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英国荒岛文学源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国荒岛文学的形成 ,与英伦三岛的地理位置、英国的殖民发展史以及英国人的冒险精神密切相关。因此 ,荒岛自然而然地成为英国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主题。从 16世纪末期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到 17世纪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 ,从 19世纪R·M·巴兰坦的《珊瑚岛》到当代作家威廉·戈尔丁的《蝇王》 ,英国文学史上产生了一系列以荒岛为题材的文学作品 ,我们称这类作品为荒岛文学。然而 ,荒岛文学并非宣传藉荒岛来寻求逃避社会的处所 ,荒岛只是一种载体 ,是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它们或是表现人与自然的冲突 ,或寻求一种改造社会的手段 ,或宣传作者的社会、政治和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2.
英国文学史上产生过一系列以荒岛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荒岛文学的出现,与英伦三岛的地理位置,及英国人的冒险精神密切相关,英国荒岛文学的长期持续繁荣,则是由其国家的社会政治背景所决定的。荒岛虽是现代社会之外的另一去处,但荒岛文学并非宣扬藉荒岛寻求逃避社会的处所,反而带有明显的社会功利性。从莎士比亚的《暴风雨》,至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至巴兰坦的《珊瑚岛》和当代的戈尔丁的《蝇王》,这些有代表性的荒岛文学作品,均具有差异性和阶段性,同英国文学思潮发展的不同时期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3.
夏雅君  杨健 《英语辅导》2010,(3):225-227
在英国文坛,荒岛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从《鲁滨逊飘流记》到《蝇王》,英国文学史上产生了一系列以荒岛为题材的文学作品。随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这三部荒岛经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重新审视历来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以大航海时代为崭新视角,从征服海洋、荒岛、异族和自我四个方面去解读海洋文学《鲁滨逊漂流记》中资本家所具有的征服意识。英国四面环海的独特地理优势以及新航道的开辟,造就了一批新兴资产阶级,他们有着剥削和掠夺的本性,并企图征服全世界的野心。同时也褒扬了鲁滨逊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百折不挠的拼搏意识以及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取其精华,将其精神财富转化为青年大学生学习借鉴的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5.
吴明善 《英语辅导》2002,(11):28-28
在英国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一个土人被流落荒岛的鲁滨逊拯救。他没有姓名,鲁滨逊就叫他Friday,因为他是在星期五这一天被救的。  相似文献   

6.
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辛格顿船长>等作品具有鲜明的"荒岛文学"特征,即作品都有远离人类社会的大背景,里面人物都有独立生存的思想,主角都在他们所处的恶略环境中追求生存和发展,谋生的手段都是依靠他本人的劳动和奋斗等.而<摩尔·法兰德斯>等城市题材作品也具有荒岛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英国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一个土著人被流落荒岛的鲁滨逊拯救。他没有姓名,鲁滨逊就叫他Friday,因为他是在星期五这一天被救的。  相似文献   

8.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描写主人公鲁滨逊出海并一人在荒岛上生活的小说。鲁滨逊是他时代的代表,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18世纪英国的景象。18世纪的英国推崇理性的启蒙主义,这在宗教方面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9.
《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当代作家斯蒂芬·金1982年的一部励志的监狱题材艺术精品,并被成功改编成电影,主人公安迪"无辜入狱""改造监狱""逃离监狱"的救赎之旅恰好完成了"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在1719年创作的荒岛历险小说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登岛""改造荒岛""离岛"的荒岛三部曲。从互文性视角来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隐喻的"荒岛模式",分析这种经典文学作品模式对于人物形象的艺术刻画,及对美国社会、民族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呈现。  相似文献   

10.
英伦三岛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荒岛文学。在这些以荒岛为题材的作品中,主人公因种种特殊的原因而被迫流落孤岛,继而展开一系列神秘离奇或是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其中,《鲁滨逊漂流记》和《蝇王》这两部作品可谓是影响最大。在这两部小说中,那些看似远离人间烟火的荒岛情节背后却都折射出鲜明的时代风貌和特征,体现出深刻的现实意义。荒岛,非但不是作家寻求逃避社会现实的处所,相反地,它们恰恰是作家藉以抒发对时代深沉思考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库切在小说《福》中以苏珊·巴顿作为小说的第一叙述者,创造了一个女性叙述者形象,对西方经典《鲁滨逊漂流记》中的荒岛英雄故事进行了创造性还原。苏珊·巴顿不仅因其女性叙述主体的身份而给男性文本《鲁滨逊漂流记》平添了女性视野和女性话语,而且不同于传统女性,是一个具有女性主义自觉意识的独特形象。苏珊·巴顿面对命运作出自由选择,身处荒岛困境不断质疑传统观念,最后从渴望言说到自觉发声,实现了对男权秩序与绝对价值观的跃起反叛。因此,苏珊·巴顿是一个具有超越性的女性形象和自觉的女性话语者。  相似文献   

12.
荒岛文学是英国文学史上一类独特的文学传统,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是英国荒岛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对英国荒岛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试从情节创新与主题发展的角度来分析这部作品对英国荒岛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1719)中,主人公鲁滨逊在英国资产阶级大规模殖民扩张的大背景下,与传统群体关系日益疏离.其中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殖民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鲁滨逊对"家"的理解.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家"在鲁滨逊看来显得微乎其微,另一方面,他与他的"荒岛之家"又表现出了特殊的亲密.鲁滨逊所谓的"家"并不是以感情纽带定义的,而是以他是否能成为自己的主人、控制一切的操纵者而定义的.  相似文献   

14.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讲述的是一个冒险出海并流落荒岛的故事。小说出版于1719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该小说因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简单的语言而备受读者的喜爱。同时,它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誉盛名。该文通过对比《鲁滨逊漂流记》的两个中译本--徐霞村译本和郭建中译本,探讨两个译者在各自译本中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及原因。  相似文献   

15.
姚颖 《海外英语》2013,(15):158-159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讲述的是一个冒险出海并流落荒岛的故事。小说出版于1719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该小说因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简单的语言而备受读者的喜爱。同时,它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誉盛名。该文通过对比《鲁滨逊漂流记》的两个中译本——徐霞村译本和郭建中译本,探讨两个译者在各自译本中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及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朋友四型     
一个人命里不见得有太太或丈夫,但绝对不可能没有朋友。即使是荒岛上的鲁滨逊,也不免需要一个"礼拜五"。一个人不能选择父母,但是除了鲁滨逊之外,每个人都可以选  相似文献   

17.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代表作品,也可以说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对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甚至对整个世界的现实主义文学来说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也被翻译成多个版本成为很多国家中小学教育中的必读书目。《鲁滨逊漂流记》是作者笛福以真实的故事为灵感,结合自己海上生活的经验,在人物刻画和情节叙述上融入了对社会现状的感受,并在文中体现了航海时代的冒险和开拓精神。出色的描写和丰富的情节让这部小说有着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因此分析《鲁滨逊漂流记》,对整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探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描写主人公鲁滨逊出海并一人在荒岛上生活的小说.鲁滨逊是他时代的代表,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 18世纪英国的景象.18世纪的英国推崇理性的启蒙主义,这在宗教方面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19.
丹尼尔·笛福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创者之一.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摆脱了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把文学从华丽典雅的殿堂或虚构荒诞的迷宫拉到现实生活中来,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英国"真正资产者"的著名艺术典型,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发展时期的奋发进取和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20.
陈颖 《现代语文》2006,(12):76-76
人性在怎样的环境下才能赤裸裸地真实显露出来,这是西方作家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众多的作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了“荒岛”,借“荒岛”来表现人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荒岛”提供了一个展现真实人性的平台,在“荒岛”上没有明社会中的种种诸如法律、社会舆论这样的制约因素,人们可以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因而能彰显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比如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蒂森的《金银岛》等。本则重点谈谈《唐璜》与《蝇王》中的“荒岛与人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