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主持人说     
“献丑”需要一个场景,可以在戏曲舞台上,可以在某个场合中,也可以在特定环境下。有的人“献丑”是自谦;有的人"献丑"是炫耀;有的人"献丑"是无奈。在人生舞台上,什么是“丑”?怎样“献”?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们选取以下三篇呈现给大家,孰优孰劣,  相似文献   

2.
导语:尊重,是挂在脸上的一抹真诚的微笑,是在他人发表不同见解时的虚心倾听,是为别人付出了努力而获得成功时的鼓掌。尊重他人,看似只是一味地奉献自己,其实,在奉献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来自他人的尊重。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重人者人恒重之。”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没有了尊重,生活就缺少了温情,社会就缺少了和谐、  相似文献   

3.
“人”字有两笔,从古到今,没有简化过。一个人只有为集体、国家和他人做奉献,这个“人”字才写得完整。  相似文献   

4.
凡事掌握好“度”最为难。真理过了头就成为谬误。学生政治思想工作中有很多方法和手段,有的人运用起来驾轻就熟,效果很好;有的人使用时却总是别别扭扭,收效甚微,甚至效果相反。很多方法,离开了“度”,孰优孰劣就难以评说。下面择其要者,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实验名称]研究“他人优点”的性质。[实验目的]!探索“他人优点”分别与“忽视”溶液、“发现”溶液、“欣赏”溶液反应所生成的“物质”。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优点,有的诚实守信,有的乐于助人,有的思维敏捷,有的沉着冷静,有的能歌善舞,有的妙笔生花……但是,大多数人往往只看到他人的缺点,而忽视他人的优点。本实验将借你一双发现并欣赏别人优点的慧眼,使之一步步变得完美。[实验用品]!三支大试管、“他人优点”颗粒、“忽视”溶液、“发现”溶液、“欣赏”溶液。[实验步骤]1.将等质量的“他人优点”颗粒分别置于三支大试管中。2.向三支…  相似文献   

6.
戴勒斯·李奇提出的大能力的第七条是“关怀”。“关怀”,很好理解,就是关怀别人。换句话说就是对别人要有爱心。一、拥有“关怀”便能拥有健康的人生前几年,一曲《爱的奉献》响彻神州大地,激起多少人心潮澎湃。关怀他人,奉献爱心,已经  相似文献   

7.
“痴人”段雨仔有的人自诩为智者,从不吃亏;有的人甘当“痴人”,只图奉献,段雨仔属于后一种人。作为永新县高溪乡泥金村里的公办教师,你可能是眼下中国条件最差,待遇最低,也最不起眼的山村教师中的一员。从23年前,你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起,便常被一些人视作走入...  相似文献   

8.
Life与Living     
关于人生的索取与奉献,曾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这样说,“WemakealivingbywhatWe'get,butwemakealifebywhatwegive.”是啊.评价一个人的成功与伟大,就是要看他为社会、为他人做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想啥”实例孔子说:“四十而不惑。”对芸芸众生来说,这又谈何容易!有的人此事不惑而彼事惑,有的人此时不惑而彼时惑;有的人年纪轻轻就能够大彻大悟,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执迷不悟;还有人自以为不惑,其实只是把思想的权利交给他人去支配了。中国人重视“不惑”,殊不知,  相似文献   

10.
提高公民素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然而,当前青少年的素质现状却令人堪忧。如有的学生把考试作弊视为“有招数”、“机智灵敏”,并向他人津津乐道;有的学生把说脏话自诩为“能说会道”而得意;有的学生把造谣诽谤他人看作是“最开心、最有意思”的事而幸灾乐祸;有的学生把顶撞或辱骂老师视为“有个性,有棱角,不平庸”;有的学生把撒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篇饶有情趣的作文。文章围绕“弟弟的家庭作业”展开。“家庭作业”共有四道题,“弟弟”都做了答案。只是“我”(哥哥或姐姐)对这些答案并不满意,有的则不同意,也有不理解的。借助文章,作者又把这些题目和答案呈现在读者面前,让那些做老师的,做父母的,包括所有做长辈的,都受到考问。对于同样的问题,少年儿童同成年人往往有不同的答案。是是非非,孰对孰错,值得每个人深入思考,并从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2.
爱的教育     
爱是人性的基石,道德的根基,是一个人的修身之本、立业之基,是“人之为人”的起点。爱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共通的情感。爱心是这种情感的载体。心中有爱的人仁和宽厚,充满同情,乐善好施,扶贫帮困,见义勇为,他们爱自己、爱他人、爱身边的一切,爱人世间的万事万物。只有懂得爱的人,才可能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爱。爱是人类共同共通的情感,是推动社会进步、世界和谐与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因。《论语》中多处讲到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是指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奉献等利他的社会态度派生出来的行为。目前,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却在逐步丧失,表现在对他人缺乏同情心、冷漠、嫉妒、不满、自私、不愿与人合作、不愿帮助他人、害怕别人超过  相似文献   

14.
个性因素俗话说“人心不同,有如其面”,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谓个性,是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带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在行为上表现为一定的模式,能为他人经常感受到,而且,在类似的情况下,一般能为他人所预测。例如,有的人暴燥,有的人沉静,有的人开朗豁达,有的人心胸狭窄,有的人勤劳勇敢,有的人胆小怕事。不同的人带有不同的个性色彩。哪怕是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同一阶级,同一年龄阶段的人,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心理面貌。在小说《红楼梦》中,众多的人物,每个都有鲜明的个性,王熙凤说的话绝不会从林黛玉嘴里讲出来。这正是作者在人物刻画上的高明之处。为什么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人们会有个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引用了陶潜的诗:“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对这四句诗有各种解释,有的解释为:“亲戚们有的余悲未尽,别人却已唱起歌来了。死去的人还有  相似文献   

16.
“孰”是一个表抉择的疑问代词。这种抉择,可以是“众中择一”。如:“弟子孰为好学?”(论语·先进)“事孰为大?”(孟子·离娄上)也可以是“二者相比”。如:“师”与商也孰贤?”(论语·先进)“礼与食孰重?  相似文献   

17.
“感动”、“宽容”这两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但对这两个词的体会各不相同。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有的人一方面惊呼“世风日下”、“真情难得”,另一方面又视“感动”为幼稚、“宽容”为懦弱。于是乎,他人的真诚关心、帮助,就当成“别有用心”,他人的宽容、忍让就显得“和蔼可欺”,于是乎,人与人之间就少了真情付出,就有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有了为芝麻小事或一句无意之言互不相让、“寸土必争”之事的发生。每每看到这种情况,一种悲哀与失落油然而生,何至于此?何苦于此?  相似文献   

18.
我们应该学会赏识、赞美他人,努力去挖掘他人的闪光点。同是一棵树,有的人看到的是满树的郁郁葱葱,而有的人却只看到树梢上的毛毛虫。为什么同样一件事物,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原因就在于有的人懂得赏识、赞美,而有的人只会用挑剔、指责的眼光看待事物。一名记者曾作过一次调查:经常赏识他人,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读了《崇尚真善美,学做诚信人》这本书,那一句震动人心的话,一句高尚品格的话:“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多讲些奉献,少讲些索取,多为他人着想,少考虑个人得失,才能成为品德高尚、精神充实的人。”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青年人寄予厚托、充满希望的话。首先,当我看了《崇尚真善美,学做诚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在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在我们社会里,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为他人服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既是服务员,又是顾客;既要“伺候人”,又要让人“伺候”。每个人既能感受到“人人为我”的温暖,又要有“我为人人”的真诚奉献。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招待所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扩大,它已成为学校后勤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此,提高高校招待所的服务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