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集的《中国与世界》专题邮集,伴有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就是与《文化交流》杂志对上了号,并结了缘。这首先因为我遇到了一位知音—时任《文化交流》杂志总编的吴尧民。他知道我的专题具有一定的世界视野,在对外传播友谊、传播中华文明、推进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等方面,可以为刊物提供一些必要的稿件。这样就有我在《文化交流》话"交流"的话题,并由此与刊物有了十年翰墨情。编者巧用邮文贺万国邮联我的第一篇文字稿—《从外国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翻开这一期《文化交流》杂志的时候,2015年已翩然而至。在此,我谨向关心支持《文化交流》杂志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广大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祝大家新年快乐!  相似文献   

3.
致:中国杭州保俶路187号《文化交流》王家扬社长先生和吴尧民主编先生特以此信向你们祝贺《文化交流》1997年第3期的出版。许多年来,我一直是《文化交流》中英文双语杂志的读者。我发现1997年第3期是非常出色的一期。照片相当  相似文献   

4.
迎着新春朝阳的升起,2009年第一期的《文化交流》杂志已呈现在大家面前。《文化交流》迎来了出版月刊一年之后的第一个新春,也在新年之始站在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也许是因为不久前我写过一本《曾宓评传》的缘故,《文化交流》杂志于曾宓先生在浙江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并将展出作品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的前一天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能够就此写一篇文章。当即与曾先生联系,可是曾先生表示最好不要写。这是因为曾先生一直很低调,不想就此事来一番操作,他是真诚的。之所以还是动笔,一则因为《文化交流》杂志的编辑是我十多年前就很熟悉的老朋友,再则这是文化杂志内容的需要,我不动笔杂志照样也会刊登这方面内容的文章,何况艺术家捐赠作品给博物馆是艺林佳话,在当下这样的环境里是很需要大力弘扬的事情。3月15日,…  相似文献   

6.
刘枫 《文化交流》2016,(1):6-12
正今天,我们迎来了2016年的新春,《文化交流》杂志迎来了30岁的生日。这份中英文对照、内容鲜活、图文并茂的杂志,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春雨,1986年诞生在西子湖畔。30年来艰苦创业,砥砺奋进。她以独特的风姿从浙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发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硕果满枝,成绩斐然。30年,我们一起走过在纪念《文化交流》创刊3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文化交流杂志社,向筚路  相似文献   

7.
《文化交流》2006,(1):2-5
刘枫(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政协原主席):《文化交流》自1985年创刊以来,已经走过不平凡的20个年头。这份中英文对照、内容新鲜、图文并茂的杂志,以独特的姿态出现在西子湖畔,它从杭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已发行至125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广大读者的赞扬。国家新闻出版署的领导特别肯定我省两个刊物,其中之一就是《文化交流》。2004年,在英国举办的国际杂志展览会上,我省新闻出版部门选中了《文化交流》去参展,香港的一位省政协委员常年阅读《文化交流》,还特地订了七份分赠给国外的好友,认为“这是给朋友的一份最好的礼物。”当前《…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让我们不由回想起十年前,在《文化交流》杂志创办20周年之际,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曾发来一份热情洋溢的贺信,充分肯定了《文化交流》杂志20年来取得的成就,并对  相似文献   

9.
《文化交流》2005,(6):11-17
中纪委原常务副书记韩天石信我高兴地拜读了贵刊,内容和文章都很好,图文并茂,印刷精美。过去对西方文化一直提倡“拿来主义”当然是对的,现在却应该提倡和进行“送出主义”,介绍和弘扬中华文化,让外国人更多地、更真实地了解中国,开展国际交流是很有意义的。贵刊当会有更大的发展,越办越好。农业部原部长陈耀邦来信(摘要)《文化交流》杂志内容很好,格调高雅,许多文章给人以激励,以享受,我是很喜欢的。每期《文化交流》寄来我都必读,为此顺表谢意。天津市原政协主席陈冰来电《文化交流》期期都好,这期(2003年第一期)尤其好。封面油画很有生活…  相似文献   

10.
轮回又逢新年至,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向关心支持《文化交流》杂志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广大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恭贺大家新年愉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