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信联合惩戒是一种创新的社会治理模式,立足于权利义务的一致性、法的秩序价值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现实中也发挥了破解执行难题和营造诚信环境的作用,故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具有正当性。但实践中,失信联合惩戒也出现了惩戒标准未细化、惩戒对象泛化、惩戒措施侵权等失范现象,有悖于比例原则、禁止不当联结和保障人权这三大原则的基本要求。因此,有必要从建立健全失信分级惩戒机制、限定惩戒对象范围、完善程序控制等方面加以规范,保证失信联合惩戒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2.
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在各地、各领域的迅速发展为维护社会诚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此过程中也暴露了其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功能定位不清晰的问题。明确其功能定位对于理论上消解失信惩戒与“一事不再罚”的紧张关系,立法上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入法铺平道路,实践中改变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运用中出现的泛化问题等均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在重新梳理和界定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社会交互成本概念对如下判断进行了论证: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不是行政奖励和行政处罚而是交互便利与交互约束,这种便利与约束不是现行民事法、行政法或刑事法层面的奖惩机制,而是新型的社会治理工具;对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功能的这种定位,既适用于商务和社会诚信建设,同样适用于政务和司法领域的社会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成因复杂,时有发生,其高度隐蔽性、易于扩张性和多样化的现实形态已超越了传统单向度的高校治理的效用范围。协同治理提倡的治理主体多元、治理目标认同、治理系统协同是指导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的重要理论依据。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缺失、协同的联合惩戒机制缺失、崇实的科学家精神缺失。协同治理视域下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应推进高校科研多元评价制度改革,完善协同治理体系,建立协同治理信息平台,营造高校科研诚信协同教育氛围,从而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起到有效预防和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核心事件】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年5月3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对重点领域和严重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准女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离世年仅18岁的山东临沂女孩徐玉玉本应成为南京邮电大学2016级新生中的一员,可在2016年8月19日,徐玉玉接到一  相似文献   

5.
明确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本质属性是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治理的逻辑起点,这种本质属性表现为公益性和逐利性的此消彼长,并应重新界定为一种以协同共治谋求合作共赢的公共性。以公共性为导向的协同共治不仅在理论上高度适切,也是基于现实治理困境下多方主体的共同选择。协同治理的路径应从价值、主体、制度三方面展开,在价值层面凝聚目标共识以培育公共精神,在主体层面厘清角色定位以促进良性互动,在制度层面聚焦驱动协同要素以完善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促进社会资源高效整合、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探索。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过程中依然面临的政策法规不完善、治理模式不成熟、产权界定不清晰等困境,应以完善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不断夯实多元主体合作基础;以健全治理体系为关键点,不断激发多元主体办学活力;以加强产权保护为核心点,不断实现多元主体利益共享;以深化产教融合为发力点,不断抓实多元主体联合育人;以推动混改试点为突破点,不断探索多元主体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7.
"1+X"证书制度试点是利益相关者协同共治的过程。目前,"校热企冷""一头热""搭便车"等现象成为制约校企深度融合的短板。高职院校应从协同治理、利益相关者和博弈的理论视角,构建以合作信任机制、共商共建共享机制、资源整合机制、激励机制为内容的多元协同治理运行机制。通过树立大职业教育理念、健全协同治理的法制化制度、搭建协同治理平台、探索协同治理模式、建立协同治理可持续发展机制等举措,为证书制度试点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职教集团所面临的外界环境的复杂性、治理主体的多诉求和深入合作的高难度需要多方参与和共同治理.资源共建共享是职教集团深入合作发展的逻辑起点,基于资源的使用权构建职教集团治理体系能促使职教集团内部治理从“单兵作战”转向“共建共享”.职教集团合作共享的重要内容是知识技术技能与教学物质资源.职教集团治理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尊重职教集团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联合设计合作共享治理机制.合作共享为职教集团治理从“共治”走向“善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乡村环境治理是需要多部门、多主体互相配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特点是在治理过程中通过明确统一目标,引入更多的治理主体相互协同合作,整合各参与主体的优势,充分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乡村环境治理的制度化、常态化。科学构建乡村环境协同治理的体制机制需要确立乡村环境治理的协作机制,制定乡村环境治理的竞争机制,引入乡村环境治理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失信惩戒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失信惩戒连带责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使民事执行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失信惩戒连带责任因涉及到与债权无关的第三人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用债权物化理论来解释,突破了债权相对性,颠覆了民法的平等性。而债权的不可侵性理论在不否认债权相对性的前提下可以解释失信惩戒连带责任制度,同时通过增设审核程序、强化通知程序、完善救济程序的方式完善失信惩戒连带责任制度在法律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65):138-139
在学校管理集权型背景下,学校对政府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容易滋生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教学改革阻力加大、教育评价权力过于集中、阻碍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治理等问题。学校与政府联动,构建目标协同、主体互动和智慧共享的协同育人共同体是学校治理发展的方向。确定政府与学校在协同育人中的主体地位,构建协同育人的组织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纪律约束机制及多元评价机制是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深入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加快强化协同创新能力对于落实新型举国体制要求、实现科技发展新突破至关重要。然而,当前有组织科研面临着协同创新机制不够完善、协同创新能力弱小、跨部门协同攻关乏力等主要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文章引入整体性治理理论,基于整合、协调、网络三维度,提出党建引领、制度统一、资源均衡、信息共享、网络关系等影响有组织科研的五大关键变量,并探究其与协同创新能力的作用关系;通过问卷调查,获取重庆市各高校有组织科研的273份有效数据。通过多重中介模型分析发现,党建引领通过加强统一制度建设推动构建多主体合作网络关系;合作网络共同体以推动资源均衡分配、加强信息共享的方式为中介,为有组织科研提供各类充足的资源保障和关键的信息赋能,从而对协同创新能力施加影响。文章为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提供了实证证据,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学外部治理是实现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调大学办学自主权、培育社会组织的政策红利下,大学外部治理主体越发多元。运用三螺旋理论,从治理主体角度展开考察了政府、大学、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的职责关系,系统地分析了大学外部治理多主体协同的建构方向与发展路径,对于促进大学外部治理多主体协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来应从"厘清行动边界明确多元治理主体职责,确保协同治理有序""强化制度供给规范协同治理机制,增强协同治理能力""放权增能引导大学自治,提高协同治理水平""培育赋权积极引导,凝聚协同治理力量"等方面进行探索,最终促进大学外部治理主体朝着多元协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市域产教联合体兼具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功能,成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的新路径。多元主体参与的组织机制、产教资源的集聚机制、人才培养的共育机制、产业发展的服务机制和保障条件的优化机制是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主要目标。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高质量建设,应健全联合管理体制、共建共享产教资源、推进联合育人进程、实行实体化运作和建立协同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5.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要求与政策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协同创新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针对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提出的新要求。作为一种新的产学研合作理念,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通过多个主体的协同作用和资源共享,产生整体大于部分的协同效应,实现创新价值的最大化。它不仅要求创新主体的协同合作,也要求创新目标、组织、制度和环境等的协调与整合。为了鼓励和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政府应制定和完善与产学研合作有关的法律、政策,为各方主体的紧密协作提供制度保障;积极创建产学研合作的战略联盟、中介机构和各种公共服务平台,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组织保障;出台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财税、金融、人才流动、仪器设备共享等相关配套政策,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人财物保障。  相似文献   

16.
构建职业教育服务企业“走出去”办学共同体,是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抓手。学校、企业、政府作为服务企业“走出去”协同办学主体,分别以知识链、生产链和制度链为主导形成知识协同、生产协同和制度协同,各协同机制通过功能耦合、资源融合、利益共享,形成三螺旋的非线性办学共同体。构建办学共同体的动因是创新合作模式,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的机制:职业院校通过行业在外投资现状与趋势,科学判断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并依托企业海外资源有效规避市场、人员、风险等难题;企业通过与职业院校的协同合作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与文化,并获得更多人才与技术支撑;政府带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协同办学的制度创新,为多维度之间的知识协同和生产协同提供动力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与网、事与网、世与网的高度嵌合,网络行动者之间互动关系、信任生成、秩序建构和影响机理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等特点,为网络行动者的失信行为提供可能。"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场域呈现去中心化、去身份化、去体系化等特点。"互联网+"时代失信行为的类别包括宣泄报复型网络失信、偏激盲动型网络失信、迎合满足型网络失信、谋私逐利型网络失信。"互联网+"时代失信行为的归因包括制度约束的缺失、经济利益的驱动、关系约束机制的失效、道德规范的弱化。"互联网+"时代失信行为的治理策略包括建立健全网络场域的失信行为惩戒制度,增加失信行为成本;强化网络场域的公共道德建设,培育良好的道德意识;建构良善的社会互动机制,疏浚网络场域的民意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信用惩戒制度可以作为腐败治理的崭新机制引入治理体系,以全面优化“政商关系型”腐败治理机制短缺的问题。中国特色信用体系的制度构建,依循“金融诚信—商业诚信—社会诚信”的生成机理,信用惩戒已然具有市场经济规制机制的机能。信用惩戒引入我国腐败治理机制体系,能够突破传统腐败治理机制的瓶颈,促进腐败预防模式的代际更新与现实化。信用惩戒引入国家腐败治理机制体系的重点在于:(1)将“政商关系型”腐败作为信用惩戒治理的中心,聚焦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领域的腐败治理;(2)以升级“行贿黑名单”制度的治理功能、拓展数据化治理的范围作为信用惩戒机制建设的重点;(3)以企业合规制度体系的现实化推动信用惩戒腐败机制的落地应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最直观的标志即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学界对协同治理的发生机制与可持续性问题也有着越来越多的讨论.丰富的乡村社会治理实践既为协同治理如何发生、如何维系的讨论提供了现实土壤,又为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章选取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郝堂试验的基本内容与实施效果的分析,发现其选择以"金融合作"作为协同治理的起点与原点,有效调动了地方政府、基层组织、民间组织和乡村精英的积极性,积聚了乡村社会资本,改善了乡村经济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在"生态共治"的层面上打造协同实践的增长点,提升治理的可持续性.通过对郝堂试验基础性条件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在行动者的协同维度上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府际合作、部际合作与公私合作的治理理念,集中表现在政策协同、项目协同与服务协同三个方面.结合郝堂试验合作行为的触发机制与维系机制的分析,发现其在可持续性层面上存在着启动条件的前置性、金融合作的风险性、风险控制的外置性与合作模式的草根性等问题.因而,郝堂试验在寻找协同治理原点与增长点、培育乡村社会的主体观念、提升治理体系风险意识等方面的治理理念,均值得其他地方参考借鉴;即便如此,因应基础条件的差异性以及郝堂试验的潜在风险性,各地也不应简单地复制郝堂做法,而应该在汲取郝堂经验的基础上找到适宜各地协同实践的原点与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多元利益主体的协同育人是迈向高质量幼小衔接的重要路径。我国幼小衔接教育实践经历了从幼儿园单向衔接到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的转变,并在多元主体协同的进程之中不断展开探索。本研究针对幼小衔接中的多主体协同实践状况,借鉴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对来自全国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7.6万名家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了一项大规模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当前“幼—小—家”互动方式以单向信息传递为主,缺乏权力平等的对话与合作;保障多主体协同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尤以幼小课程与教学衔接制度最弱;各主体的教育观念与儿童发展期望存在差异,适度学习与超前学习并存。搭建平台重塑多主体互动的权力格局,政策驱动为多主体协同提供制度保障,多方参与构筑资源以共享观念与目标,是形成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互动格局与文化模式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