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苏优秀家训文化是中华优秀家训文化在区域上的特殊显现,中华优秀家训文化寓于江苏优秀家训文化之中。基于江苏优秀家训文化内在的特质和时代发展的需要,需着重挖掘江苏优秀家训文化的理论贡献和时代价值。寓中华优秀家训文化于江苏优秀家训文化之中,发挥区域优秀家训文化的"榜样"力量,形成"齐家治国"的磁效应。  相似文献   

2.
明卫红 《文化学刊》2023,(10):145-148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原生家庭,家风家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家族成员。一般说来,原生家庭家风正、家教好,家庭成员可以相对更健康地成长和成才。伴随着社会发展、物质繁荣和科技进步,部分家庭忽视家庭精神文化建设,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例如婚恋、对子女的教育以及赡养老人等方面。笔者从家训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内容及方式两方面,结合学校、社会、家庭如何协同育人做了粗浅的分析,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家训文化建设,更期待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作为山西地域文化的晋商文化也是如此。晋商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与关公信仰等因素影响,将传统文化贯之商业活动与家风建设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晋商文化。在新时代,我们应去粗取精,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为人、治学、处世、齐家等优秀德育思想,丰富高校德育资源,提升个人良好品德。企业文化也应在其中寻找借鉴,发挥晋商文化的当代价值,实现晋商文化的现代化转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新时代发展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不断促进民族进步、提升民族凝聚力的根脉所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思想政治水平高的优秀人才,能有效提升广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拓宽大学生德育思维。该文通过调研走访、翻阅资料得知当前部分高校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形态,旨在为二者的教育融合提出些许参考建议,以期强化传统文化的现实教育意义,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促进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河东传统家训是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孝友为先、勤俭持家、童蒙养正、诚信友善等丰富的教育思想,通过思政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网络平台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6.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同,是对自身文化价值及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同时文化也是广大人民的精神粮食。因此,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新时代,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本文通过长子鼓书的发展状况来阐明如何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家风是一个家族的文化风格特征,潜移默化影响着家族成员的精神面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等方面,并一代代传承下来。颜氏家风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我们进入了新时代,而颜氏家风中的相关内容对家风的建设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家训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文化的核心。陆游是家训诗史上产量最多、最具研究代表性的诗人,其诗作蕴含的文化、社会和教育等方面的内涵即使是在当今社会,也依然具有应用价值。本文从研究阐发、普及教育、保护传承、资源推动和新媒体传播等五个方面,探讨传承陆游诗作蕴含的家训文化的途径,使其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9.
"和合"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一种辩证的世界观、理想的价值取向及用中华智慧合理解决矛盾的思维模式和有效方法。深入挖掘"和合"文化的教育价值,从完善德育体系、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平衡发展等方面探析"和合"文化引领大学生人生发展的有效路径,不仅有利于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强国战略健康发展,而且对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加大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日益重视传统文化。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料的汲取和继承。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我们国家的"魂"。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的内涵对今天社会建设更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找到新时代道德建设的路径。同时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用新观念来阐释,用新方法来实践,使其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再次散发光芒。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融合,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青年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新时代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与地域文化、行业企业文化相结合,渗透融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网络文化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新时代的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开展红色教育是推进德育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人素质的发展。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也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进一步升华与变革。在这个信息快速发展和快节奏的时代,红色文化教育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德育理念和实践的新视角。因此,大力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对于发展青年精神和智慧、增强中国大学生竞争力、营造和谐社会氛围,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新时代背景出发,结合红色文化教育的意义,对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进行深入探析,讨论其内容,提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彰显丰富价值内涵的底蕴,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深厚理论源泉,是推动文化自信建设的不竭动力,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根基。因此,该文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传统文化底蕴进行探讨,发现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建设过程中传统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办法,希望通过该研究探索出适合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和发展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4.
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基本内容的"四德"建设,其之于今天,更加凸显基础性、现实性和紧迫性的重要作用。具有悠久历史的客家古邑家训,其教化理论和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伦理宝库里的智慧精华,其要旨在于训以育人、养德、治家、担当,是当今实施"四德"建设古为今用和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客家古邑家训内涵"四德"的传承及其生活实践采用了奖惩结合、情法并用、寓家于族、祀学合一、榜样示范等多途径和多形式的草根教育和传播方式,讲好了客家家庭家族的人物故事,形成了一套独具民系特色而行之有效的传统教育体系。其教化之道,无论对当下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构建,抑或是个人美德、职业道德的修成,都具有独到和特殊的教育作用,可以示范。  相似文献   

15.
正今天的俞家后人总结出最新的"10字"家风家风家训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如何延续?从瑞安大沙堤俞氏家族,我们或许可以窥见其中的传承印迹。瑞安作为千年古县,素称"东南小邹鲁",其文脉绵长,名人辈出,底蕴深厚。瑞安市区道院前街与小沙巷一带,清朝年间,居住着"瑞安四大家族"中的两大家族,那就是一代大儒孙诒让与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加快建设现代法治体系的过程中,吸纳了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优秀理念,这些理念是我国现代法治建设的原生力量:德主刑辅作为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内容,新时代法治建设对该思想进行改良,并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策略;国家在规定纠纷解决方式时,汲取了我国传统的"息讼"思想,充分发挥了调解制度的作用;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提升公务员的综合素质,传承了传统法律文化中"治国先治吏"思想;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慎刑"思想一直受到当代学者的好评,立法者在法治建设中也对我国刑罚体系进行反思,制定了一系列注重保护人权的法律。  相似文献   

17.
正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的延续,离不开它们的绳绳相继南宋以后,20%的家训名篇出自浙江,这些家训的撰写者都是名臣硕儒。很多家训文献都是专门写下来用于训诫家族子弟的传承性文书,因此,内容比较系统,主要围绕修身、治家、处世、教子等几个大的方面,条分缕析,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宋韵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宋韵文化中的廉洁因子处处可见,并在历经千年后仍熠熠生辉。杭州作为南宋都城,宋代文化遗产颇丰,深入挖掘留存在城市和老百姓生活中的宋韵廉洁文化,将会给当代廉洁文化建设以新的启示。该文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人物采访等方法,研究南宋清官廉吏身先示范的事迹、优秀家风家训蔚然成风的形式、珍贵文物遗产托物言志的呈现,从而实现继承宋韵廉洁文化精华,守正创新,并提出新时代具有杭州特色的廉洁教育路径,打造可观可感的文化品牌,实现润物无声的廉洁教育,充分发挥与时俱进的地区人文优势,将城市资源活化,以期宋韵传廉,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文化建设与文化传承攀升至新高度,着力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育人价值,是对坚定文化自信与建设文化强国的有益探索,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等核心理念,为新时代育人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也为新时代文化育人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弄懂为什么样的时代培养人才,以及培养什么样的时代新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效用,深入研究其核心理念,使之服务于新时代,焕发时代魅力。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双创"方针的确立,为新时代继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途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56个民族创造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