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的教师只注重提高教学的"硬件",而忽略了教学中的"软件"--情感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如果缺乏情感交流,很容易造成教学事倍功半,甚至造成学生因为考试而被动学习,从而也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源泉.因此,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上,作为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情感,已成为现代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有效的调动学生情感,恰当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必须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即充分发挥教师资源,培养教师情感;认真挖掘教材资源,把握教材情感;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情感  相似文献   

3.
以情感为契机去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法上称之为情感调动法。情感调动法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要求教师将教材情感、教师本身情感和学生情感相互渗透、融合、内化,使认知活动处于主动、积极、和谐的状态之中,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之目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情感调动。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情感的因素很多,教师课堂话语就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发现,有些课堂话语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而有些课堂话语则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消极情感。因此,教师应该注意采用能调动学生积极情感的话语,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使用造成学生消极情感的话语。教师在帮助学生培养积极情感的同时也应帮助学生克...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关幼师学生情感教育的相关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在当前的幼师学生情感教育过程中存在着重视教师的情感投入,忽视学生的情感调动;重视认知中有情感,忽视以情感促认知;重视片面单一的情感培养,忽视全面系统的情感激发。鉴于此,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对自尊心的呵护、突显学生主体性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五心"、开发系列情感教育课程等策略有效推进幼师情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关注学生情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情感因素是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合作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场,调动、控制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推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文本传情达意的载体。叶澜老师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文本是一串沉睡的语言符号,只有通过倾注情感的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深情徜徉于语言之中,学生情文本情水乳交融。一"情",值得倾注语文课堂少了情就不能称其为语文课堂。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这是走进文本的第一步。只有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才能让优美的语言带着学生在美好的世界里徜徉,让文本  相似文献   

8.
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对教学情境加以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变消极的情感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满足的同时,达到促进其主体性充分、自由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发展性的教学策略,体验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教学情境进行充分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促进学生在认识和情感等方面获得发展。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落实体验教学?在体验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现结合"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课谈谈我们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教学中我们常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师生之间融洽沟通的基石,也是学生与文本展开心灵对话的纽带。在以往教学中,很多教师视语文学科为一种工具,或多或少的忽视了语文学科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在看似情趣盎然的教师讲解中,学生的独特情感被无情的扼杀了。笔者认为,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教师只有善于营造语文情境,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情绪与情感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动机、调节与信号的作用,教师本人的情绪、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课堂中的学生,学生自身情绪高低对其学习质量也有着深刻影响。教师要科学地运用情感功能、情绪的调动来优化课堂教学,使教学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情感接受与知识的理性达到最佳匹配,在符合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1.
张波 《黑河教育》2013,(1):12-12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伟大、神圣的,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的奉献精神,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师爱,如同一缕和煦的春风,一束灿烂的阳光,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老师的温暖、关心和理解,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鼓励其健康成长。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和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  相似文献   

12.
许腾伟 《中国教师》2010,(Z1):216-216
<正>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更主要的是,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家赞可夫曾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由学生实际入手,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积极情感,调动学生活动热情,促进师生交流对话,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实现有效教学。一、情感教学,温暖心灵,点燃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在土壤里。"由新课标看,在小学阶段,教师既要传授  相似文献   

14.
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增强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满足学生情感需求是让课堂活起来的核心。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洞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需求和变化,从学生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情绪状态,满足他们的情感要求。只要教师能在"活"字上多思考,多做文章,就能点燃学生的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  相似文献   

15.
情绪与情感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动机、调节与信号的作用,教师本人的情绪、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课堂中的学生,学生自身情绪高低对其学习质量也有着深刻影响。教师要科学地运用情感功能、情绪的调动来优化课堂教学,使教学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情感接受与知识的理性达到最佳匹配,在符合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存动力。孔子所言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是这个道理。对学生的兴趣的培养,第一,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热爱学生并且时刻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关怀、爱护和鼓励,会增加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小学数学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李换庚 《学周刊C版》2013,(15):108-109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心体验,反映着人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独有的、高级的客观感受。小学生也不例外,也有着更加丰富于成年人的独特情感,他们的情感需要和情感体验远远超过成年人,情感在他们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触文"生情,在一定的情感体验中,去准确理解课文所  相似文献   

18.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中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真挚的情感,必能使学生感悟到情真意切。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运用自己的感情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创设融合的情感氛围,拨动学生的"情"弦,使学生为之所动,产生一种愉悦心情,让学生如入"沐浴春风"般的情境,从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奏出谐音,获取最佳  相似文献   

19.
在管理中实施人本化、民主化的管理,重视"情感投资",以情感人,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构建积极、进取、和谐的集体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当克服以领导者自居的观念,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应有情感投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使师生间形成民主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在老师面前暴露自己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20.
本课设计思路:教师立足"调动",情境设置"生动",形式多搞"互动",激发学生"主动"、乐于体验活动,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