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绚烂的当代文化,像越洋的季风,吹进了我们生活的每一寸空间,也吹进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外。一直较为"空宽"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也为当代文化所占据,最主要的就是音像文化、网络文化和休闲文化。这种被称为大众化的消费文化,备受孩子们的欢迎。看看电视,上上网,以画面和音响来诠释文字意思的阅读,轻松而美丽。这种文化语境,一方面使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迈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绚丽空间,让课外阅读时尚化。另一方面,这种文化语境又使许多的学生逐渐疏远了白纸黑字的阅读文本,能在课外真心地来阅读印刷文本的孩子已经不多,使阅读教学处于一种难言的困惑中。  相似文献   

2.
正在美丽的渤海之滨、早在汉代就建制的古城金州,有一座融历史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金州新区城内小学。天后庙的遗址,赋予它人杰地灵的底蕴;校园里的百年银杏树,给予师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感召。着眼于师生的生命成长,基于生态化教育思想,城内人以"人天合一清新生长"为学校核心价值观,以"心底无尘天地宽"为校训,确立了"生态与环保—珍爱美丽家园"特色文化主题,致力于为孩子们营造一座"生态学苑美丽家园",以文化的渗透,让德育在潜移默化间最自然地发生,许孩子们一份生命的清新!  相似文献   

3.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扬州市江都区以"三个美丽"为载体,区域整体推进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三个美丽"即:"美丽校园""美丽教室""美丽师生"。  相似文献   

4.
我的校园梦     
对我来说,校园梦,就是学校梦、教育梦。它有什么特征呢?第一,校园就是一本书,就是学校为孩子们编写的第一本校本教材。孩子们走进学校,就能走到这本书中,直接地感受教育的气息,直观地领悟学校的历史文化。第二,校园就是一门课程,是一门独特的课程。孩子们能从中获得知识、技能,仅此还不够,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课程目标,同样都能实现。第三,校园能直接呈现教育的价值观。校园绝不仅仅是学校物质层面的建设,它是学校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态。  相似文献   

5.
对陶瓷文化内涵与传承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意识、观念性质的存在,它是无形的,是直接与人的需要、品位、愿望等主观意识结合在一起的。相对于陶瓷这种"物"而言,陶瓷文化是一种美丽,一种品位,一种灵性,一种由物所涵养的"神"或"气",是一种脱离了外观、式样甚至质地的相对存在。陶瓷文化的内核概括起来就是和祥安康。  相似文献   

6.
权云 《甘肃教育》2014,(22):40-40
正有一种人生最美丽,那就是做人民教师。在笔者的从教历程中,担任了二十年的班主任。而在这一过程中,笔者一直努力用自己的教育实践淋漓尽致地诠释着爱的真谛,履行着爱的承诺,把自己融进学生的天地,从孩子们的角度考虑,关注他们的需求。一、班级文化,特色鲜明班级的板报,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出发,根据学校教育宗旨和班级特色,有针对性地设立"英语角"、"浸润书香"、"感恩墙"、"红领巾心向党"等专栏。力求内容丰富,风格活泼,彰显个性,展示学生的才能。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2015,(2):82-83
山东省青岛嘉峪关学校建于1953年,近几年学校走向了"善的教育"文化特色的研究探究。这源自嘉峪关人对教育的理解。学校是一段旅程,在孩子们一生中至关重要。在旅程中,孩子们怀揣美好的憧憬,希望在旅程中欢乐幸福;家长们怀揣着美好的祝福,期待路途风景美丽旖旎。那么在这段旅程中,学梭应该做什么呢?青岛嘉玉关人认为最好的礼物就是让孩子收获生命中的宝贵财富——善。基于这样的信念与认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学校来说,文化上的每一次进步,都让校园向美丽迈进了一步。在文化的滋养下,学校更富有灵魂,更具有生命力。徐州市云兴小学就是这样的学校。云兴小学已经走出"千校一面"的怪圈,用智慧和定力追寻,形成一个文化坐标,坐标的中心就是人。横轴是理解生命,纵轴是志趣多元。校长陈书强提出,"理解生命"就是要关照儿童的自然天性,尊重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并满足其适应未来社会的终身学习需要。"志趣多元",就是坚守"顺应童性、幸福生活、卓越成长"的课程理念,致力于培养"有朝气、受欢迎、远志向"的云兴学子,引领学校课程体系的多元、特色生长。  相似文献   

9.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有之,根据西方文化教育学派的观点分析,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是"文化过程",它与文化同时发生和发展。国外学校文化研究经历了从组织文化到学校文化的过程,而我国学校文化研究经历了从校园文化到学校文化的演变。这种变化既是学校文化理论研究视角的不断调整和价值取向的不断更新,也是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的历史转向。  相似文献   

10.
《职业技术教育》2012,(36):31-35
品质职教是努力满足多元需求的教育,是给予孩子们更多选择机会的教育,是为孩子们营造更大舞台的教育,它精彩而又精致,脚踏实地而又充满梦想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片自己的天空"每一个进入外事校园的孩子都是一颗美丽的星。我们的职责就是要让他们寻找到自己的人生天空,在那里自信地展现自己特有的灿烂,从而体会到作为‘人’的价值和意义。"这是外事学校奉行的职业教育"星伦理"。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他们认为,就是要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的选择机会。更多的选择机会要从专业设计开始。  相似文献   

11.
今天很多校长在谈论学校文化时、在撰写有关学校文化的论文中,总喜欢用一些大的概念,热衷于讲一些理论性的话题,很多时候是把大学教授所传播的一些新概念、新理论、新思想再来讲述一遍。而在我看来,所谓优秀的学校文化,其实就是学校有位用心办学的校长,有一群用心教学生的老师,有许多非常可爱的孩子们。学校以自己的行为向社会做出神圣而又庄严的教育承诺,这种承诺不是"给我一个孩子,还你一个栋梁"那种广告式的商业宣传。真正的学校教育承诺是没有商业利益在里面的,学校对社会的承诺是实实在在的,不是空头许愿,不是只说不做,而是切实的教育行为,就像种菜一样,过程和结果一样美好。我曾到过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北校,走进学校你会看到这所学校不一样的地方。学校的空地上老师和同学们种了很多蔬菜,有  相似文献   

12.
顾新颖 《辽宁教育》2010,(1):14-16,10
学生是学校最重要的主体,是学校存在与发展的核心。我们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快乐地成长为有用之才。学生在其成长、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身心特点及其相互间的作用,势必会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特征,这种相对独特的学校文化形态就是学生文化。而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为我们进行学生文化建设提供了一方沃土。  相似文献   

13.
刘兴刚 《今日教育》2013,(12):27-27
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班级文化建设。北碚朝阳小学的班级文化.就是在学校阳光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为孩子们打造的成长乐园。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知名教育专家迪尔和彼得森曾经这样描述:"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总能感觉到他们的学校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特殊之处,这种东西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但却不容易说得清楚到底是什么。"这种东西其实就是学校文化,反映着学校的办学传统、管理理念、价值追求等,是引领学校个性发展的灵魂,也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文化若水,柔却有力,对身处其中的成员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并能塑造其价值观、思想、行动方式等。  相似文献   

15.
当今教育,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如果有十几年的学校文化浸润,那么在他们心中就有一种文化自觉行为。当然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角。只有教师在其领导下自觉自发地改变自己,并明白了"文化自觉"在于自身的改变,才能真正帮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如果将文化的浸润比作是特色学校的地基和环境,那么,核心理念就是依托这地基并在特定的环境中拔地而起的高塔之塔尖。能够对师生起到浸润心田,熏陶涵养的文化是一个结构异常严密的系统,该系统"顶层设计"是以核心理念为引领,结合教育基本规律,融合学校诉求整合而成的理念系统。它主要包括办学理念、校训、教风、学风、校风。一所学校的理念系统和制度系统是隐性的"纲",隶属于学校的精神文化系统,借助时间的力量沉淀为学校的隐性文化;环境文化系统、视觉文化系统是显性的"目",隶属于学校的物质文化系统,随着岁月的推移、各方面力量的汇聚,外露为学校的显性文化。一所学校能成为特色学校甚或是特色品牌学校,必然会纲举而目张。本文所探讨的就是在理念引领和文化浸润下的特色学校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他的未完成性。人的未完成性里面,蕴含着人的生成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但是这种发展的可能性是无定向的,具体的发展过程则依赖于出生后的文化与教育。人作为未完成性的动物,依靠文化踏上为人的道路,人的行为、心智、语言无一不是文化的产物。教育和文化具有同源性,文化是作为人的未完成性的补偿而出现的,而教育是文化的生命机制,是实现这种补偿的最主要的机制和载体。  相似文献   

18.
崔晓莉 《辽宁教育》2013,(8X):69-69
<正>校园环境文化属于学校文化中的有形文化,包括体现学校文化的一切建筑、环境、设施和设备等,使学校处处具有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是环境文化的最高境界。因此,校园环境文化承载的必然是学校的无形文化,即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大连西岗区委书记在"六一"慰问师生时说:"学校,最重要的是习惯养成性教育,在习惯养成性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学校环境,而支撑环境的就是文化。"  相似文献   

19.
郑林 《考试周刊》2013,(58):179-179
<正>学校依靠什么发展?什么样的管理才是学校在竞争潮流中获胜的法宝?对此很多专家和学校领导者都有自己独辟蹊径的见解和招数。笔者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亦有些许肤浅之见:学校管理的至高境界不外乎实施文化管理。实行文化管理模式、尊重人的和谐关系,才会让校长(管理者)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甚至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管理境界,进而推动学校的大发展。一、文化质量是当前学校之间的竞争重点一所优质的星级学校不在于它的外观如何美丽堂皇,而在于它的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内涵蕴藏在校园的每一  相似文献   

20.
当青歌赛的综合文化考试成为人们的"审丑"闹剧;当孩子们追捧的文化偶像已不再是孔孟老庄等思想先哲,也不再是鲁迅、巴金、老舍等文学大师,我们不得不慨叹当今阅读文化品位的沦落。娱乐文化的大肆炒作,网络文化的大行其道,让孩子们在灿烂而虚幻的泡沫文化中迷失了自己,一步步远离了灿若群星的大师,远离了他们缔造的足以滋养人类灵魂的精神养料。面对日益严峻的阅读危机,作为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要唤醒孩子们沉睡已久的阅读意识,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走进大师,品位经典,浸润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