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我省各地耕读小学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一新型学校,和农村已经大量发展的农业中学衔接起来,满足了贫农下中农送子女入学的要求,为农村普及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一、发展耕读小学是教育工作贯彻阶级路线为贫农下中农服务的最好形式之一,也是在农村普及小学教育的战略措施我省各地举办的耕读小学,截止一九六五年二月,已发展到三万所左右。很多地区反映,自从办了耕读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的多了,贫下中农子女入学的多  相似文献   

2.
目前,许多地方都在积极举办耕读学校,使广大贫农下中农子女都能上学读书,为劳动人民的文化翻身创造了条件。但是,耕读学校的办学经费如何解决呢?在这个问题上几年来一直是有斗争的。有一些富裕户,反对集体负担办学经费,主张“谁上学谁出钱”。他们说:“贫农下中农子女读书,要队里补贴工分,太不合理。这是个人占了集体的便宜,我们吃亏了。”有些思想糊涂的人也跟在后面说:“集体办学,‘群众’担负太重,影响社员收入。”因此,“谁上学谁出钱”  相似文献   

3.
从江西省一年来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小学教育的初步总结中可以看到,目前各地农村小学教育的局面已经打开,形势大好。但如何巩固成绩,坚持耕读小学的特点,进一步发展提高,仍然是一个复杂的斗争,并有不少问题亟需进一步研究解决。江西省在党的领导下,坚决依靠贫农下中农,实行干部、教师、群众三结合,始终抓紧教育思想革命,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水平,这样做取得了成绩。为了发展和巩固农村耕读教育,看来今后还需要反复深入地抓紧学习、调查、总结,再学习、再调查、再总结。只有反复学习毛主席著作,深入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耕读小学在办学和教学方面的好典型、好经验,我们才能愈益吃透两头,提高认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改进工作,使农村教育取得更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仪陇县骑龙公社在一九六四年春,根据群众要求办起了耕读小学三所,学生四十三人。以后逐步发展,到现在已有耕读小学二十二所,学生九百零八人(适龄兒童八百二十九人)。这些学校办起来以后,一般都比较巩固。主要是公社党委阶级观点明确,坚决贯彻执行了中央关于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指示。在举办耕读小学的过程中,走了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了群众,启发群众  相似文献   

5.
一九六三年,我从双沟农中毕业。第二年冬天,村里要办耕读小学,领导上和群众叫我担任教师。当时我想:帮助贫下中农子女掌握文化,这是一件重要的革命工作,于是就愉快地接受了。一听说要办耕读小学,村里的贫下中农都很高兴。都说:“毛主席真好,把学校办到家门口来了!”可是也有人不肯让孩子上学。贫农社员张万龙,说他孩子  相似文献   

6.
鹰江县三畈公社领导为了解决举办耕读小学中的思想问题,巩固提高耕读小学,深入学校和生产队作了调查。调查发现,干部和群众中存在一些不利于耕小巩固提高的思想认识问题,比较主要的是:有些耕读小学是几个队干部商量一下办起来的,没有经过群众  相似文献   

7.
一九六四年九,十月间,句容县大卓公社杨塘岗大队办起了双塘、藤家、邰家三所耕读小学。三所耕小的建立,大大方便了农民群众,特别是贫、下中农子女的入学,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藤家村的社员们说:耕小就是好,才一年的时间就把小娃子们领上了路了!邰家村的社员们也说:我们耕小花钱少,识到字,这样的学校勿得让它散掉!这三言两语表明耕读小学已深入人心,在杨塘岗大队的群众中扎下了根。杨塘岗大队的耕读小学能够得到巩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大队党支部对耕读小学积极领导。从开始办学到现在,他们对耕读小学的领导从来没有放松过。他们突出地抓住了以下三个环节。一、发动群众办学的  相似文献   

8.
年近五旬的共产党员、老贫农方祯祥,是宣城县新田公社赵村大队五个生产队联合举办的麻场耕读小学的校长。为了贫下中农的文化翻身,在这所学校的创建过程中,他一心一意、不声不响地做了很多工作,使学校办得很好。当地社员称赞他是“耕读小学的台柱子”。  相似文献   

9.
一、小学教育的新局面一九六四年以来,我省在改进全日制小学教育的同时,着重抓了农村耕读小学的建设。根据一九六五年五月的统计,全省多种形式耕读小学有一万五千余班、校,招收学生六十五万余人(包括工读小学学生),主要是贫农下中农的子女。连同公办、民办全日制小学在內,全省在校小学生数共计三百一十一万余人,占全省学龄儿童总数百分之八十一。一部分地区的耕读高小也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六四年以来,在三大革命运动深入开展和工农业生产新高涨的形势推动下,全省各地坚决贯彻执行了党中央关于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指示,半农半读教育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多种形式的耕读小学遍布平原和山区,学龄儿童入学率、特別是贫农下中农子女入学率大幅度提高;农业中学迅速发展壮大;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相似文献   

11.
根据省委关于文教工作面向农村的指示精神,我们于一九六五年九月至十二月,到句容县大卓公社进行蹲点调查。我们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依靠大队党支部和广大贫下中农,进行了巩固提高耕读小学的试点工作。通过四个月的蹲点试验,开始摸索到巩固提高耕读小学的途径。主要是: 一、依靠群众办学,让群众做学校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阜宁县碩集公社东崔大队的耕读小学,自今年二月底举办以来,由于大队党支部的領导,东崔小学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学額一直巩固,平均出席率在90%以上,教学质量逐步上升,干部和群众都很滿意,他們反映:孩子上耕读小学,经济負担轻,又不誤生产劳动,真是貧下中农自己的好学校。这所耕读小学为什么能在群众中生了根?主要是由于这几方面工作做得較好: 一、对举办耕读小学的目的、意义,宣传得深透。耕读小学是新生事物,必須把道理向群众讲清楚,群众才会送子女上学。創办前,这所学校所在地的全日制小学領导,曾配合大队党支部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宣传活动,宣传党的教育方針和“两条腿走路”办教育的方針,突出讲清举办耕读小学的目的和意义。在宣传  相似文献   

13.
巢县中庙公社龙桥大队龙周耕读小学办起来了,村上十二个贫下中农子女都入学了,贫农周静成夫妻俩,却急得昼夜不眠,因为他家桂珍是个瘫女孩,一步路也不能走,上不成学。  相似文献   

14.
濉溪县公办韩村小学,为了解决带孩子的贫、下中农子女入学问题,上学期在全体教师中进行充分酝酿讨论后,办起了一个带孩子上学的耕读班,招收学生二十五人。这个耕读班办起来后,很受当地干部和群众的欢迎。韩村大队第一生产队队长说:“领小孩上学的耕读  相似文献   

15.
邗江县方巷农业中学创办于一九五八年三月,七年来,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贫农下中农,始终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办学,实行半耕半读、半耕半教,学校愈办愈好,受到贫下中农的欢迎。一、一心依靠贫农下中农, 一心为贫农下中农方巷农中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过许多波折的;然而方巷农中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贫农下中农,倾听他们的意见,按他们的意见办事,终于把学校坚持办下来了。学校首先向贫农下中农宣传农中的性质、任务和好处。一九五八年九月,用了十多天的  相似文献   

16.
学习了官淑芳同志的优秀事迹后,心情总是不能平静。日思夜想,为什么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呢?暗地里把我的情况与她作了一下比较:论文化程度我不比她低,我也是贫农的女儿,也在耕读小学教书,为什么我的工作老是一般化,对学生也是不冷不热的。反复学习了她  相似文献   

17.
我县高胜公社邱庄大队耕读小学教师蒋三妹同志,出身于贫农家庭,共青团员,对贫下中农子女具有深厚的阶级感情。她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特别注意学生的活思想,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校开学不久,她发现学生对地主、富农的本质认识不清。她就请老贫农蒋敖金来校向孩子们讲他当年在地主家做长工受剥削虑待的情况。蒋敖金说:“有一  相似文献   

18.
农业中学和耕读小学办起来后,马上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干部支持,群众满意,孩子进这样的学校,学习也特别起劲。这说明了党中央提出的半农半读教育制度是正确的。可是,没有多久,有的耕读小学学生就自动不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组织了工作组,深入到生产队,访问了贫下中农,他们给作出了答案。有的贫下中农社员说:“耕读小学开始办得还不错,正合我们的心意,可是,我们的教师到全日制学校听了课,慢慢地就不照我们的意思办了。一天到晚上课,生产忙了,我们想叫孩子来家替替手脚,老师就说,这样耽误学习……。”贫农社员李增艮说:“我家闺女,念了一年书,现在连算盘也打不好,开条子、写信,还是去请人,光啃死本本,不学适用的玩艺,念这个书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19.
贫农的儿子杨时友,是宿县桃山区桃南耕读小学的教师。为什么叫他“三箱老师”呢?去年冬天,杨时友发现好几个学生经常缺课,经过访问了解,才知道因为有的身上生疮,有的脚冻肿了,不能来上学。他想,人民的教师,应该全面地关  相似文献   

20.
八都公社鲍家墩耕读小学虽然创办时间只有半年多,但在贫下中农心里扎下了根。这所学校的教师,是年轻的共产党员、贫农出身的妇女生产队长胡华英。鲍家墩的贫下中农都一致称赞胡华英是个“好队长,好教师。”她被评为公社和县的优秀干部和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