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琪 《历史档案》2023,(2):I0003-I0003
康熙二十二年(1683),南方匠人雷发达应皇家招募来到北京,参加紫禁城的修造工程,后被任命为内廷营造所长班。雷发达的长子雷金玉继承父业,担任了样式房掌案一职,此后七代均长期担任此职,雷氏一脉因此被称为“样式雷”。“样式雷”世家作为清朝最有名的匠作世家之一,从康熙朝至宣统朝都承担了大量皇家工程的建筑设计和家具陈设的设计制作,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图档,包括建筑图样、烫样及其他各类文献等,建筑图档更是入选了“世界记忆名录”。  相似文献   

2.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历时八十九年全部竣工,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清朝康熙、乾隆皇帝在全国众多的建筑景观和自然景观中“择其优”分别以四字和三字命名构成“避暑山庄七十二景”,他们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这里处理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因此,避暑山庄俨然成为清王朝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  相似文献   

3.
地市链接     
哈尔滨是满族的发源地,金源文化的发祥地。相传在260年前一批“北京贵族子弟”到了哈尔滨市五常拉林河畔,开始自食其力、亦兵亦农的生活。他们中间有历史记载的大清王朝重臣索额图的后裔。这些过去被称为大清贵族的子孙们现已成为普普通通的农民,过去这只是传说,现在得知却是真的!看过《康熙王朝》电视剧的人们都知道,剧中人物索额图是一个善于权变、绵里藏针的人,最后  相似文献   

4.
"国米"缘何难飘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上最早播种水稻的国家,我国有着六千多年辉煌的水稻耕种史,“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东方魔稻”更是为解决全人类吃饭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世界水稻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当人们不再为填饱肚子发愁时,我们却蓦然发现,中国的优质稻米发展水平已远远地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在充斥着泰国米、美国米的高档优质稻米市场上,我们很难觅到  相似文献   

5.
雷发达是康熙时期的一位宫廷建筑大师,他将清代"官式"建筑做法及则例传给后人,为清代皇家建筑的建设、皇家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李铎”这个名字是他头天晚上临时从字典里找出来的,他认为“铎”这个字,一是声音响亮,有分量;二是意义深,有唤醒民众之意。为什么要临时改名呢?原来是李铎担心考不上军政大学让人笑话,所以就换个名字去报名。以后,“李铎”这个名字伴随他走过了几十年不平凡的岁月,见证了他另一段曲折的人生经历,他最初的名字李青槐反而没有多少人知道了。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我到北京给李铎送样书,他和夫人竟亲自到月台上来接我,中午又设宴为我洗尘。恰好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文清因采访李铎在座,李铎不经意地告诉她早上接人去了,当文清问接谁时,李铎一指我:“他呀。”文清顿时瞪大了眼睛,她万万想不到一代书法名家竟会亲自到车站接一个小编辑!  相似文献   

7.
陈道明在《康熙王朝》中演康熙,很多观众都叫好,认为可以跟焦晃的“康熙”比美;当然也有说不像的,说是怎么看都有点方鸿渐的穷酸相,没有王气,少了威严。不过,若是从编剧的角度看,康熙的“形象”还是较为丰满的,“怎么看”也有点“立体感”。首先,编剧从人的角度出发,没有把康熙写成神。康熙从小志在天下,聪颖过人,但并不是生而知之的神童。他像很多顽皮的学童一样,很讨厌读那些枯躁的经文,听那个白胡子先生的教训,曾经编了一大篇理由到皇祖母那里告黑状。他也曾年轻气盛,想在朝政之上除掉鳌拜,提前亲政,结果“热豆腐”没…  相似文献   

8.
项旋 《历史档案》2018,(3):110-115
武英殿修书处是清代皇家刻书机构,专门负责内府典籍的刊印、校勘、装潢等事务。武英殿修书处的直接产物——殿本,不仅数量达数百种,而且代表了清代刻书工艺的最高水准,清人金埴评价康熙时期的殿本“在宋版之上”。①那么,武英殿修书处是何时成立的呢?对此学界存在较大的分歧,分别有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十九年、康熙二十九年、雍正七年(1729年)的不同观点。对于同一机构的成立时间出现完全迥异的数种说法,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文献记载的歧义和后世对文献的不同解读。本文拟在全面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最新发掘的档案,确证武英殿修书处成立于康熙十九年十一月,否定了雍正七年铸给“武英殿修书处图记”等同于武英殿修书处正式成立的通常看法,而厘清该问题,可以对武英殿修书处有更为全面、可靠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吸烟对人体有害,清朝时期已为人知,康熙就将国民吸烟列入了他的治理之列,当时他的身边有两位吸烟的大臣,一位是史贻直,另一位是陈元龙,他们两位嗜烟如命。康熙曾多次劝他们戒烟,二位大臣总是答应但却总也戒不了。康熙知道不能操之过急,便想方设法让他们知道吸烟的害处,使他们自觉戒烟。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写作上,早先有一种说法:“要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今,有些记者、编辑好象把读者看作什么都“知道”的人了。我近来读报,就一连碰到好多“不知道”。有这么几条消息:《国际二手设备洽谈会在杭州开幕》。什么叫“二手设备”?消息里没解释,我这个读者“不知道”。《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二》。第一是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