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的群居     
田夫 《生态文化》2002,(3):62-62
人类普遍以家庭为单位,以社会为群体,生活在一个区域里。动物们则要么独居,要么群居。独居或群居是以它们力量的强弱来决定的。比如虎,虎是动物种群里典型的独居,虎独居,自有它的道理..虎是“山林之王”,如果一山居几虎,即使它们自己不打得死伤殆尽,也得把满山的动物们吃光,这也就是“一山不容二虎”的缘由。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化》2003,(4):35-35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生活在热带,也有许多生物生活在寒带。不管生活在哪里,一般生物们耐热和耐寒都有一定的限度。但也有的生物,它们耐热和耐寒的能力达到了令人称奇的地步。由于蛋白质一般在摄氏五十多度时就开始凝固,普通生物是很难在超过这个温度的环境中生存的。那么,在高温和高寒的环境里就没有生物的踪迹了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有不少生物在沸水和冰雪中照样生活得有滋有味。一般植物的种子,沸水一煮就熟了。但生长在澳洲的一种合金欢树的种子就不怕沸水烫,要是把这种树的种子放在沸水中煮上一煮,它的发芽速度倒比正常的状况要快得…  相似文献   

3.
树木奇谈     
晓禾 《生态文化》2011,(5):33-35
在自然环境中,生物们以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相貌以及不同的生命周期存在着并繁茂着。古时候,人活到七十岁便被誉为“古来稀”。但据推测,人类的自然寿命应当在一百几十岁,人若能活上一百岁,就要被称为“老寿星”;弱不禁风的草们的寿命大多为一年,所以植物学家们称它们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那么树呢?  相似文献   

4.
幸福老鼠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老鼠实在是太幸福了。他们再也不用像他们的爷爷们那样,整日藏在鼠洞里躲避阳光,鼠头鼠脑小心翼翼地探视着地面上的动静,生怕稍有不慎,招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杀身之祸。那是一个人类对老鼠嫉恶如仇的年代,也是一个老鼠生息繁衍艰苦卓绝的年代。而如今,当年恐怖阴森的云影早已散去,人们对老鼠变得空前友好和谐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地球上生活的生物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大概要数植物。植物无处不在,不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边远的乡村,也不论是云雾缭绕的高山大川,还是神秘莫测的大洋海底,就连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里也不乏植物的身影。  相似文献   

6.
成事者心静     
瑞士钟表至今仍是世界上最精准的钟表。它的开创者与奠基人塔·布克,原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徒,因反对宗教统治流亡到瑞士,成为一位钟表匠。在自己的作坊里,他制造的钟表日误差低于百分之一秒。后来,他被捕入狱,被安排制作钟表。在失去自由的地方,他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高压手段,他都制造不出日误差低于十分之一秒的钟表。他最终找到了原因,真正影响准确度的不是环境,而是制作钟表时的心情。制表人在不满和愤懑中,要想完成二百五十四个精密零件的磨锉和一千二百道工序,根本是不可能的。又如金字塔,工程无比浩大。历史上记载,金字塔是由三十万奴隶所建立的。而塔·布克在1560年游历金字塔后得出结论,它们是由一批欢快的自由人建造的。理由是他基于对制造钟表的认识。金字塔被建造得那么精细,各个环节被衔接得那么天衣无缝,可以想像,一批有怠工行为和对  相似文献   

7.
有“中国竹乡门户”之称的百丈镇,紧握生态这把金钥匙,改变生活方式,美化居住环境,农民们响亮地喊出——驱车进入素有“中国竹乡门户”之称的浙江杭州百丈镇,在你眼前展现的,那是竹的世界,绿的海洋!这里峰峦重叠,云雾缭绕,修竹万顷,遍地幽篁,山光物态时刻都在流泻绿意,放眼远眺,真个“望山疑是画,坐处忽生云”,难怪古代诗人赞它是“四周乱峰高插天,满山绿浪青如烟”。世代居住在这个绿色世界里的百丈镇农民,拥有这份绿色财富本当该是一种“福分”,但在往昔岁月里,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这里的山农们一直生活在清贫里。直到1978年随着农村经…  相似文献   

8.
白冰 《生态文化》2002,(3):22-24
炎炎的夏日,被渐有凉意的秋风代替。当秋的脚步踏着季节的时钟准时地到来,大自然里也就又开始了另一番热闹:百果们,争着抢着揽过秋风涂抹着自己的脸庞;秋季里开放的花们,姹紫嫣红地醉迷了人的双眼;动物们也以各种方式,忙碌着秋天里的收获;叶们被忙乱的世界打乱了阵脚,于是,就自古到今地有了“落叶纷纷”的感叹……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居世界前列,但种种因素对其造成的破坏也较为严重。近年来,中国政府和科学家们正在采取多种措施,以使“生物多样性”这一专业说法被更多的老百姓知道,并让它得到切实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鵅鸫理窝》是模拟鸟的生活创作而成的一种舞蹈。“(?) 鸫”是栖息于秧棵田里的一种候鸟、益鸟。大如鸽子,里月毛,红冠子,雄的冠子高一些,形象美丽可爱。每年“小满”前后,一对对从南方飞来,选择最肥密,也就是它们认为最安全的秧棵田里做窝。鸣时发出“呵一咚咚”声,好象是在赞颂秧棵长得丰盛,所以农民们喜爱它,说它是象征丰收的吉祥鸟,都希望它能到自己秧田里来做窝。至今  相似文献   

11.
2004年春节的气息已渐渐褪去,“火红的埃菲尔铁塔”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那曾在香榭丽舍大街上载歌载舞的北京“秧歌大妈”们也早巳飞回了北京,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美丽的卢浮宫、静静流淌的塞纳河、还有  相似文献   

12.
我在北京生活了近40年,经常乘坐公交车。当然,“打的”也是常有的事。每当在路上遇到交通堵塞,看列车厢里乘客焦急的面孔,再想到市区里新建的立交桥越来越多.汽车数量、类型、品牌及样式不断增加,不禁使我想起了北京过去的交通状况。  相似文献   

13.
羡慕麻雀下乡当知青的时候,白天参加劳动,晚上参加会议,那个年代的会议多是批判个什么。社员们大多不太爱发言,只有部分回乡知青发言热烈。我们下乡的知青们也只有个别人喜爱发言,大多数都还没有忘记自己是“接受再教育”的,不敢造次。偶有一天未出工,坐在土炕上,隔着被风吹破的窗纸,看院子里的一群麻雀跳来跳去。它们叽叽喳喳地大声喧哗着,又好像是为一个什么问题而争吵着。它们那自由的样子非常可爱,还有那叽叽喳喳的声音听起来也叫人感到格外的亲切。这是长时间沉默寡言的人才能体会到的,是渴望着倾吐心里真实话语的人才能感受到的。后来…  相似文献   

14.
眼下,中国许多的“90后”孩子一到高中阶段就去国外读书、留学,国内的留学中介也是生意红火,接连不断的把有钱的没钱的家庭里的孩子推介到国外,而美国的大学则是学生们理想的留学之地。那么现实中,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心究竟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化》2003,(4):64-64
微生物广泛分布在土壤、大气层和江海湖泊中,寄生于生物体内。因此,微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旦改变生活环境,它们就无法生存。由于微生物是低等生物体,不能营自养生活,必须依赖外部条件,通过腐生、寄生等生活方式异养生活,这样它才能生存。  相似文献   

16.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两会”在全世界受到的关注度也在逐年提高,比如今年报名采访“两会”的外国记人数就增加15%。毫无疑问,“两会”已经成为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和契机。如何抓住类似“两会”这样的一年等一回的难得机遇,充分实现中国向世界的有效传播,确实应成为每一个外宣工作,特别是发挥着外宣主渠道作用的新华社记编辑们必须认真深入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化》2002,(1):36-36
早春三月,料峭的山风中已透出了些许暖意。山柳的枝头,那些深藏在苞芽里的“毛毛狗”们已在奋力地抗争了。  相似文献   

18.
人鼠之战     
甄城 《生态文化》2002,(3):25-30
耗子,啮齿目鼠科动物,动物学家给它们起名叫“鼠”。体长只有几十毫米,最长的也只有百多毫米,是一种小动物。耗子虽小,却不容被人小瞧了,你可以对它们“小偷小摸”的行为嗤之以鼻,绝不能无视它们在这个地球上牢固的地位。在这个世界上,在所有的战争中,打得最持久的“战争”之一就是人类与老鼠的“战争”了。耗子家族的成员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搞破坏的“专家”,行盗的“高手”。耗子不仅有盗食粮食,咬坏衣物,啃坏家具等等罪行,还是传播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9.
老等     
石春 《生态文化》2004,(2):35-37
如果看到一只或是几只或是更多的大鸟,一个个金鸡独立般地单腿站在水面上,缩着脖子,一站就是个把小时或几个小时,一副悠闲洒脱的样子,你千万别以为这些大鸟儿是在观赏风景的美丽,它们才没那么“风雅”呢,更不要以为它们是在享受清水碧流的柔和,它们同样也没有那份“儒雅”。  相似文献   

20.
欧阳军 《文化交流》2011,(10):78-81
从内陆炎热的沙漠到盛产树胶的林区,再到白雪皑皑的山巅,我们的旅程不可不谓之遥远,但这次考察的收获也同样令人满意。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鹦鹉最多的地方,它们各具特性。在—只雌性折衷鹦鹅的“后宫”里,我们在“佳丽三千”中,亲眼目睹了它的7个“男妃”的风采。粉红凤头鹦鹉、王鹦鹉、无花果鹦鹉、淡水玫瑰鹦鹉、虹彩吸蜜鹦鹉……它们汇聚在这个独特的“大观园”中,华羽闪耀,流光溢彩,倏然飞掠,堪称“怡红快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