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叙事学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理论依据,剖析了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太太》的叙事特色——“多角度叙述”,揭示出伍尔夫富于女性主义特色的小说叙事策略。《达洛维太太》的叙述视角属于典型的“第三人称人物有限视角”,其根本特点就在于叙述声音与叙述角度的分离,由于这一手法的使用,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得以在多个人物之间自由流转,从而使小说中的人物呈现出多重自我.伍尔夫由此确立了女性的自我意识,消解了男性的自我中心,实现了男性自我与女性自我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主义及女性主义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把意识流创作手法和女性主义思想高超地结合于《达洛维夫人》的小说创作中.她通过女主人公克拉丽莎的内心意识流动来揭示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真相--强迫的异性恋和压抑的女同性恋,旨在批评作为社会权力规范的异性恋婚姻制度.伍尔夫的女同性恋意识对20世纪60年代的女同性恋女性主义批评的产生及20世纪90年代的酷儿理论的兴起都具有前瞻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灿华 《文教资料》2010,(24):27-28
在小说《达洛维夫人》中,伍尔夫通过使用双重叙事结构,对双重叙事线索中两位主人公的刻画及其在小说结尾处的交汇,流露出对现实和生活的消极人生观,以及对生命的矛盾态度。本文采用历史传记批评和叙事学理论,探讨了小说中双重叙事结构的深刻启示作用——《达洛维夫人》是一部体现伍尔夫精神写照的心灵自传。  相似文献   

4.
自柏拉图起,双性同体概念便出现了,此后又经历了弗洛伊德以及拉康的再发展,到弗吉尼亚·伍尔夫正式把双性同体思想引入文学,可以说双性同体思想变得越来越成熟。迈克尔·坎宁安作为当代具有代表性的男作家,对双性同体思想做出了新的诠释。坎宁安的《时时刻刻》是以《达洛维夫人》为蓝本进行的再创作,二者本身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该文欲对坎宁安的《时时刻刻》和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中所体现的双性同体思想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得出坎宁安对双性同体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现代工业化的扩张和世界大战的爆发,使西方文明陷入了一场深刻的经济和精神危机之中,这种危机在文艺领域体现在现代主义的应运而生。本文通过解读《达洛维夫人》和《时时刻刻》两部小说以及后者同名剧情片,探讨现代主义和女性意识觉醒在战后英美小说文学创作领域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本文通过运用朱莉娅·克里斯蒂娃的主体理论探讨小说中各个人物是如何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又是如何表现达洛维夫人的主体性的.  相似文献   

7.
《达洛维夫人》是伍尔夫进行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成功尝试,作家匠心独运地向我们展示了小说独特的魅力及其深刻内涵。文章通过探讨达洛维夫人的生活状况,指出其性格的两面性,并全面分析了达洛维夫人挣扎与妥协的痛苦一生。  相似文献   

8.
对《达洛维夫人》,评论家们一直认为其中丰富的意象描绘含有矛盾性、悖论性。作为现代主义作家的先驱,弗吉尼亚.伍尔芙在她的作品中早已采用了矛盾写作手法。因为小说充满悖论性的诗意隐喻,往往造成阅读的困难,本文试从《达洛维夫人》中的隐喻研究入手,探索伍尔芙对现代生活的理解。其中,窗户的意象、钟声的意象和起伏运动意象作为本文主要探讨的三个具有悖论性的意象隐喻,将有助于揭示伍尔芙的现代主义写作手法和她在这部小说中表现出的对现代生活矛盾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析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达洛维夫人》,通过分析人类中心主义和父权制战争对自然和女性造成的伤害,探索作品中女性和自然的紧密联系,可以发现伍尔芙希望构建两性平等、和谐生存的和乐世界的心理愿望。  相似文献   

10.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二十世纪著名的现代主义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先驱。其小说代表作之一《到灯塔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大部分学者都从意识流写作技巧和象征手法方面研究这部小说,因此文章将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来分析这部小说,通过分析小说怎样通过叙事策略来体现女性话语权威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的内涵以及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这部电影讲述了三个在一天里并行的故事:1923年在伦敦郊外,弗吉尼亚&;#183;伍尔夫正在创作《达洛维夫人》:1951年在洛杉矶,名叫劳拉&;#183;布朗的家庭主妇阅读《达洛维夫人》:2001年生活在纽约的克拉丽莎为前男友操办庆功宴会。三位女性试图挣脱各自的“囚牢”,寻求自我价值,体认自身力量,如同烈火焚身一般疯狂地寻觅着灵魂的出口,成为了整部电影中的亮点。  相似文献   

12.
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诗化特质是她有别于其它英美现代主义小说家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她的重要成就之一.该特质源自她对小说诗歌化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和她的师承,也与时代的变化和她的女性主义思想有关.伍尔夫的主要作品《到灯塔去》、《达洛维夫人》和《海浪》)表明,她的作品具有象征性、音乐性和绘画性等突出的诗化特质,这是对现代主义小说美学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3.
《天黑前的夏天》是多丽丝·莱辛创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小说。本文旨在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从女性与自我、女性与男性和女性与自然三个方面对该小说进行解读,以揭示莱辛在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正>《达洛维夫人》是著名女性主义作家伍尔夫创作的一部意识流小说,自问世以来,无论是写作技法还是思想主旨,都饱受赞誉。故事聚焦于达洛维夫人举办上流社会派对的一天,却跨越时空限制,借此展现了主人公的一生,尤其是她在充满桎梏的时代中复杂而矛盾的心理——曾经,达洛维夫人也是一名浪漫独立的少女,对未来有着许多美好期待;如今,她成了一位光彩照人的贵妇,  相似文献   

15.
《时时刻刻》是美国当代作家迈克尔·坎宁安(Michael Cunningham)以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为主要线索而创作的小说,它讲述了20世纪不同时代三位女性一天的生活。本文运用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三个女主人公的精神和心理,从她们的内心深处的压抑到解放自我的灵魂。她们都是父权制下压抑的产物,但是随着事情的变化,她们慢慢的意识自己存在的重要性,从而找回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实作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伍尔夫具有代表性的两部反战小说《雅各的房间》和《达洛维太太》,并对其中所反映的关于战争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行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男性对女性与自然的压迫,和谐丧失后男性、女性的生活,以及女性的反叛和珍惜女性与自然的男性的出现,反映了小说中所蕴涵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揭示了劳伦斯渴望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部多声部意识流小说,《达洛维夫人》展现了多个人物的意识流"对话"和他们之间的"共在"关系。从主体间性理论的角度看,这部小说不仅表现了外部的主体间性,而且还刻画了内部的主体间性,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个人主体的独立性和交互性,以及主体内部的多维度的独特看法,反映了伍尔芙超越唯我论的主体间性思想。  相似文献   

19.
伍尔夫小说《达洛卫夫人》通过对达洛卫夫人纷繁复杂心理活动的描写,揭示了造成女性人生缺失的社会根源。小说人物达洛卫夫人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的过分发达的人格面具与自我的激烈冲突,是父权社会伦理道德社会秩序诸因素压制造成的。达洛卫夫人的自我的严重丧失和心灵的呐喊,启示我们对女性自我生命追寻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以来在世界各国的社会生活中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女性主义浪潮。在世界文坛上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和作家,而十九世纪的著名作家凯特·萧邦《一个小时的故事》则是其优秀代表。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马兰德夫人(Mrs.Mallard)看似软弱实则反叛的性格来体现该小说浓郁的女性主义气息以及作者对传统男权社会的反叛和对女性解放的信心。研究该小说对于研究世界女性主义运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