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白莲教与佛教、道教一样,作为一种宗教,它也拥有自己的专门经卷,这就是宝卷。同时白莲教是一种流行于民间下层社会的秘密宗教,所以其经卷也必然是秘密刊印秘密流行的,这又与正统的道藏、佛经有所不同。还因白莲教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所以在它的经卷中吸取了许多...  相似文献   

2.
新发现的两种《西游实卷》考辨陈毓罴一新发现的两种(西游宝卷),全名称是(佛门取经道场·科书卷)(以下简称(取经道场》)及(佛门西游慈悲宝卷道场》(以下简称(西游道场》,见王照远著(桂西民间秘密宗教)所收录的(魔公教经卷)①。它们是为了超度亡灵、祈福禳...  相似文献   

3.
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江南丝竹是中国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因其在流行区域、演奏风格、乐队编制及乐曲的选择上有独到之处而得名。江南丝竹是一种植根于民间的音乐形式,辛亥革命以后,在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上海地区得到了较大发展,当时成立有“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国乐研究社”等音乐组织。据称这些组织开始活动时把经常演奏的《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台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扳》等8首曲目写在牌子上,供人点奏,以后便形成了较有代表性的江南丝竹八大名曲。江南丝竹的演奏风格与江南水…  相似文献   

4.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许多是以口头流传的方式存在的.在流传中继承,发展、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面貌.如宝卷这种形式,从最初唐代寺庙里的俗讲,宋元讲经中的说诨经,到后来成为明清民间的宗教性说唱故事.江苏靖江的讲经宝卷,同其他明代宝卷一样,至少从明代中期开始,作为民间宗教做会中的说唱部分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一直发展到今天,成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沈大中 《寻根》2014,(1):14-18
秘密宗教的流布中国民间秘密宗教,是相对于公开合法存在及活动的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而言,是在少数成员中秘密传授的宗教。其教义和仪式一般都很神秘,且不外泄,多数宣扬劫难当头,要起来造反,因而被当局视为“旁门左道”“邪教”“异端”,并予以打击、镇压。  相似文献   

6.
汉文佛教大藏经虽是佛教文献的汇集,但里面有大量关于佛教外的宗教或思想流派的记述。这些内容多是佛教在批驳这些派别时间接地提及的。但是除了这些在论战中提及的内容之外,大藏经中亦有一些为数不多的所谓“外道”①文献被全文收录。《胜宗十句义论》和《金七十论》就...  相似文献   

7.
海波  王欣 《华夏文化》2010,(4):47-48
<正>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是由鸠摩罗什于姚秦弘始八年(406)译出的一部在中国佛教史上影响深远的大乘经典。在印度佛教史上,该经同样是初期大乘佛教经典中  相似文献   

8.
汤姆士·默顿(一九一五——一九六八)是西方一重要宗教思想家。他的研究多集中在基督教(天主教)传统的宗教思想。可是他在佛教思想方面也有研究,如他的书:《神秘主义与禅》 出之意外,最近又发现他对庄子的研究:《庄子之道》。读过他的作品的人都曾感觉到他的思想其实与庄子通灵。  相似文献   

9.
骆妍 《华夏文化》2023,(3):25-28
<正>《宋高僧传》由北宋僧人赞宁奉持编撰,是继慧皎《高僧传》、道宣《续高僧传》之后的又一部高僧总传。陈垣曾称此书“最精彩者为《习禅篇》”(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中华书局1962年,第40页)。禅宗是中国佛教创造和革新的产物,其思想原则和实践方式均由慧能奠定,因此关于慧能的研究占据了禅宗研究的重要地位。其中关于慧能生平考辨的相关研究成果不可胜数,但鲜见对慧能传记书写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销释真空宝卷》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销释真空宝卷》考辨喻松青《销释真空实卷》抄本一卷,三十年代和宋元刻的西夏文藏经同在宁夏发现,北京图书馆收藏。此宝卷不分品,全文约计七千言。前有《举香赞》及《开经局》。开卷略有缺失,《举香赞洧三段,缺第一段之“一。0好向皈依佛”七言渴语一首及小曲之前...  相似文献   

11.
梁涛 《华夏文化》2003,(3):23-26
一《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章是孔子陈述自己心路历程的重要言论 ,而其中“知天命”、“耳顺”等向来是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问题。对于“知天命” ,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理解 ,一种是宗教的 ,认为天命即天之意志和命令 ,如有学者说 :“我们可以说‘知天命’也就是知天的意志与定则而尊行之 ,这自然是主观与客观相互融合的知识 ,亦为行为的起点。故‘知天命’即应‘畏天命’ ,‘畏天命’就是随时谨慎小心 ,在行为上多作检讨。”①但如果这里的天是指有意志、有目的的主宰天 ,那么 ,它显然不符合孔子的原义 ,因为此一内容的天命是《诗》、…  相似文献   

12.
佛教自从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中国 ,便在中国得以传播 ,但其影响仍是有限的。直到进入魏晋南北朝 ,它才得以在更大范围、更多层次的人群中得以流播 ,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习俗与生活方式。究其原因 ,与佛教采取了正确的教化策略有着密切关系。在此 ,笔者试对佛教的教化策略作一浅探。一、攀附、影响最高统治者当时的佛教徒从大量的历史与现实事实中深深体会到 ,“佛不自佛 ,唯王能兴”(《广弘明集》卷十 ) ,“不依国主 ,则法事难立”(《高僧传·释道安传》)。也就是说 ,在王道政治主宰一切的中国古代社会 ,能…  相似文献   

13.
一对龙这种虚幻的灵异动物的崇拜 ,在中国源远流长。汉民族很早就有所谓的”四灵”信仰。《礼记·礼运》记载 :“何谓四灵 ,麟、凤、龟、龙 ,谓之四灵 ,”据考证 ,这四种动物很可能是原始社会几个主要部族的图腾 ,图腾制度衰弱之后 ,它们就变成了人们畜养动物时的保护神。西汉时代 ,五行学说盛起 ,四灵信仰与之结合 ,四灵也就变成了镇守天地四方的神兽 ,称为 :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 (也有作“西方麒麟”的 )、北方玄武 (在龟的基础上加上了蛇的形象 ) ,四方神兽的观念后来被道教和中国化的佛教吸收改造 ,在民间影响很大。民间龙崇拜…  相似文献   

14.
天地和合,万物共生,“和合”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追求和平、和谐、和睦的精神,在此影响下“和合神”信仰在民间诞生。“和合神”自古以来在中国民间受到广泛的尊崇,其家族庞大:一是宋时信仰广泛的万回;二是僧人寒山、拾得;三是信仰范围较小的“和合神”,如岭南地区的冼夫人和丈夫冯宝,《和合宝卷》中的路遥和马力;四是神话传说或道教文献中的“和合神将”。其信仰内涵也随着身份的不同而不同,有家人团圆、姻缘美满、发财利市等方面。至雍正敕封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和合神”受到官方认可,定于一尊。这四类“和合神”身份虽复杂多样,但都在神圣与凡俗之间来回转换,最后由民间神祇上升为官方正神。  相似文献   

15.
北朝的兴佛与灭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平 《华夏文化》2003,(3):9-10
北朝佛教 ,以北魏最盛 ,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魏书》中特增设《释老志》 ,足见佛教发展势头之大。魏道武帝拓跋建立北魏后 ,就把佛教定为国家公认的宗教 ,准许在中原地区继续流传。他是一位见到僧人都要施礼的皇帝 ,曾下诏建寺造像 ,又任命僧人法果为沙门统 ,令其统辖佛教徒。魏道武帝以异族出身而统治中原的广大地区 ,想借助佛教的社会作用 ,使自己由胡族之王的地位 ,达到凌驾于汉胡两族之上的君主地位。他的扶植佛教 ,可以说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佛教为了扩展势力 ,也主动与王权结合。北朝的宗教问题与南朝不同。南朝完全…  相似文献   

16.
信仰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情怀与科学动力 爱因斯坦在1940年纽约举行的“科学、哲学与宗教大会”上,讲过一句频频为人徵引的名言:“有科学而无宗教乃是跌足的科学,有宗教而科学则是失明的宗教。”然而爱因斯坦并不是宗教的信徒。他仅仅信仰“斯宾诺莎的上帝”,亦即对宇宙的终极本体,有一种个人的直观体验。在1930年出版的《我的信仰》中他曾论及:人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经验乃是神秘体验;一个不复有讶然好奇之感的人,不啻走骨行尸;正是这种神秘  相似文献   

17.
涂鸦:张扬个性的天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纽约时报》专门刊文介绍涂鸦以及一位留下“TAKI183”标志的年轻人德米特里(Demetrius)——一位送货员,“TAKI183”是他的绰号。这种以一种最简单的方式达到表现自己目的的行为,一下子在纽约甚至全美国流行开  相似文献   

18.
闽王信仰也就是对以王审知为主的固始籍入闽群体的信仰,是流行于福建、台湾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民间信仰。学界已有的相关成果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的研究,一是对王审知等人的入闽、开闽史实的复原性研究;二是将闽王信仰作为民间信仰的一部分而进行的宗教信仰性评析。以闽王信仰为直接研究对象的论文主要有:郑剑顺、冯志华的《闽王王审知的民间崇拜》,杨浩存的《略议闽王信仰的现实意义》,周建昌的《试论王审知的神化》,吴诗池、李秀治的《从“南陈北薛”悬案谈起——兼谈薛岭龙源宫祀王审知之谜》(均载何乃川主编,厦门薛岭龙源宫管理委员会、厦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编:《厦门龙源宫开闽王信仰研究文集》,香港:中国文化出版社,2008年),在视角上,没有过多地探讨闽王信仰在文化认同方面的内涵和意义。本文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对闽王信仰进行阐述,以探求其在豫闽台三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西藏地区就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文明,并且产生了绘画艺术,但大多为陶器几何图案及部分岩画,图案较为单一。佛教传人西藏后,作为宗教绘画艺术的主要形式——唐卡应运而生。唐卡是用彩缎装裱成的一种卷轴画,据五世达赖《大昭寺目录》一书记载:“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画了一幅白拉姆女神像,后来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在塑白拉姆女神塑像时,作为核心藏在神腹内。”  相似文献   

20.
评剧漫谈     
王春斌  胡振华 《寻根》2007,(3):136-141
评剧是我国戏曲百花园中一朵靓丽的奇葩,是由流行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县、滦南县、迁安、玉田、三河及宝坻(今属天津)一带农村的曲艺莲花落发展而成。从冀东民间演唱“莲花落”衍变发展为“评剧”(俗称“唐山落子”、“蹦蹦戏”),经过了“莲花落”、“拆出戏”、“平腔梆子戏”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