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如火如荼的当代艺术感召下,陶醉于意象造型和笔墨程式里的中国传统绘画,也在艺术新思潮中重新认识自己。近几年来,席卷全国的“造派”运动,促进了有着悠久历史的吴门画派的当代定位,一种建构于当代绘画图式之上的新画风悄然形成。从建构绘画风格的图式角度,解读“新吴门画派”的语式结构和历史成因,可以从理论上厘清历史和现代、形式与风格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作为康巴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藏族绘画艺术流派,德格八邦噶玛噶孜画派正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艺术价值。从建立画派至今,噶玛噶孜画派经过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并伴随各时代的文化变迁不断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在传统的寺庙、师徒传承基础上出现更多的传承方式和途径以便在适应时代的大文化环境下继续弘扬画派精髓。作为宝贵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八邦噶玛噶孜画派的传承情况依旧不容乐观,需要自身的更大发展和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绘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博大的文化渊源,精深的艺术内涵,与欧洲绘画艺术一同成为世界绘画艺术宝库的经典珍藏。随着西方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渗透和发展,现代青少年知道《蒙娜丽莎》的多过《李白行吟图》,  相似文献   

4.
王振冬 《文教资料》2012,(4):82-83,87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画风传承画派渐成,其中也有革新和突破。明代中期的写意花鸟画画风放逸,讲究笔墨情韵,无论在美学思想还是表现形式上都臻于成熟。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以"明四家"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在沈周的绘画中所体现出的追求生命内涵,讲究趣味的艺术语言,影响和启发了与他同时代以至后世的花鸟画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沈周对水墨写意花鸟画发展的进程具有革新意义,对后世影响极大,花鸟画的发展从沈周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深入了解沈周水墨花鸟画,从中学习其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和艺术技巧,有利于为现代水墨花鸟画的创作提供可能的帮助,丰富现代花鸟画的创作形式。  相似文献   

5.
电影《赤壁》中置入投壶、蹴鞠、剑舞、书法、绘画、茶艺、音乐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使人们在观赏电影的同时也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貌,对于传承与弘扬悠久的华夏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漓江画派"的概念演绎形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西美术界打造"漓江画派"的种种行为,反映出打造"漓江画派"是一场推广打造"画派"意识的美术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打破旧"画派"概念、构建新"画派"概念的美术文化运动.因而广西美术界打造的"漓江画派"就具有与过去旧画派的生成及发展所不同的形式和途径,它依靠的不仅仅是传承这种单一的传统方式,注重的也不仅仅是立场、见解、作风、习气、风格等画派形成的常规因素,而是画家群体意识自觉在浅显与深层的组合中走出传统画派形成和发展的那种单一不变而又僵化固执的.自然形成"画派的概念困境.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绘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博大的文化渊源,精深的艺术内涵,与欧洲绘画艺术一同成为世界绘画艺术宝库的经典珍藏.随着西方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渗透和发展,现代青少年知道<蒙娜丽莎>的多过<李白行吟图>,喜欢<圣斗士星矢>的多过明四家、清四僧…….  相似文献   

8.
陈思遥 《文教资料》2013,(18):61-62
无论是复笔细腻、古雅华丽的重彩画风,还是别具一格的逸笔写意,或者是独特的泼墨泼彩,张大千的绘画艺术不仅体现对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继承和创新,更体现理论与技法上中国画色彩的全面复兴。"大千荷"以荷花图式为载体,见证了张大千对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和突破。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中原画风"的学术形象,由含混而逐渐清晰。现当代中国主流画派所产生的"携裹"作用,是"中原画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对当代"中原画风"的概念、特征、提出时间、主要成果、发展阶段划分及旗帜性人物认定等方面的笺探与厘清,有益于在传播与接收层面强化其学术独立性。  相似文献   

10.
俞杭英 《家长》2024,(8):134-136
<正>传统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内涵以及艺术魅力。目前,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在幼儿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将其渗透到幼儿教学活动,既能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能培养幼儿艺术素养,促进幼儿综合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鉴于此,本文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特点,分析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对幼儿教学的促进作用,并结合实际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全面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