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版权代理机制的比较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通过与西方版权贸易发达国家的比较,抓住版权代理体制创新做一些解析:在版权代理方面。其机构和制度都在中国有待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不仅仅是规模化和人员培训等皮毛小事,还要思考如何培育版权贸易中的内生机制,使得内生性非盈利版权代理机构发展壮大,以此促进中国版权贸易的发展和应对来自国际版权贸易巨头的竞争。  相似文献   

2.
图书的版权贸易极大地丰富了国内的出版资源,以及国内的图书市场、文化市场、教育市场,同时改善了国内出版机构的经营管理。随着入世的临近,出版社越来越重视版权贸易的交流。因此,如何做好图书版权贸易的全程策划,也就越来越引起出版界的关注。下面是我在图书的版权贸易工作中的点滴经验与体会。一、做好图书的选题论证选题论证是建立在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基础上。如引进某一专业的图书,必须比较准确地掌握以下的信息:国际上该专业的发展趋势,国内该专业的发展情况;国内该专业图书的出版情况和销售情况,国外该专业图书的出版情况…  相似文献   

3.
吴小红 《出版参考》2010,(13):28-28
在版权贸易中,如何抓住优质资源成为出版社关注的焦点,版权经理人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上世纪90年代初,曾经有一家美国的版权代理公司,掌门人拥有美国很畅销的图书资源,他们在中国成立独立的公司,向出版社推荐图书内容。由于出版社对市场没有明确的预估,  相似文献   

4.
在版权输出捷报频传的背景下,本刊特别走访了国内几家大型版权代理机构、国际出版公司的驻华机构和从事版权贸易的中介机构,他们直接面对版权贸易双方,最清楚内外需求和实际操作流程。从采访中我们发现,各方对版权输出心态微妙,可谓喜忧参半、五味杂陈。  相似文献   

5.
北京印刷学院的张志林等三人在《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撰文谈到:版权代理机构要尽陕转变机制,调整角色,拓展业务范围,改变只为出版社服务的状态,向版权代理业务纵深挖掘潜力、求取利益。在版权代理的服务种类上应有突破,要在图书版权贸易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图书以外的衍生产品的代理业务,向动漫、影视、美术摄影作品、实用艺术品、多媒体、数字化制品及网络出版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燕丽 《编辑之友》2011,(12):121-122
一版权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近几年来,在版权贸易工作中,两极分化现象趋于严重。对于一些大出版社而言,由于其先天的资金、规模优势,受到外版图书著作权人和外版图书版权代理机构的青睐,引进外版图书竞争优势凸显。相对而言,一些中小出版社,由于种种原因,版权贸易工作踟躇不前。久而久之,出版资源越来越向规模大、资金雄厚的出版社集中,而  相似文献   

7.
版权代理人实际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和作者打交道的,他们的工作范围主要是国内外的作者,代理作者的版权;另外一种则是指工作在出版社或代理机构,交往的对象是海外的出版公司。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后一种,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版权贸易。我国的版权经理人多  相似文献   

8.
图书版权贸易是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发展基本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德国约有8000万人口,但有超过3000家出版社6000家书店,图书年营业额92亿欧元,版权输出规模超过我国,这种反差值得我国出版从业者关注和研究.文章介绍了德国图书出版的相关做法,以期为我国版权贸易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全国560多家出版社、200多家电子音像出版社、8000多家杂志社、2000多家报社、数百家网站和其他版权相关产业,目前的版权代理机构从数量上看,也显得微不足道,尚不足以构成出版产业链中的一环。版权代理机构的主要业务是图书版权中介,充其量不过是完成洽谈一签约一版税金收转一合同跟踪落实这一单一流程,业务附加值极小,可以说还处于版权代理业的初级阶段。大多数的中国版权代理机构仅仅是在境内外出版社之间扮演一个联系人的角色,是接力赛中的一环,同时也是随时有可能被抛弃的一环。  相似文献   

10.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版权代理制度不很完善,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西方版权代理运行机制进行比较,并借鉴西方版权代理机构与出版社紧密合作、共生共存的经验,加快我国版权代理制度的建设,由此来促进出版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已经开始了与国外出版社共同策划选题并合作出版图书,而不仅是单纯的国外图书版权引进. 早期的图书引进,国内出版社更多的做法是把国外出版社的图书版权买过来后,或直接影印或翻译成中文出版.这当中,不可否认的是,出现过一些市场上非常畅销的图书,在大众文艺类图书领域尤其如此,国外畅销的图书在中国翻译出版后同样能进入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但是有些领域的国外版权图书,如教育类尤其是语言学习类图书,适当的本土化工作则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北京地区图书版权贸易活跃,版权引进与输出结构日趋合理,但逆差仍然存在.以调查采集数据为依据,总结分析北京地区出版社版权贸易尤其是版权输出贸易现状,发现北京地区出版社版权贸易业务占重要地位,版权输出地区、种类及数量逐年扩大或增加,但是企业内部相关管理、国际化版权运营方式、专业化代理机制及从业人员的素质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3.
版权书之危     
谭嘉  刘莉 《出版经济》2004,(9):13-15
版权贸易的欣欣向荣,也不尽是阳光无限,其中也暗藏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处在发展的“瓶颈”,版权书贸易何去何从? 版权贸易一边倒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图书出版产业市场竞争力的低水平呈现,主要表现就是部分出版机构把版权贸易图书作为自己的主要赢利点,版权书引进数量之多背后是出版原创力量的薄弱。  相似文献   

14.
版权贸易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中最直接、最稳定的渠道,体现了本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融合,以及不同民族间的文化选择.1988年以来,以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成立为开端,中国出版业逐步建立了版权代理机构,开展国际间的版权贸易活动.  相似文献   

15.
于鸿 《出版经济》2005,(9):32-33
在国内图书行业,图书版权领域是一片潜力巨大的疆土,蕴藏着无限商机,越来越多的书业人士,开始步入不断成长中的版权贸易领地.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版权代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严重地制约着版权代理行业的发展,而且,关于版权代理制度的理论研究也比较欠缺,不能很好地指导版权代理行业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笔者阐述了国内版权代理行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解决该行业所面临问题的具体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医学专业图书的版权引进一直是个热点,中央社在版权引进中和多家版权代理公司有合作关系,拥有优先选择权。地方出版社也不甘落后,纷纷抢占精品图书,打造自己的品牌图书。目前医学专业图书的引进大部分还是依靠与版权代理公司的合作,因此,常与版权公司沟通才能得到第一手的消息。医学专业图书的引进也面临引进时机和翻译等难题,只有仔细调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慎重选择才能引进到好的医学专业图书。  相似文献   

18.
李晓明 《今传媒》2016,(9):166-168
艺术类出版社由于本身受众和图书选题的限制,在国内出版市场中一直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但从整体图书市场的发展来看,读者对艺术类图书的需求量正在逐年提高。近几年,随着版权贸易的大规模开展,国内出版社对版权运营的概念逐渐加强,版权已逐步纳入出版社的资产管理,并成为提升出版社实力的重要部分。本文从艺术类出版社开展版权贸易的意义、优势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环境下利用版权贸易进行出版社转型的方法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版权资源是出版社的宝贵财富,在出版业激烈的竞争中,谁占有丰富的版权资源,谁就占有优势。出版社的版权管理主要指版权贸易管理。版权贸易分国外和国内两种,此外,在一个中国的范围内,也存在与台、港、澳地区的版权贸易问题。 我国于1992年加入世界两个多边公约——《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出版行业开始与世界接轨。根据两项公约的规定,参加国际版权公约的国家政府要向其他任何缔约国作者的有版权的作品提供与本国作品同样的保护。我国1991年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就是本着“政府管理原则”颁布的版权保护方面的法律。版权既包括作者的著作权,也包括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而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又包括出版者拥有的由作者授予的某一作品(著作、译作)的专有出版权和发行经营权。因此,获得国外优秀图书的出版权和发行权,是出版社优化出版结构、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中国政府意识到版权输出的重要性,积极推出“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对版权输出大力扶持。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把版权输出作为重要经济增长点。但就目前我国版权贸易的总量而言,还是引进多,输出少,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