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萨见闻     
椿林 《传媒》2001,(8):47-48
上雪域高原 波音737宽体飞机载着我们赴西藏代表团十多位代表,从成都双流机场向世界屋脊——拉萨飞去。飞机飞得很平稳,同伴们愉快地聊着天,可我的思绪  相似文献   

2.
除南极、北极外,西藏高原雪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西藏是一块诱人、古老而神秘的土地,独特的自然景观,奇特的风土人情,让人倾慕而想往。但本文要说的却是工作在“世界第三极”上的记者们的艰辛,这也是我随中国记协采访团这次赴藏采访的经历和见闻。乡干部不知记者是千啥的西藏是一个相比之下新闻媒介最不受重视的地区,这不仅仅是因为交通闭塞、信息传递慢,更主要的是社会和历史的原因,使得信息不能充分显示出它的价值来。作为与公众直接接触的记者,往往被藏胞不理解甚至冷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西藏,经常闹出有关“记者”的不该有的笑话来。 4月18日,我们采访团一行从日喀则乘车去“西藏江南”——亚东,途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08,(1):28-30
1976年,一位意气风发的女大学生在风雪西藏开始了她的新闻生涯。32年间。她的足迹印在雪域高原、农村牧区,高校讲堂。她以敏锐泼辣和深入扎实的作风在新闻界有口皆碑。本期“传媒骄子”关注第八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卢小飞。  相似文献   

4.
值此西藏和平解放51周年之际,西藏自治区档案局、档案馆与上海市档案局、档案馆共同携手,历经一年多的周密策划,细致筹措,联合推出的《走近西藏——来自档案馆的精品》展览于5月30日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帕巴拉·格列朗杰,分别为展览发来贺信和题词。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李立国,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刘云耕,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杨冬权,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正昌,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宋仪侨等出席展览开幕式并为展览剪彩,上海市副市长杨晓渡主持开幕式。西藏自治区档案局馆长卓嘎、上海市档案局馆长刘南山分别就展览内容和筹备情况作了介绍。 展览分为“中华一脉”、“藏传佛教”、“雪域风情”、“璀璨文明”等部分,以珍贵的档案、资料、图片、实物,揭开了西藏雪域高原的神秘面纱,让广大上海市民了解西藏的历史与现貌,关注西藏的建设与发展,与藏族同胞一道,同心协力把西藏建设得更加美好与富  相似文献   

5.
本书作者(《解放日报》编委、文艺部主任吴芝麟——编者)也算一位老记者了。我和他相熟已久。他希望我能为本书写篇序,但也未要求细评书稿,“随便说点自己想说的话头就成”。我感谢他给我这种自由。确实,序无定格,如果书的内容是系统而深致的,序言自然以评介、阐释为好,如果书稿是一种涉足宽散的自由文体,那么序言也不妨自我放松一下,找个话题参加闲谈,凑个热闹。本书的书名《记者眼中的世界》就是一个挺好的话题。它使我想起记者文学在现代文化结构中的特殊职能。我听说的“记者文学”并不是一种特别的体裁样式,而是指一  相似文献   

6.
一本《现代阅读学》(胡继武著,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摆在面前,杂务冗繁,要不要细读呢?可是那恬淡而高雅的书面又吸引了我,“随便翻翻”吧! 谁知,一读起来,却读得很慢很慢。我象一个旅游者,“从阴山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书上“风景点”多了,一一“光顾”自然就“很慢”了! 我说“风景点多”,是说本书搜寻甚丰、总结甚全。可以说这是著者的功夫所在,也是本书的主要特色。本书不单是名人阅读经验、阅读方法的一般介绍,而是著者以许多有关阅读的名言佳句、  相似文献   

7.
崔士鑫 《青年记者》2009,(24):60-61
西藏日报社推出的《雪域边线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获得了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报纸系列报道的一等奖。能够获得中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的一等奖,在西藏日报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从获奖作品属于完全独立采写、刊播的角度上讲,这也是西藏新闻界历史上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8.
1993年,我幸运地在工人出版社出版了处女作——长篇小说《惜楼烟云》,并且通过这本书结识了一位忘年交——南京大学的青年学者、书评家徐雁。那时,我已年届古稀,而他才达而立之年。《惜楼烟云》是我对人生旅程的回眸。它通过旧中国一个特殊家庭的盛衰,反映了我所经历的时代和我所走过的路。虽然这本书是我的心酝酿了几十年,于退休后以“十年磨一剑”之力而写成的,也曾敝帚自珍地自诩为“老蚌奉献出的一颗五彩缤纷的珍珠”,但作者毕竟是无名“老”卒,虽说也曾得到一些好评,但并未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圈里,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有个流传甚广的绰号——“唐老鸭”。《我从战场上归来》和《我钻进了金字塔》两本书详细记述了他的传奇经历。和许许多多读过这两本书的人一样,我认为他是个不可多得的英雄记者。 踏着去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我如约到了“唐老鸭”的家。他一米八几的个头,背稍稍有些驼,架副眼镜,乐呵呵的,很是憨厚。我与他相距如此地近—— 这就是“唐老鸭”? 记者哲学——忘了卡帕是谁 进入“唐老鸭”的家,我就开始在能看见的空间里到处寻找卡帕的照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播》2017,(9):前插5-前插5
走进西藏幸福雪域2017年7月3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西藏广播中心《幸福雪域——砥砺奋进的五年》主题报道活动在西藏拉萨结束。本次主题报道活动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  相似文献   

11.
在余杰的《火与冰》那本书里,几处提到钱钟书,说:“无疑,钱钟书是一位优秀的学者。但他并非奥林匹斯山的神祗,否则在那些悲惨的日子里,他何必拼命抓《毛选》英译本编委会负责人这根救命的稻草呢?钱先生字默存,然而,要是他真的保持沉默,他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了。……在《柳如是别传》中,我读出了陈寅恪的面貌音容;在《管锥编》中,我读到了密密麻麻的注解,而钱钟书自己的面目却模糊不清。”(“心灵独白二·四十七”);“世纪末,‘钱学’大盛,也算是杂草丛生的学术界的一朵奇葩。此‘钱学’(钱——钱钟书也)固非彼‘钱学’(钱——金钱也),但同样令我怀疑。我以为,钱钟书是一位伟大的注释家,而非原创性的思想家……”(“心灵独白三·九”)。后生晚辈对先生前辈的不以为然溢于言表。不过,我们也不能只看到不恭,还得承认余杰的童言无忌,而童言有时甚或就是“知言”。虽然“拼命抓……稻草”之说有些不顾事实,那根“稻草”是谁想抓就能抓,谁想不抓就能不抓的吗?说“钱钟书是一位伟大的注释家”也大致不差,却忘了还有《围城》在——这,都欠公道;但说“钱钟书自己的面目却模糊不清”,我以为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2.
从中尼(中国——尼泊尔)公路珠穆朗玛峰脚下向西分道,经过50多公里的简易公路,就能到达北大“山鹰社”5名登山队员遭遇山难的希夏邦马峰大本营——也即是我此次赴西藏采访的主要地点。拐弯时,我看了一下路边的里程碑:318国道。318国道从上海到中尼边境的樟木口岸,人民广场为零起点5248公里。“离家真远。”我想。这的确是一次遥远而艰苦的采访,至少在我不算太长的新闻生涯里是最危险也是最艰苦的。现在回想起从2002年8月14日接受任务到8月25日  相似文献   

13.
刘毅 《新闻战线》2012,(8):65-66
"当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当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在"走转改"活动中,我实地探访"天下第一站"——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气象站,采写了《西藏安多:海拔4800米的守望》。雪域高原守望者们的故事,感动了  相似文献   

14.
在雪域高原的二十七年 1959年国庆前,李珊正在阳泉钢铁公司采访,匆接编辑部来电:调西藏日报社。他风风火火赶回太原。报社领导说:“珊,没办法,顶不住”。省委书记陶鲁笳当年是太行五地委书记,武安属五地委管辖,老领导直来直去:“送去14份档案,都打了回来,人家就是要你这位名记。支援西藏是政治任务,不忍痛割爱也不行。你去吧,三年回来。”谁曾料到,这一去竟是9个“三”年——27年!  相似文献   

15.
“怎样可以使杂志的销路广大起来?”常常有朋友提出这样的问题,来请教我从事杂志事业的“专家”,这一问,就窘倒我!因为“怎样”的方法很多,有时也很简单,说很长些,写一本书也说不完备;说得短些,归根结底只一句话——“内容充实!”  相似文献   

16.
雪山、哨卡、军人,吸引着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学员邹陈东踏进高原,成为我军第一个志愿分配到西藏工作的新闻科班毕业生。世界屋脊、地球之巅、边关军魂,吸引着他再次奔赴边关,将自己的事业和理想溶入高原,成为新华社两度赴藏工作的军事记者。不知道“霓虹闪闪我看不到你,你在遥远的边关戴月披星”这句歌词用在他的身上合不合适,但常常在报刊上看到他笔下展示的边防军人用赤诚铺就的巍峨边关和边防军人家庭的立体奉献,知道他时刻在追逐着雪域边关的精彩。一边四季如春一边六月飞雪“我选择到雪域边关”“我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也是一…  相似文献   

17.
(一) 做称为“中国摇滚教父”崔健执导的首部长片叫《蓝色骨头》,这个片子里的主题曲这样写道—— “并不可惜。也并不可气。我经过基本的努力,接受了基本的教育。我爸爸当初告诉我要想有出息,就得好好学习拿出好成绩。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读书速度很快的人,尤其是读中国当代小说。但是,《水乳大地》——这部描绘了“文化碰撞与交融的画卷”(陈晓明语)的巨作,我却读得很慢,真像是一山一川、一沟一壑般在阅读大地那样。我读了大约七天,然后,又用两天再读了一遍。正如封底上阿来所说的:“按眼下的注水写作,这本书可以撑成三本书。”我在北大的课上向学生们推荐了此书,并预言2004年1月出版的这部小说,必将成为2004年的文学代表作之一。然而,读过以后,我却久久写不出评论的文字——作品的厚重,使我担忧自己浅薄而随意的感觉会亵渎了作品、亵渎了作品中的神明。直到今晚,我到西藏  相似文献   

19.
“怎样可以使杂志的销路广大起来?”常常有朋友提出这样的问题,来请教我从事杂志事业的“专家”,这一问,就窘倒我了!因为“怎样”的方法很多,有时也很简单,说得长些,写一本书也说不完备;说得短些,归根结底只有一句话——“内容充实!”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春节过后,河南省一家电视台的一位年轻记者到北京采访,顺便来看望我。谈起他近年来的学习情况和写作方面的进展,他说:“从去年到今年,我下功夫读了您给我的那本《应该怎样写作──对78篇新闻稿的评析》。这本书对我采写和编辑新闻稿都很有帮助,内容很具体,很实在。” 听这位年轻记者一说,我想到:指导,贵在具体。《应该怎样写作──对78篇新闻稿的评析》的确是可以对年轻的记者、编辑起到具体指导作用的一本好书。 1998年春天,新华出版社老编辑、我的同乡万福元同志来访,说“新华出版社准备出一本书,我把书稿带来请你看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