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琳 《文化学刊》2013,(5):171-181
"Emotional Distress",可以译为精神痛苦,在英美侵权法中是指加害人的故意或过失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恐惧、惊吓、悲痛、愤怒等心理伤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权益的关注日益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英美法中精神痛苦损害赔偿存在于故意侵权和过失侵权的判例中,通过研究故意侵权精神痛苦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选取直接受害人为研究视角对于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回亚茹 《文化学刊》2023,(2):128-131
以文本形式记录文化遗产源流变迁是文化保护传承方式之一,著作权语境下商业出版独创性原则与文化遗产史料整理原真性、完整性原则存在一定张力。司法实践中涉案作品兼有同一文化遗产史料素材与独创表达,被诉侵权行为兼具营利性出售与公益性展示双重属性。现行法律对此并无特殊规定,而司法实践在侵权认定与责任承担方面基本达成统一标准。建议将相似表达来源于公有领域或其他在先作品明确为法定抗辩事由,并通过设置补偿金制度、完善判赔标准等方式缓和在先权益保护与在后使用自由之间的关系,妥善划定著作权制度保护界限。  相似文献   

3.
论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的移植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越  刘丹丹 《文化学刊》2011,(4):119-124
惩罚性赔偿制度起源于英国,并在英美法系国家得到了长足发展。我国早期并未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法制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惩罚性赔偿制度最终在我国得以确立。由于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范围过小、赔偿数额标准僵化和主观成立要件不合理等原因,因此导致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现行法律规定并未发挥实际功效,也使得在一些恶意侵权案件中不能够真正达到惩罚加害人、保护受害人的目的。本文在扩大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赔偿数额弹性化以及主观要件合理化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对该制度加以完善,提高该制度的效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日渐得到满足,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随着人们维权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面对侵犯著作权的现象,原创者们也逐渐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著作权虽为私权性质,但也具有公权利的意义,在维护原创者创造的更大社会利益的同时,如何认定作品的独创性与侵权问题值得探究。本文将以琼瑶诉于正案为例,结合案例思考著作权中的作品独创性与侵权作品认定等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村体育是实现全民健身的重要形式。随着农村体育运动形式的多样化,在此过程中所发生的体育侵权行为也呈现出复杂多样性,因此,适用何种归责原则来进行侵权的责任认定成为妥善处理该类纠纷的核心。本文从农村体育侵权的界定和特殊性出发,分析了农村体育侵权的构成要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村体育侵权归责原则的具体适用,以期保障受害人得到合理的赔偿。  相似文献   

6.
金涛  曲哲 《文化学刊》2011,(4):169-172
本文从近期部分中国作家针对百度文库侵犯著作权的集体维权事件出发,对网络中介服务商的法律地位、作用及著作权侵权责任进行辨析,提出网络著作权集体管理、著作权补偿金制度、技术保护模式、版权合作模式等网络著作权问题未来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陈慧君 《职业圈》2007,(11X):69-70,35
工伤赔偿救济从一元制向二元制发展,形成了工伤保险赔偿与侵权赔偿并存的局面。现行法律却对工伤赔偿法律适用问题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适用不一,严重影响了法律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8.
陈慧君 《职业圈》2007,(22):69-70
工伤赔偿救济从一元制向二元制发展,形成了工伤保险赔偿与侵权赔偿并存的局面.现行法律却对工伤赔偿法律适用问题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适用不一,严重影响了法律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雇员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的途径,既有工伤保险法的救济模式,也有侵权行为法的救济模式,因而其归责问题也就存在二元性.不能将工伤保险法的适用规则,完全套用到侵权法中去.当雇员遭受工伤需要民法救济的时候,应当适用具有民法调整特点的侵权行为法,在这个法律部门中寻找适合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0.
王兆惠 《职业圈》2008,(23):69-70
现代雇员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的途径,既有工伤保险法的救济模式,也有侵权行为法的救济模式,因而其归责问题也就存在二元性。不能将工伤保险法的适用规则。完全套用到侵权法中去。当雇员遭受工伤需要民法救济的时候。应当适用具有民法调整特点的侵权行为法,在这个法律部门中寻找适合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1.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是我国著作权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平衡作者、使用者以及社会公众利益的规则。网络技术的发展给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带来巨大挑战。我国著作权法应从合理使用制度立法模式的改革和部分合理使用向法定许可转换等方面进行完善,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网络传播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国栋 《文化学刊》2010,(4):118-123
违法确认导致当前行政赔偿诉讼制度存在着诸如前置程序被边缘化、诉讼程序低下化以及行政赔偿诉讼对行政诉讼的附庸化等弊端。《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废除了违法确认条款,建立了行政赔偿诉讼类型之雏形,为我们发展和完善行政赔偿诉讼制度,充分发挥它的功能提供了可能与契机。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在诉讼当事人、法律适用、证据制度、诉讼判决方面进行相应改进,以便真正建构行政赔偿诉讼类型。  相似文献   

13.
张玉玉 《文化学刊》2023,(2):165-168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然成为当代最为普遍的办公工具,计算机用户的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计算机软件侵权问题也在逐年攀升,我们不得不将重点放在用户的权益保护上,因此,如何有效判定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方法,是我们现如今应当分析的问题。由于计算机软件本身专业性较强,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也就可能较为复杂,所以在法院实践中,识别计算机软件的问题一直很困难。这个问题不仅困扰到软件的使用者,还影响到开发者;本文将从计算机软件侵权问题的认定依据和标准等方面,对该领域著作权完善问题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电视具有互联网与电视机播放终端的双重属性,因而导致其涉及的著作权问题更加多元化。厘清互联网电视的本质与运行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侵权行为进行归纳可知,相较于直接侵权,间接侵权行为带来的一系列著作权保护问题给现行立法带来更大的挑战。因此,完善著作权间接侵权的规制体系,同时在立法与司法解释中规定设备提供者的技术中立义务、通知义务以及合理审查义务等,才能有效保障相关权益,为互联网电视产业发展营造健康有序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德国<饭对限制竞争法>第七次修订前后关于损害,赔偿主体问题的立法发展和理论研究进行了探讨,重点分析争议较大的市场相对人的请求权主体资格,以待为我国今后完善反垄断民事损害赔偿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虚拟财产纠纷在现代化社会中形态复杂。以往研究多以侵权救济路径为主,并结合举证责任倒置的方法完成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救济。这种脱离网络服务合同本身的救济路径会增加原告诉讼上的不确定风险。构建以违约救济路径为主的虚拟财产救济机制并在违约责任中增加精神损害赔偿内容,是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7.
《文化学刊》2011,(6):20-20
荆喧在《河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一期撰文指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对传统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内容和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日益严重。网络著作权保护面临相关网络著作权保护制度缺失、网络著作权保护的平衡原则有待确立以及网络著作权保护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施行的《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三条首次从法律的层面规制了不必要的检查行为。该法弥补了过度医疗在法律上的空白,缓解了紧张的医患关系,但还存在着规定不具体、定义简单、界定不清、可操作性差等不足之处。本文拟通过对过度医疗侵权问题的认识展开论述,在立法、相关制度和司法方面为我国过度医疗侵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法律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9.
各国学界对于动机错误的可撤销性之争主要分为一元论与二元论。其中,德国为二元论学说的代表国家。我国在动机错误的认定方面多承袭于德国的二元论学说,认为动机错误并非是意思与表示的不一致,而是属于真正的"错误",原则上不应允许其撤销。但动机错误中的性质错误,则被拟制为意思表示项下的内容错误,使其具备可撤销性。而我国重大误解条款因其规定过于模糊,致使其在适用过程中依赖法官的主观价值判断,从而导致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时有发生。一元论和二元论各有其优点,我国可以将二者予以结合并借鉴其优点,在二元论的基础上,对作为例外情形出现的可撤销的动机错误适用一元论,并对其进行列举。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一起发生在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的案例进行了评析.法院以客运公司违规在高速公路上下客的行为为由,认定该客运公司应该对该乘客在下车后行走在高速公路上时遭遇的交通事故承担责任,客运公司与肇事车辆构成对受害人的"多因一果"侵权.笔者不同意法院的观点,笔者认为客运公司违规下客行为与乘客的损害后果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客运公司不应该承担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