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小波 《学语文》2002,(5):47-47
高中语文课本(试用修订本)第三册选了郁达夫先生一篇著名散文《故都的秋》,在上课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处疑惑。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秋  相似文献   

2.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12课《词七首》选了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其中有关“只是朱颜改”一句,课文下面作了这样的注释:“只是宫女们都老了。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我们认为这一注解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朱威 《现代语文》2007,(7):59-60
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是青年作家余华早期成名作,现入选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和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  相似文献   

4.
古代抒情诗是指除叙事诗之外的古体诗、格律诗、词与小令等文学作品。此类作品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中选入篇目共139首。其中,初中阶段选入88首,要求背诵篇目60首;高中阶段选入51首,其中必修21首,选修30首。  相似文献   

5.
人教社编的高中语文试验教材必修本第三册共选入古今中外的诗歌精品 34首,再加上一、二、三册读本所选,有好诗近百首。这样多的诗歌作品入选高中语文教材,足见编者对诗歌教学的重视,也足见作为一个高中生,学习鉴赏诗歌,提高诗歌修养的重要性。但要学会鉴赏诗歌,领会诗歌的精要,却又是件不很容易的事。因为诗歌含蓄,竟境深幽,跳跃性又大。鄙人经过多年教学和鉴赏诗歌的体会,认为诗歌教学,可以从下面三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一、反复诵读   诗歌的本质特点之一是富于节奏感和音乐性, 所以鉴赏诗歌,首要的是要反复诵读…  相似文献   

6.
陈惠定 《现代语文》2002,(10):20-21
高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年12月第二版,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三册《近代诗八首》中关于《登高》的“艰难苦恨繁霜鬓”分析理解,《教学用书》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二版)有两处值得讨论:一是在分析“艰难苦恨繁霜鬓”时,将“艰难”“苦恨”并列看待,在“诵读提示和整体感知”处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认清选修教材中诗词在教学中的身份,需对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进行单元要求的比对,了解必修与选修教材的联系与区别。在必修教材中,古诗词被安排在第二、三、四册的第二单元中,它们是以诗歌发展的脉络编排的:第二册是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作品,第三册是唐代诗歌,第四册是宋词。它们所选的都是经典篇章,各自代表着各时代诗词的辉煌。不过在教学要求上也各有侧重:在先秦南北朝的诗歌作品中,选择了《诗经》《离骚》《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及曹操、陶渊明的作品,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风格,因为时代久远,字词含义与现代汉语有较大距离,因而在字词方面的要求多一点,关注四言、五言诗的节奏,但以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与人物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2000年版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是一套体现了改革精神的优秀教材,本文仅就高中<语文>第三册(必修教材)和第三册<读本>中所选的中国古代诗词的有关问题,结合自己二十多年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古典文学专家和语文教育方家.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古诗文阅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教材编写看.苏教版必修教材5册书本共安排了27篇文言文,《〈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两本选修教材52篇。诗歌方面,除了分散在必修二、必修四教材中的8首,《唐诗宋词选读》中有63首,凭这么多的积累,应对高考考题理应足够了。  相似文献   

10.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在其文言注释中,有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在第四册课文《逍遥游》中的"三餐"解释不合理,在第一册课文《触龙说赵太后》中的"趋"字解释不恰当,在第三册《孔雀东南飞》中对"迎取"的解释有争议。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试验修订本·必修),第11课《近体诗八首》中有一首刘禹锡的诗《石头城》,第12课《词七首》中有一首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  相似文献   

12.
祭石曼卿文     
【选读理由】将课外选文与课内已学课文的复习相结合本文与上海教材中已经编选的袁枚《祭妹文》、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同为祭文名篇。学好文言,仅依靠现有课文并不够,有必要对现有课文进行补充,补充的原则是与课文须有一定的关联,这样,在学习新知的同时还能兼顾复习。本文即是此例。另外想说明的是,本文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三册)与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读本》(第五册)中均有收录。  相似文献   

13.
正文言文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古代文化的载体。所以文言教学就承载了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使命,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占了很大的分量。必修的五册教材中总共79篇文章其中文言文占42篇,是总篇数的53%。在选修教材中更是有两本全是文言文,一本是《古代诗歌散文选》一本是《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由此可见,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周正官 《阅读与鉴赏》2009,(1):60-60,59
杜牧的《阿房宫赋》作为千古名篇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高中语文教科书多选录了此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第二册(2003年版)和江苏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第二册(2005年版)、江苏教育出版社职高语文第三册(2005年版)均将该篇作为重点篇目收录。  相似文献   

15.
《山居秋瞑》(王维)、《登高》《蜀相》(杜甫)、《石头城》(刘禹锡)、《锦瑟》(李商隐)、《书愤》(陆游)是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七课《近体诗六首》中所选的六首诗,这六首近体诗都可称为经典。在教学中,我力图以这六首诗为例来引导学生探究鉴赏古诗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6.
广东是最早实施高中课程改革的省份之一,从2007年开始在高考中采用了“课标卷”,“课标卷”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设置了选做题,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内容进行检测,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的理念。笔者对2007年至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以下简称“广东卷”)中的选做题进行了梳理,以期清晰地了解选修课内容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及地位,从而有效地指导选修课程的教学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王银花 《考试周刊》2013,(33):34-34
<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全套教材中,共选了李白的三首古乐府诗。一篇是必修三上的《蜀道难》,另两篇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将进酒》,都编在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我把这三篇体式相同(都是乐府诗)的课文放在一起让学生学习。目的是学生能更深切地感受李白的诗风,进而认识李白的个性,掌握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举一反三,最终学生自己能解读李白的其他诗篇。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选了白居易的两首诗,一首是著名的《琵琶行》,一首是置课后练习供课外阅读的《观刈麦》,都是写底层平民女子的,一个是年老色衰独守空船令人浮想联翩的琵琶女,一个是背小孩悬敝筐拾麦穗叫人动侧隐之心的贫穷妇人,她们一同见证了白居易对社会最底层生活的观照,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怨惆怅,表现出白居易诗中浓厚的平民意识。  相似文献   

19.
刘静 《辅导员》2012,(Z2):54-55
以四言为主、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的《诗经》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自然成了中学语文教材青睐的选材对象。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便选了《诗经》中的《周南·关雎》和《秦风·蒹葭》,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则选了《卫风·氓》《秦风·无衣》和《邶风·静女》。总共五首,有两首在初中,三首在高中。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材对学生所学习课文的要求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把握同类文本的不同侧重点,使得教学内容更好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有“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句,该句似乎历来未曾受人注意。笔者不揣谫陋,试从释义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两方面作简要分析,以冀有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