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一、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首先,资本主义生产劳动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01~202页)这种物质变换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么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同上书,第205页)这“是人类生产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同上书,第209页)是“生产劳动一般”。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并不改…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在拙作《关于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几个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82年第5期)、《也谈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学说——与徐节文同志商榷》(载《经济研究》82年第10期)等文中提出: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方法,生产劳动的根本标志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赋予劳动的社会形式规定性;劳动内容是社会形式规定性的物质承担者;从社会形式规定性和劳动内容两重见地考察,是理解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关节点之一。马克思的上述理论方法,是在继  相似文献   

3.
无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生产劳动过程中活劳动的支出,都是人以自身的活动,借助于劳动资料来实现的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其结果都是将人的活劳动物化在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上。因此,这种劳动是人类为了生存并延续后代所必需的。这种劳动,也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如果整个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末劳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前三卷以及《资本论》手稿中,多处论述了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问题。尤其是在《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在深刻剖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的基础上,首次以社会生产关系为标准,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作了区分,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实质,并对未来社会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作了阐述,从而创立了科学的生产劳动理论。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对当今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并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产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创立,经过了长达20年的艰苦探索。为了全面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在这一理论的形成中,经历了初步探讨阶段、系统研究阶段和最终确立阶段。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考察的资本主义生产劳动范畴不存在由抽象上升到具体陈振羽经济学界流行着对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研究方法的错误认识,认为马克思考察的资本主义生产劳动范畴存在着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由此把非物质生产的劳动说成也能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一、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前科学时期的劳动观是建立在人本主义逻辑分析之上。科学时期的劳动观主要表现为:一是基于唯物史观,对一般社会形式下现实物质生产劳动人类学意义的考察;二是在剩余价值理论之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科学批判。两个时期的劳动观都贯穿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批判路径:人本主义批判路径、劳动解放路径、资本逻辑超越路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扩展劳动外延而将用户消费活动纳入“数字劳动”范畴,或简单否认用户消费活动的劳动属性,抑或认为一切“数字劳动”均具有生产性,都不是认识“数字劳动”生产性问题的正确路径。我们有必要运用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对此进行更细致的剖析。基于马克思对生产劳动一般(生产使用价值)、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创造剩余价值)和表现出生产性的非生产劳动(不创造剩余价值,但构成占有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的区分,可以得知:用户消费活动虽然构成数字资本的增殖条件,但不是劳动(从而不是生产劳动);投入流通领域的数字劳动是表现出生产性的非生产劳动;作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参与物质生产的数字劳动是生产劳动。这种区分有助于我们批判地理解数字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9.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应如何划分是政治经济学有史以来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只有在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理论的基础上,正确掌握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理论研究的方法论才能获得较好地解决。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理论,是从劳动的共性与特性的统一中建立起来的。马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为依据,紧密结合当代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对我国经济学界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争论的几个焦点问题,阐述了作者自己的新认识。这些问题是:(1)关于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2)一般生产劳动概念必须扩大,但不能任意扩大;(3)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概念的问题,一些文章从理论上作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学习后颇受启发,因此,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参加这一讨论。马克思研究生产劳动理论是与制定剩余价值理论同时进行的。他认为“生产劳动不过是对劳动能力出现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具有的整个关系和方式的简称。但是,把生产劳动同其他种类的劳动区分开来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种区分恰恰表现了那种作为整个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从价值增殖过程的观点得出的生产劳动定义剖析陈振羽经济学界长期流行着对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的重大误解,认为非物质生产的劳动即服务劳动也可以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会有这种看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误解了马克思从价值增殖过程的观点得出的生产劳动定义①。我...  相似文献   

13.
自一九六二年到现在,我国学术界围绕着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划分问题展开了一场历时二十几年的争论,人们观点分歧很大程度发生在对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的理解上。为此,正确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就成为我们科学地解决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划分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哈特和奈格里强调了福柯的生命政治理论的生产性维度,从生命政治的视域去考察意大利自治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非物质劳动理论,从而形成了生命政治生产理论。生命政治生产就其表现形式来说,主要表现为非物质劳动,这种生产不仅生产出商品,还生产出主体和社会关系等。主体问题是联结生命政治和非物质劳动的关键节点,正是基于对主体问题的思考,哈特和奈格里才在生命政治理论和非物质劳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生命政治生产理论。哈特和奈格里通过对新的生产形式即非物质劳动或生命政治生产的考察,试图寻找新的革命主体并重新构建一条不同于马克思的实现共产主义的路径。从最根本的立论原则和方法来看,他们的生命政治生产理论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今天,在纪念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高兴地看到:马克思和他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系统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揭示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科学原理,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传播和运用,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效,显示了它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教师劳动的性质问题,近几年学术界进行过热烈的讨论。其中一种意见认为,教师的劳动是生产精神产品的,不创造价值,因而是非生产性劳动;另一种意见认为,教师的劳动是培养训练劳动能力的,因而能够满足劳动者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所以是生产性的劳动。然而,根据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我们认为:研究一种劳动的经济性质,应该从这种劳动的具体形态和内容的一般规定性(即劳动所表现的形式,劳动力耗费的具体途径和结果)和这种劳动的社会方式的特殊形式规定性(即劳动借以实现的社会形式和劳动反映的生产目的)两个方面综合地考察。因而,教师的劳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论述的生产劳动有两种含义.生产劳动一般含义即撇开特定社会性质,能够创造出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或者能够使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得以完成的劳动过程.以此为标准,纯粹的服务不是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生产劳动的特殊含义是反映特定生产关系的劳动,以此为标准,纯粹的服务是生产劳动,创造价值.但这个价值,已经不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原来意义上的价值了.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我国经济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场讨论是我国学术界自六十年代以来对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研究的又一重大推进。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在马克思这一重要理论的许多方面,学术界还远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讨论中的许多问题,是任何一个经济理论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这些问题在我们当前研究如何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进行工资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理论时,又一再地涉及到。本着学术研究“求异存同”的精神,本文拟谈谈自己的一些考虑,以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9.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科研以及与从事教育有关的劳动,我们称之为教育劳动。当今,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本文试从教育劳动对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个角度谈几点浅陋看法。教育部门是社会再生产部门,教育劳动是社会生产劳动。传统观点认为,教育部门是非物质生产部门,教育劳动是非生产劳动,其理由是教育部门不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部门,教育劳动不是直接的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这是单纯直观地从直接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分析得出的结论。但是,从社会再生产这个大系统来分析,从生产力诸要素的有机结合来分析,就…  相似文献   

20.
学校引入生产劳动,我们可以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历史中看到,它既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又是被压迫的贫苦人民的需要,因此,它是马克思提出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本质属性和根本内涵。但是,有的学者认为:“现代学校的目的、内容、方法都是为培养现代生产者服务的”,“它天然地是和生产劳动联系和结合在一起的”,于是认为马克思指出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