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建立文化自信,语文教师应围绕革命文化作品展开有效教学,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策略,在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评价中培养其对革命人物的崇敬之情,从审美评价的角度加深学生对革命文化作品的主题理解,并通过作业的评价设计引导学生认识学习革命文化作品在新时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是学生学习和弘扬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时,教师可从挖掘、感恩、夯实这三个维度对革命文化进行分析,循序渐进地开发学材,引领学生开启中华革命文化学习之旅,提升学生的政治文化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3.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革命文化作品教学具有真实性、生成性、实践性等特点。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衡量学情与教材,找准教学定位,以激发学生对革命文化的兴趣为逻辑起点,以跨学科育人方式为桥梁,以切实有效的教学形式为实施抓手,以多种课程资源的融合为教学内容源动力,最终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学习情境创设具有真实性、生活性、活动性等特征。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进行革命文化作品研习,能提升思想认识,获得精神收益,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教学《老山界》时,可以通过创设真实语文学习情境,采用革命文化作品教学五步法:明确主题、确定目标、设计任务、开展活动、进行评价,从而提升革命文化作品教学品质。  相似文献   

5.
革命文化作品教学呼唤文化意识的回归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革命文化的先进性、当代性和具身性,让学生深入把握革命文化文本的审美特质,教师应以审美活动为核心设计语文教学,让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进而“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文化认同,最终将先进文化植入心田。  相似文献   

6.
郑丽娜 《新教师》2023,(2):34-36
统编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将革命文化题材的文章集中在一个单元中,更加突出了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学习任务群和革命文化作品为研究对象,先分析革命文化作品的育人价值,再利用学习任务群将育人价值落实到具体实践中,接着通过理论论证、事实论证提出具体的反思建议,从而达到提高革命文化作品教学质量,优化课程思政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小说是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中的重要文体,以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塑造的饱满人物形象受到学生的喜爱,但是又因为时代、文化等方面的隔阂使学生存在一定理解难度。以《小二黑结婚(节选)》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使用重回历史、创设情境,以体为例、深入研读,突破局限、实施教学三大教学策略,使学生真正理解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更好地在语文课程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纳入了兼具思政价值、历史厚度和文化分量的革命文化主题作品。教师在语文学科中融入革命传统教育,既要注重知识传授,又要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然而,革命年代久远、教学方法不当等问题一度造成革命文化教育“假大空”的尴尬局面,致使学生对相关的学科教育产生排斥、厌恶心理。为此,教师要以“真”为引线,通过聚焦语言、创设情境、联系实际等途径,使革命文化“面目”清晰、真实可感,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认同蕴藏在作品背后的革命力量和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9.
陈园园 《江西教育》2022,(35):31-34
<正>语文课程是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程,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共收录了31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旨在通过不同阶段、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革命传统作品,向学生讲述中国革命故事,引导学生领会革命精神,凝聚革命信仰,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不少教师在教学此类作品时会忽略这类作品特殊的文化价值,没有立足课程育人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教学内容开发,或是缺乏挖掘这类作品育人价值的有效教学路径和具体教学策略,导致学生很难通过作品的学习,获得革命精神的滋养和革命文化的浸润。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实现"课堂革命",需要全方位升级,其中提升共情意识以增强课堂温度就是一个重要维度。"共情"本来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意指从情绪和认知上理解他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均与共情意识的缺失有关。具体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的共情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共情,另一个层面是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历史人物的共情,简称历史共情。剖析共情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的具体应用可以看到,通过教师的关怀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教学境界的多层次革新,以共情促共鸣,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革命文化类作品距离当下时间跨度较远,学生在认知与理解上有一定差距和难度,往往难以产生共鸣。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为例,论述通过设计学习任务来改进教学方式,并提出了革命文化类作品学习任务设计的四个要点,即把握好整体任务设计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对应性、各个任务之间的关联性、个体学习任务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以及学习任务的可评估性,以期突破现实困境,让革命传统教育“活起来”,充分发挥革命文化类作品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2.
革命文化凝聚了革命烈士为民族复兴大任而进行无数斗争的历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宝贵精神财富。革命文化教育是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和实践途径。本文通过课题研究聚集核心素养,探究革命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路径,发挥革命文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增强青少年的爱国爱党之情,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归属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不管是传记、故事,还是描写人物、事件、节日、纪念日活动、革命文物等方面的作品,都具有很强的情感性。这就要求教师常招“新用”,为学生创设“红色情感场”,初步唤醒学生的革命情感;新招“妙用”,提升“红色情感场”,厚植革命情怀。  相似文献   

14.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文化自信所指的"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确理解和把握其科学内涵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与坚守是实现文化自信的有力彰显,因此,应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用红色革命文化熏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的定力;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自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纵观国内学术界,学者们对于教育研究者素养的研究往往缺乏情感之维。但学术研究本质上也是一种情感劳动,因而有必要以教育研究者的文化共情为切入点,探寻教育研究者文化共情的内涵与特征,以期为教育研究者的情感涵养乃至生涯发展提供启示。归根到底,教育研究者的文化共情作为教育研究者共情能力的重要构成,指向于对研究对象文化境遇的理解等,有着群体性、历史性、反思性等诸多特点。着眼于教育研究的本然特质,教育研究者的文化共情无论对于教育理论进步抑或教育实践发展,都有其重要意义。探究教育研究者文化共情的内在结构,其主要由历时性、共时性、层次性三维构成,多维协同推进教育研究者研究进程的具体展开。若要整体推进教育研究者文化共情的发展,则须依赖教育研究者应然立场的确立、情感素养的培育、具体实践的探索等多方面的协同构建。  相似文献   

16.
朱明清 《江苏教育》2023,(20):84-85
<正>教育部印发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出:“语文学科注重以文化人,引导学生深刻体会革命精神,深入感受爱国主义精神,体认英雄模范的高尚品质,陶冶性情,坚定志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文化教育要素,充分利用革命文化作品,实现它的育人价值是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红色经典回归教材的力度逐年增大。这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举措。让红色经典在语文课堂落地生根,应从四方面着手:一是需要借助历史,使学生增进对经典之中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体认;二是从语言运用入手,发掘经典的言语表达特色;三是通过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受到文本多重审美价值的濡染;四是运用思辨性思维,正确看待红色经典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强大的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价值和教育意义。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认同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标。文章结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要求,对广西百色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设计红色文化研学活动方案,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并对研学过程进行评价和成果分享,以加深学生对革命者和百色人民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增强学生对中国革命精神的认同感,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科书要体现国家意志,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革命传统类文学作品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革命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对语文学科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深刻领会教材中革命传统文化作品的编排意图,凸现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的引领、体验和传承,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牢记历史,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习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有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在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认知差异、教学过程、文本表达,充分发挥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优势,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爱国精神的滋养,从而弘扬革命精神、传承革命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