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教育是贯穿人生命发展全过程的终身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将生命教育有机融入学校各学科教学中,可以把知识的课堂变成生命的课堂,更好地引导和帮助青少年"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对中学生教育教学融入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如何实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缺失事件近年来不时现身媒体。关注生命并进行生命教育成为中国新时期青少年教育的必然走向。分析当前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薄弱的原因并提出进行生命教育的方法和措施,对开展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的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唯一载体。生命的存在有其重要意义,如何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是青少年教育中尤为重要的内容。生命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学会认识生命、探讨生命的价值,特别是通过珍惜生理生命,提升内涵生命、超越生命的认识境界;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分析青少年中存在的漠视生命的现象,探寻生命意义教育的规律,为青少年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及伤害他人事件时有发生,部分青少年不珍视生命的价值,缺乏正确的生命观念,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提出对青少年加强生命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及伤害他人事件时有发生,部分青少年不珍视生命的价值,缺乏正确的生命观念,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提出对青少年加强生命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并存,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生命价值观的认识和选择产生迷茫和困惑,以致在行为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自杀现象的不断发生,犯罪低龄化趋势等.如何有效地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和对待自我生命,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解决好自我内在发展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即解决好自我生存与发展问题,作者认为,加强对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教育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的生命价值观影响着青少年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决定着青少年未来的不同发展方向.基于此,呼吁在我国中小学应大力加强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目的在于通过对青少年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传授,让他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一定认识,珍惜和珍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从而促进青少年生理、心理、社会性、灵性全面均衡地发展。笔者在哲学与人生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渗透生命教育方面进行一些尝试,旨在通过生命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观,使学生尊重生命、珍膳生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的青少年中呈现出漠视生命等现象,对当代教育提出了无情的挑战。重视生命关怀教育,不但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课题,也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生命教育滞后,导致青少年中非正常死亡呈上升的趋势。因此,探讨生命关怀教育的科学模式,使之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我国当代教育的一项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生命观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激发其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的教育,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引导和促进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文针对目前初中生生命观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如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0.
汤元军 《培训与研究》2007,24(2):104-106
生命教育应以敬畏生命的理念为指导,引导青少年确立“敬畏生命”的道德信念。没有对生命的敬畏,就没有生命教育。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敬畏生命视野下的生命教育要求敬畏死亡,只有敬畏死亡,才能敬畏生命。生命教育中要引导青少年正确地认识生命与生活的关系,不区分生命与生活的生命教育不可能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也必将消解生命教育的问题意识和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归结了近年来发生的触目惊心的青少年自杀、青少年暴力案件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引导他们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培养他们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十年来青少年死亡事件的频繁发生,提出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并阐述了生命教育的起源、内涵,语文这门学科的学科特点、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生命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的密切关系,并着重分析说明了生命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从而使广大教育者在教学中能有效落实生命教育,激发学生尊重生命、追求生命价值的激情,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的自杀率呈急速上升趋势,加强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势在必行。学科教学是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笔者的具体实践,阐述如何在初中生物课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十年来青少年死亡事件的频繁发生,提出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并阐述了生命教育的起源、内涵,语文这门学科的学科特点、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生命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的密切关系,并着重分析说明了生命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从而使广大教育者在教学中能有效落实生命教育,激发学生尊重生命、追求生命价值的激情,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青少年漠视生命、性格扭曲的现象日益增多,反映出当前青少年生命意识的淡薄和生命教育的缺乏。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现实意义以及实施途径,主要包括: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增强青少年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把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全国中小学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达到16000多人,校园安全涉及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多种。校园中如何开展生存教育,让青少年学生走出死亡的阴影,也对我们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本文从生存德育的含义出发,针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生存德育的实践进行了探索:从统一师生思想,感悟生命的意义;开展主题实践,体验生存的策略;整合教育资源,构建生命的大伞等三个角度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青少年生命意识的现状和开展生命教育的情况,为青少年生命教育提供现实依据,本文以广州市某中学在校初中生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的生命意识总体强烈,但仍有缺失;对生存能力有一定的认识,但生存技巧明显不足;对生命教育有一定的认识,但十分有限。生命教育的实施需家庭、社会和学校大力配合:家庭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摇篮,学校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关键场所,社会的关注可以让生命教育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郑静 《文教资料》2008,(4):90-91
世界如果缺少了生命,将是一个残缺的世界.教育如果缺少了生命,将不能称其为教育.生命价值是创造一切价值的基础.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忽视人的生命及其价值,仅以片面的发展代替生命的整体发展.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不平衡,使一些青少年陷入精神迷惘和意义危机之中,青少年自杀、暴力事件时有所闻,情感冷漠与心理脆弱更是教育界经常提及的话题.因此,教育青少年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创造有意义的生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缨 《广西教育》2008,(36):34-36
生命教育是贯穿人生命发展全过程的终身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将生命教育有机融入学校各学科教学中,可以把奏帜的课堂变成生命的课堂,更好地引导和帮助青少年“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明.。本文对中职生计算却教育教学融入生命教育的必要陛及如何实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青少年自伤、伤人事件的频发,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社会环境复杂的今天,更要思考如何引导和帮助职高学生树立“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价值观,使职业教育更好地履行生命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