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据和新闻有难解之缘。只要每天翻阅报刊,拧开收音机,启动电视机,经常能看到或听到数字新闻。就像人离不开自己的影子一样,报刊台往往也离不开数据。但是,数字又是枯燥乏味的。当读者看到(听到)新闻报道中的串串数字时,有的就像吞吃了“安眠药”,实在难以卒读。作者面对一堆数字,也经常犯难:不写吧,说明不了问题;写上吧,读者头昏眼花、不情愿看。尤其是经济新闻,说明情况需用数字表示;总结经验,需用数字显示;宣扬成绩需用数字印证……笔者在长期新闻写作和编辑工作中深深体会到:运用数字有不少学问。用得好,能使枯燥无…  相似文献   

2.
写真要像真     
陈允传 《军事记者》2006,(12):25-26
新闻,要把真的写得像真的。解放军报著名记者江永红在《与新闻研究生徐蕾的对话》一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笔者对此深有同感。“小说把假的写得像真的,为什么新闻会把真的写得像假的?”诚如江永红所言,当前在一些报纸刊物的版面上,在荧屏上和无线电波里,经常会看到、听到一些新闻不像真的。要说作者故意造假恐怕是冤枉了人家,但读起来听起来总觉得有点儿别扭,不像那么一回事,给人以不真实的感觉。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的本质要求。我们所呈现给广大受众的每一篇新闻,都应当是真实可信的,而决不能有一点虚假。这就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3.
枯燥的数字堆砌,是新闻写作的一大忌,同样也是新闻导语写作中较棘手的问题。没有数字不行;数字多了,或表述上不讲究艺术,也同样令读者倒胃口。 许多新闻导语,由于受“导语必须用事实说话”、“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等规范约束,又不得不渗入一些说明问题的数据。特别是有的反映成绩方面的报道,离开了数字,可以说新闻将不能成立。比如有的典型要用数字来佐证,有的概念还要通过数据来具体化,不一而足。这些数据用得好,满纸生辉;用得不好,味同嚼蜡。因此,研究一下怎样使用数字来写好新闻导语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目前,经济新闻中的各种数字出现日趋频繁:写成绩,要用数字来体现;写进度,要用数字来说明;写变化,要用数字来衬托;写经验,要用数字来证实。数字堆砌,就使经济新闻成为枯燥的工作总结或简报。由于一些记者缺  相似文献   

5.
一篇新闻作品,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除新闻标题之外,就是新闻导语了。就同一新闻事件采写的稿件,导语写得好,读者就会认真读下去,而且可能还会回味无穷;导语写得不好,读者就有可能"过眼不见",新闻报道就失去了功效。可见,导语写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对新闻事件报道的成败。我们先看看对同一新闻事件两种不同写法的新闻导语吧。2001年,铜陵市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农民团伙系列诈骗案。几个甚至没有上过学的某县的农民诈骗做矿石生意或矿石加工的一些国有、集体企业和个人。  相似文献   

6.
三谈读者意识。众所周知,报纸上刊登的任何一篇新闻都是供广大读者阅读的。如果新闻中写到的数字,尽管作者认为说明问题,而读者却看不懂或不理解,也是失败之作。所以,在新闻中能否让数字发挥作用,有无读者意识关系也极大。有了读者意识,记者和通讯员写稿时使用数字方能处处为读者着想,让读者看懂又理解。这里不妨举一例。1990年8月21日起,银行存、贷款利率在原利率基础上第二次下调。由于这个信息涉及千家万户的储蓄者和工商企业的贷款者,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做了报道,一般只是照搬或照抄银行公布的数字,如存、贷款利率“平均下调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的生产、经营、管理,离不开技术和统计。经济报道也不可避免的要涉及技术、数字问题。技术、数字,往往使读者感到枯燥乏味,但这对其中一大部分报道来讲,它们本身就是新闻的重要事实,如果不写,报道会显得空洞、无说服力,甚至会无从下  相似文献   

8.
吴蓉  张珂 《新闻前哨》2011,(12):82-82
在日常新闻写作中,离不开数字运用。数字运用恰当,可使新闻显得简单明了,增强新闻的可信度;但运用不当,大量堆砌数字,就会令读者厌烦。从数字中发掘新闻价值在日常新闻采访与报道中,记者常常与数字打交道,动态报道、经验报道、人物报道……各种题材的报道往往涉及数字。很多重大新闻就隐藏在看似枯燥的数字中。  相似文献   

9.
宋令俊 《新闻实践》2005,(12):22-23
一则新闻配上一个好标题,就像一匹骏马配上一副好鞍,不仅好看,而且实用,即增强了稿件的吸引力。 如果标题平庸甚至愚蠢,或语言别扭、言不达意,或哗众取宠、耸人听闻,或是非混淆、真假难辩,激不起读者阅读的兴趣,那么,你的新闻事实再新鲜、再重要,写得再动情、再精彩,没人看也是白搭。一叠报纸拿在手上,读者没有过多的时间细细浏览,只好先看标题,从标题中了解新闻的要义;如果标  相似文献   

10.
有的同行说:“概括,是新闻写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叙述手法。”言之有理。不论写消息,还是写通讯,必要时概括得好,不仅能使报道简短精练,又能使读者从寥寥数语中可窥全貌。所以,许多精彩的新闻作品,写作都离不开概括,并且把准确的概括和细节的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否则,在新闻中孤孤单单罗列事例,尽管每个事例是精彩的,却无法捏拢,更难写成一篇完整之作。再有,一条消息或一篇通讯,开头和结尾以及英发每个段落的启承转合,有时也离不开概括。只有概括得当、巧妙,消息或通讯不只有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中要说短小、信息性强、贴近读者口味或富有人情味,那就莫过于气象新闻。因为气象新闻就象临出门时热切关心你的妻子在你耳旁絮絮细语,关照出门时应带什么御寒衣物,防止感冒、着凉等等。所以现代社会中,气象新闻正像稻粱黍麦须臾离不开人们的生活,为此写好气象新闻已显得十分迫切与重要。写好气象新闻首先应密切注意气象与人们的心理效应,尤其是久晴不雨时,你的气象新闻的准确性、及  相似文献   

12.
科技新闻是关于科学技术的新闻报道。科学技术与数字是孪生兄弟,因为“数字不过是以数学为语言元素的一种抽象思维工具”,“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升到一定境界,即一种数学模式,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事实上科学技术的变革总是与数学相联系。科技新闻作为科学技术事实的报道往往也离不开用数学去描述和表达。科技报道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有时候可能就是一大堆数学,不小心就将读者推进了数字的迷雾之中。  相似文献   

13.
新闻图片要创新,图片说明也要创新。这是广大读者的要求,也是新闻摄影工作者一个值得探讨的新课题。 新闻图片是通过可见形象去激发人们情感和观念的新闻样式。它的优势是直观、形象、真实性强。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一张图片可以把千百里外的新事物、新人物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使读者看得一清二楚,留下深刻印象,感到真实可信。这是单纯用文字形式传播这一新闻所难于办到的。 但是,这是不是说新闻照片就可以不要写好文字说明呢?不是的。事实证明,一张好的照片,如果没有文字说明,就像一个哑巴,叫人摸不住他的心思;如果文字说明颠三倒四,或出言不慎,就像在一簇鲜花旁放着一堆垃圾似的,大刹风景;如果配上一个好的说明,就犹如锦上添花,相映生辉。  相似文献   

14.
新闻导语中怎样使用数字,这是一个经常遇到、值得研究的问题。有人认为:数字枯燥乏味,令人头痛,最好少用或不用。其实不然。新闻离不开事实,而数字就是客观事物的量的表现。如经济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等等,离开数字能行吗? 数字从表面上看是呆板、静止、没有生命力的,但要看你怎么用法,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是有生命力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数字,同样是有生命力的。列宁在谈到报刊宣传时就曾经指出:“不要讲空话,不要空喊,而要善于运用掌握的事实和数字。”用“数字说话”,也是用事实说话的一种方式,能给人以证据确凿的感觉。数字用得恰当,能使新闻说明的观点清楚,论据充分,比空洞的议论更有说服力。但用得不当,反而会弄得概念模糊,令人生厌。数字用错了,甚至搞虚假,更会闹笑话,产生恶劣的影响。所以,在新闻中运用数字,和做文章一样,也应该讲求“三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下面介绍几条主要用数字说明问题的新闻导语,写得比较成功,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笔者的专著《实用评论学》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一年多之后,再来写新闻评论写作的讲座文章,感到很难办:原文照登吧,一来太长,二来有些内容不很适合《新闻知识》读者的急需;不写吧,“新闻知识讲座”专栏又不能没有评论写作方面的内容。考虑再三,觉得还是根据讲座专栏的要求,即《新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报道,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新闻报道中,经常遇到一些专业技术名词术语、技术过程等方面的问题,不写吧,说不清楚;写吧,“隔行如隔山”,一般读者看不懂。这是我们经常碰到的苦恼。近年来,新闻改革从多方面展开,使我们深受鼓舞,在日常新闻业务活动的改革方面也作了一点大胆的尝试。不久前,我们冶金报编辑部  相似文献   

17.
有位记者给编辑部寄来一篇新闻稿,并附了一封信。新闻写得老一套,满篇数字,缺乏思想性,很难引起读者兴趣。但是,为了说明这条新闻的重要性,记者在信中交待了背景,指出了意义,提出了问题,还发了一些议论。这封信写得新鲜、具体,生动。本来新闻就应该这样写,记者也是有这种本领的,但一提笔写稿,他就被老框框、旧模式束缚住了,以为只有这样写才符合新闻的体例。这是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不解脱这种束缚,新闻写作就不可能突破。去年年底编辑部收到这位记者的信、稿后,立即进行了加工,主要是把信中的一些内容编进了新闻(约占新闻的一半篇幅),并改写了导语。此稿在报纸的显著位置及时发表,获得了  相似文献   

18.
思想家加里宁曾说过:“报纸是人民生活的教科书。”报纸每天与千万个读者见面,传播着信息、思想、知识,新闻写得越准确、鲜明、简练、通俗,报纸就越能吸引读者。准确,是新闻语言的特点之一。新闻是用事实来说话的,新闻语言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事实。新闻语言在说明与解释事实时也要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夸大,也不能歪曲。有人比喻作文准确地运用文字,就像音乐家准确地弹奏音符一样重要,如果弹不到点子上,就会走调。新闻语言表述准确的首要条件是用词贴切。如果用词不当,就会影响新闻的内容,降低宣传效果,或给读者造成新闻报道吹牛之感,或给读者造成理解的歧意。例如:某人服法,投案自首,如果新闻报道把他写成“伏法”就是处了死刑,意思就反了。强调新闻语言表述准确,就是用语要科学,合乎唯物辩证法。记者热情高涨时,往往会说过头话。有篇新闻稿写一位青工起早摸黑地替邻居孤老买菜买粮,打扫室内卫生。这本来是好事,但新闻  相似文献   

19.
一篇消息能否抓住读者,首先取决于新闻导语,有时甚至取决于导语的最初几个字。毛泽东同志曾经就说过:“我看新华社的消息看第一句,第一句看不下去,就不看了。”笔者以为,将导语喻为“新闻的生命所在”一点也不过分。近年来,就笔者所看到的一些新闻导语来讲,至少有三个最常见的毛病:一是概念化,言之无物,没有具体内容。二是公式化,就是用一个模式去套多种内容,不是以内容来决定形式,而是形式窒息内容。这些导语给人往往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第三是冗长。有的记者写的导语运用了成串的数字,繁琐庞杂,令人不知所云;有的…  相似文献   

20.
经济报道难,难在其专业性强.术语难懂,让人如坠雾中;数字枯燥,记者写着劳神费力,读者读起来"就像喝了一杯苦涩的水".与其大家都痛苦,还不如记者换换思路,用另一种方式把报道写漂亮,写得"有滋有味".这就需要记者进行巧妙的构思,新闻是要讲究构思的,经济报道更是这样,构思不同,采访方式不同,写作方法不同,写出的文章质地也有所区别.构思独特,报道也必然"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