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承载了中华文化,同时也深深影响了周边的其他国家。这些深受汉字文化影响的国家共同组成了汉字文化圈,而日本便是其中的一员。汉字在传入日本后,带去中华文化的同时,与日本本土文化相融合,逐渐演变发展至今。由此,日本使用的汉字中既富含中华文化,也包含日本自己的文化。该文选取中日两国民俗学中有多重文化意义的“鬼”字为切入点,在考察“鬼”字在日本古代文学中的具体用例及字义演变的同时,还对比了中国古代文献中的“鬼”字用例。经过比较总结,认为中国民俗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路径是由中央逐步向地方扩散,最后与日本文化融合并存。  相似文献   

2.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表意文字,它独具以字形直接表示观念的优点,而且汉字是富于联想性和逻辑性的文字,既有拼音的联想,又有拼形的联想,是以形、音、义三者一体创造出的文字。 我国上古无文字,三皇神农、燧人、伏羲结绳以纪事,《史记》以黄帝、颛顼、帝(?)、唐尧、虞舜为五帝,黄帝史官苍颉见鸟兽迒蹏之迹,知分理(文理)可相别异、初造书契,乃我国最早之象形之文。夏商周三代,夏代书契无考,商代甲骨文约锲刻于纪元前十六世纪至十一世纪,是我国最早的表意书契。西周宣王时,史籀作大篆,据说颇似甲骨文,由此可推知我国最早书契发展之轨迹,乃由简而繁。 汉字的发生和发展,在构形中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以象形为特征的直观摹拟阶段,二是以表意为特征之理性组合阶段。在古代文字学理论中,也就是象形“文”和象义“字”两个阶段。许慎叙《说文解字》云:苍颉初作书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相似文献   

3.
李润新 《文化学刊》2009,(1):112-112
李润新教授在2008年11月17日《光明日报》第11版《“汉字难学”否专家有新说》指出,学会2500个汉字常用字,即可通读99%以上的汉语读物,这是汉语特殊、优势之处。可是由于“词本位”是以词为教学和记忆单位,学生要学会比汉字数少则几倍、多则十几倍的词语,使汉语的优势荡然无存。回归到“字本位”为核心理论,我们就会从“词本位”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就会在汉语研究上改变印欧语系拼音文字的“旧眼光”,以汉藏语系的“新眼光、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部首是汉字构形的基础,部首的表意是通过部首的造字意图体现出来的,因此,明确部首造意对于掌握汉字字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说文解字》中部分部首的构意,并探究了部首造意与汉字字义的关系:部分汉字字义能够确定部首造意;部首造意可以进行词义类聚,并形成异体字、同源字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外大传播》是中国外文局主办的一个刊物,它的封面中有10个小图案,代表着外文局的10个局级单位。下面作一简单介绍:(一)下排的5个图案,自左至右是:①外文出版社的社徽。外圈表示世界范围,上下并列展开的两本书,形似丽个“W”,可理解为“外”和“文”二字汉语拼音的字头,组成汉字的“出”字,又形似两个火把,象征照亮不断进取的文化之路。  相似文献   

6.
《对外大传播》是中国外文局主办的一个刊物,它的封面中有10个小图案,代表着外文局的10个局级单位,下面作一简单介绍:(—)下排的5个图案,自左至右是:①外文出版社的社徽。外圈表示世界范围,上下并列展开的两本书,形似两个“W”,可理解为“外”和“文”二字汉语拼音的字头,组成汉字的  相似文献   

7.
汉字被誉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活化石",是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之载体,故从文字的发展演变可以一窥先祖的生产生活。自汉字发明到现在,历朝历代有关文字的著作很多,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又当为其中之佼佼者。本文试从《说文解字》中收录的艸部字入手,立足《说文解字》,借鉴其他古籍文献,简要了解汉代的饮食文化,以期能对丰富现代饮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恨”字是中韩两国都使用的汉字,却有不同的涵义。韩国人将“恨”看作其特有的心理特征和文化情结,认为自己是“恨人”“多恨”的民族。受汉语中“恨”意义的影响,中国人容易将韩国人的“恨”理解为“仇恨”,产生误解。该文探究中韩“恨”涵义的异同,并结合朝鲜半岛的社会制度、民族心理特征和近现代历史变迁等因素,分析“恨”作为韩国特有文化情结产生的历史渊源,进而更好地促进中韩文化理解。  相似文献   

9.
"巫"是最早的汉字之一。对于"巫"字的造型,目前学术界考释有以下几种:一是认为"巫"为卜筮之筮,二是将"巫"释为四方方位,三是将之释为舞,四是释为巫师使用的做法工具。除此之外,还有将之释为一种人、地名、国名、神名。本文只取前四个主流说法进行分析。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对于"巫"字的考释无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与工同意"句,历来有不少学者进行考证。而笔者认为若能详细论证"与工同意",对于释"巫"的义源也应当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这位令我一见就心生敬仰的清雅女子,生自日本的兵库县,她是闻名日本的一位书法家,且在国际上也名闻遐迩。 我们一向自豪地宣称:当今书法好像只合汉字有缘,而能以文字称之为艺术称之为家的,当然更非中国莫属了,不想日本的这位南鹤溪(Minami,kakuei)女士,却是这样一位既非中国人却把中国的汉字书写得非常出色的书法家。 说她“清雅”,是指她的容貌更指她笔下的字。我与南鹤溪相识在4年前的暮春。那次访日,真没想到这位名叫南鹤溪的女子,对浙江省对外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是对日本古典文学影响最深远的诗人,日本和汉文学都从白居易诗文中汲取营养,和歌理论也不例外。文章以纪淑望译纪贯之所作《古今和歌集序》和慈円《文集百首》为例探讨和歌理论对白居易诗论的受容。《古今和歌集序》完全模拟白居易《与元九书》诗论部分的结构和语言,并化用其诗歌理论概念,虽未能完全融会贯通,却也是次有益的尝试;平安末镰仓初的慈円在《文集百首》跋文中也吸收了白居易晚年以世俗文字结后世佛法缘的文学思想,在选录白居易诗歌时多关注其表达人生虚幻、生死无常以及通过佛教来拯救人生苦痛的诗歌,昭示着镰仓文学对白居易受容的新风向。  相似文献   

12.
王敏 《对外大传播》2008,(11):58-59
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不可忽视 在日本人和中国人的脑海中,对于“异文化”的第一反应就是西方文化,两国的异文化研究通常会将焦点集中到西方各国的文化上。中日两国使用同样的汉字,所以人们往往认为同一汉字表达的是相同的意义,两国的价值观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也应该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数“九”     
九,无疑是一个计数单位,居个位数之末,为最大个位数。算学多用其归类或命名,如“九九”(乘法口诀)、“九归”(除法口诀)等。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数学典籍即名为《九章算术》,共九卷列九种算法类别。因而作为实数,“九”在世界各民族文字、文化中的意义和功能是差...  相似文献   

14.
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不仅为中国人所使用,还远播海外。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汉字首先传入与中国邻近的朝鲜、越南和日本。直到明朝,汉字才第一次出现在欧洲。汉字在东西方的传播在时间、方式和效果上都有着明显的不同。汉字的传播与中外关系的发展密切相关,汉字传播史也是中外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释“”———兼论《公》中之“公”自保利博物馆 (polymuseum)收藏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公”以来 ,已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学界于其铭文读释和文物价值 ,大部分已取得一致看法 ,唯有个别文字的读释尚存在分歧。如“公”之“”字 ,李学勤先生释“”为“遂” ,裘锡圭先生读为“豳” ,美国学者或以“X”代之 ,以示不能确定。近来 ,刘雨先生著《豳公考》一文 ,认为该字应读“豳” ,“读为‘遂’肯定是错误的”。①笔者近期亦对此字进行了一番分析比较 ,并考稽史料 ,发现该字实为“燧”字 ,青铜器应称为“燧公”。李学勤先生…  相似文献   

16.
《老子》三十七章的“镇”字在较早的文献中,多训为“安”或“安定”,并非强制性的。“镇压”之类的意思只见于战国以下较晚文献,将此章的“镇”字理解为《老子》要对不合道的行为采取强制性的“镇压”措施,并不符合《老子》原义。因此,把《老子》“无为而无不为”之“无不为”理解为强制性的无所不用其极也是有问题的。“无为而无不为”是典型的“以退为进”思维方式,《老子》中有很多与之类似的表述,主流意见一般将其理解为以“无为”为手段,达到“无不为”的目标,并无不妥。《老子》思想世界中“绝对性”表述与“相对性”表述是并存的:“绝对性”代表其最高理想的同时,“相对性”同样也是为《老子》所接受的,不能由其“绝对性”否定其“相对性”。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是较早使用“交易”概念并对它的功能及其类型加以分析的人。他认为“交易”又可以分为三种:商业交易,金融货币交易和劳动力交易。尽管他的“交易”慨念与现代经济学使用的“交易”的概念有一定差距,但是,他事实上已经指出了“交易”的社会属性,即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活动。康芒斯将“交易”建立在比较严格的经济学范畴之上并对之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和分类。因此,他认为“交易”是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单位。  相似文献   

18.
周全 《职业圈》2011,(2):127-128
亚里士多德是较早使用“交易”概念并对它的功能及其类型加以分析的人。他认为“交易”又可以分为三种:商业交易,金融货币交易和劳动力交易。尽管他的“交易”慨念与现代经济学使用的“交易”的概念有一定差距,但是,他事实上已经指出了“交易”的社会属性,即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活动。康芒斯将“交易”建立在比较严格的经济学范畴之上并对之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和分类。因此,他认为“交易”是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单位。  相似文献   

19.
哲学史著作中 ,有一派观点称孔子是“奴隶社会的保守派” ,并举证《论语·八佾》篇中的“子曰 :‘周监于二代 ,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说孔子“认为周朝的制度、文化是夏、殷以来文化发展的高峰” ,所以“一生致力于维护正在崩溃中的奴隶制度(周礼 )”①。但若考察孔子全部关于“周礼”的谈话来分析 ,这个结论恐怕有些失之片面。《论语》全书中“礼”字共 75出 ,其中大多数都是泛论“礼”的问题 ,而专指“周礼”而言的有如下几处 :在《为政》篇中 ,孔子明白地说 :“殷因于夏礼 ,所损益 ,可知也。周因于殷礼 ,所损益 ,可知也。其或继周者 ,…  相似文献   

20.
说“馂”     
我们先看一段《左传·庄公六年》中的文字:三甥曰:“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图之,此为时矣。”邓侯曰:“人将不食吾馀。”对曰:“若不从三臣,抑社稷不血食,而君焉取馀。”其中“不食吾馀”,杜预注:“言自害其甥,必为人所贱。”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