抽去一张纸片 ,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空气膜后 ,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A)变疏 .   (B)变密 .   (C)不变 .   (D)消失 .图 1     …  相似文献   

16.
一、波的干涉示意图在学习波的干涉时,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56面中有一幅"波的干涉的示意图",用以说明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且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如图1所示).在图1中,我们看到,在相干波源 S_1、S_2的中垂线上,各点到两波源的距离相等,振动都得到加强;而在其他位置,加强或减弱区的形状就不再是直线而是曲线,如果沿 S_1、S_2方向建立  相似文献   

17.
薛花亮 《物理教师》2006,27(2):42-43
我们知道薄膜干涉是同一束光照射到同一薄膜的两个表面的反射光相互叠加的结果,由于是同一束光反射的,这两列反射光满足相干条件.如果是液体薄膜,由于重力作用会使薄膜形成上薄下厚的情形.这样来自两个表面的反射光,如果满足光程差是波长整数倍,即δ=nλ(n=0,4,2,3…)则形成明条纹,如果满足光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  相似文献   

18.
姚素君 《物理教师》2009,30(10):13-14
在音叉的振动中,很多教材都认为两个叉股产生两列声波,音又振动是两列声波干涉的结果.本文阐明了在音叉振动时每个叉股都产生两列位相相反的波,故音叉的两个叉股就产生4列声波,利用干涉机理说明音叉的振动就是4列声波干涉的结果,从而可用声强传播的方向性和声波的干涉理论来解释绕音叉叉柄纵轴旋转一周就可以听到四强四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9.
对于用干涉法检测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中学教材中一般只提及“如果被测表面是平的,干涉条纹就是一组平行的直线,如果干涉条纹发生弯曲,就表明被测表面不平。”那么干涉条纹的凹凸弯曲反映被测平面的何种平整缺陷?常见的平整缺陷又会使干涉条纹弯曲成何形状?中学阶段还不具备定量研究的理论知识,我们可以用交线法,辅以几何知识,定性研究条纹的形状及变动。交线法原理:干涉法检测平面光洁度的装置如图1所示,当单色光从上面照射,样板下平面与被检平面的反射光将发生干涉,同一干涉条纹处的空气膜厚度是相等的。我们把薄膜上厚度相等的各点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本从光的相干加强、相干减弱的条件入手,以声波干涉为例进行具体分析讨论及定量计算,总结出由两列相干波的波程差确定屏上出现相干加强、相干减弱的干涉条纹数目多少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