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素月在朝鲜/韩国文坛上有着重要地位,是朝鲜/韩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人之一,以民谣诗歌和伤感风格著称,通常被称为"民谣诗人"。一般对金素月的研究着眼于他的创作手法和诗歌的艺术性,但金素月诗中体现出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也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种爱国情怀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一直隐藏在诗人的心中,随着诗人的经历一点点被激发出来。  相似文献   

2.
罗门的《麦坚利堡》一诗,以宏伟的气魄,给人一种伟大的历史时空感和肃穆的寂寥感。诗中将“战争”拟人化,用”哭”和“笑 等动词写出战争的荒谬性;它不是引导人类灵魂升华超脱的救世主,而是使之陷落的坟墓。诗人用一连串阴冷的意象,表现阴森的死亡,因为战争总是和死亡有着不解之缘的。诗人悲悯的心灵面对着空前悲壮的麦坚利堡,骤然与战争、死亡、人性猛烈撞击;引发出超越时空的“永恒”的渴望,从而把悲剧感发挥到极致,引人深思。这首诗共分五节,长短不拘,形式灵活自由而诗味充分,诗意浓郁。有关麦坚利堡,诗人曾在后注中说:“它是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七万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战亡,美国人在马尼拉城郊以七万座大理石十字架,分别刻着死者的出生地与名字,非常壮观也非常惨凄地排列在空旷的绿坡上,展览太平洋悲壮的战况以及人类悲惨的命运……”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现实,诗的氛围从开头起就很低沉:“战争坐在此哭谁/他的笑声/曾使七万个灵魂陷落在比睡眠还深的地带。”这里,战争已经人格化了,成为具有感知的具象。而此时此刻,面对七  相似文献   

3.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  相似文献   

4.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的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  相似文献   

5.
蛇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冰冷地没有语言——/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莫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在想着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它月光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潜潜地走过,/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这是冯至的诗《蛇》。《蛇》一直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品,但解放前没有人提起过这首诗。《蛇》是在解放后才获得崇高地位的。对这首诗第一次给了高度评价的是诗人何其芳。1959年何其芳在一篇后来收入《诗歌欣赏》的文章中提到冯至的两首诗《蛇》和《南方的夜》。他说,冯至的两本诗集《昨日之歌》和《北游》中不少是歌咏爱情的,其中《蛇》与《南方的夜》是比较出色的。《蛇》所表现的对于爱情的渴望,写得不落俗套,富有色彩等等。这是在中国有关《蛇》的第一篇评论文章。  相似文献   

6.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  相似文献   

7.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的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  相似文献   

8.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艺术长河中显现的当代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  相似文献   

9.
茶文化     
正名人品茗诗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茶与诗有着天然的联系。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品茗留下的精美作品,为我国文化遗产增添了光彩。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香炉峰结草庐居住时,亲自种茶,自品香茗,并写下了"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中白布裘。药圃茶园为茶业,野麋林鹤是交游"的诗。宋代大诗人陆游爱茶成癖,他的《剑南诗稿》中咏茶花的诗就有200多首,其中就有"听琴煮茗送残春"句。北宋诗人苏东坡在杭州做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中后期,俄罗斯涌现出一批杰出诗人,杰尔查文是这些诗人中最优秀的代表。他的诗歌关注现实、富有色彩、对生命的奥义有着哲理的探索、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对俄国后世诗人特别是普希金产生了深远影响,被称之为"俄罗斯诗人之父"。本文将从多彩风景与丰富情感、讽刺元素与公民精神、哲理诗三方面分析杰尔查文诗歌对普希金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钱江晚报共同推出"浙东唐诗之路"人文纪行——为什么是浙东,成为唐朝诗人游历的重要目的地?为什么在唐朝,诗人们开始群体性地游历山川?为什么要在当下,展开这场"浙东唐诗之路"的探寻?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钱江晚报近日共同推出大  相似文献   

12.
古代文化及文学领域的学术研究,需要遵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学术规范。为此,本文从历代目录记载、诗文评点、诗歌选本前人评论,以及理学家诗人评论等角度,论述了两宋时期"理学诗"是客观真实的历史存在,并对两宋理学诗的作者、理学诗留存问题等进行了统计学意义上的分析、说明。这些问题是进行"理学诗"研究的学理性前提,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裕钊诗写尽了其孤独情怀。其诗偏爱"秋""夕阳"等意象的运用和萧条冷落景况的构造,萦绕着生不逢时之孤寂;诗人与知己聚少离多及与世俗心灵上的阻隔,促成并加剧了其知己违离之孤单;随着年华渐逝,诗人在生活上的漂泊和精神上的失据无依,使其诗中又充溢着飘零远方的孤苦意味。这份孤独情怀是诗人同来自外界的各种力量周旋中保持个性的方式,也是晚清时代心绪的体现,还是一种家国情怀的生发。  相似文献   

14.
第19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泰安市举行 2005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第19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泰安市举行。来自12个国家的著名诗人和诗 歌爱好者共计300余人欢聚一堂,用诗这种人类共同的心灵语言尽情交流,共同用真情谱写了一曲“人文 中国和谐世界”的动人乐章。11月1日,中国诗人季羡林、高占祥、李国彝被大会评选为世界桂冠诗人。 世界诗人文化大会由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瑞士、韩国、泰国及中国香港特区和台湾地  相似文献   

15.
五山文学时期,从对中国诗词的模仿作品数量来看,苏轼可以说是对五山禅僧影响最大的中国诗人之一。苏轼诗学思想的一大特色体现在用典方面。本文从语典借鉴角度分析了五山文学时期日本汉诗创作中对苏轼文学中语典借鉴的特点及其反映出的美学倾向。从文学接受与阐释的时间早晚来看,五山文学早期,诗人们对《赠东林总长老》一诗语典的借鉴折射出对苏诗接受过程中的禅宗文化背景,并影响到后来的美学意趣;从题材来看,西湖题材受到诗家重视,反映出写景诗创作中对苏轼有关语典及诗家重视;从体裁来看,不限于诗,词、辞赋也是语典用典中的载体,反映出日本诗家对苏轼文学作品的熟稔、文学接受中的广泛受容;受苏诗"以俗为雅"美学思想影响,创作中表现出对俗语入诗的模仿,是宋代"以俗为雅"诗学思想在日本文学中的反映。本文还从明用、变用、合用三个方面探讨了语典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清代何绍章、冯寿镜修,吕耀斗等所纂《光绪丹徒县志》卷四十八辑录六朝时期15位诗人的20首诗。这些诗作有应诏诗、侍宴诗、侍游诗与酬唱诗等,诗中涉及蒜山、丹阳后湖、竹里山、丹徒宫、京岘山、北固山等名胜古迹。这些诗作是诗人在镇江游览驻足,往来酬唱,为镇江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将探讨《光绪丹徒县志》所录六朝诗的概况、关于"北顾楼"及其史料记载以及所录诗作的校勘等,以丰富地域文学和文化。  相似文献   

17.
对于盛唐诗人群体的构成情况,本文尝试以文献分析与统计学的方法兼顾诗人的存诗数量与诗歌名篇入选情况,以系统化的考察展现诗人的整体群像。通过对诗人群体的整体分析,确立开天时期的核心诗人群与边缘的中小诗人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诗人群体的分野及类别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正情动而后有诗。诗言志、诗主性情是我国古典诗学的精神脉络。所谓"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在诗歌的黄金时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直接继承了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进一步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响亮口号,影响至今。南京大学高国藩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深受传统文化影响,"一生都在学习古诗词写新诗"的诗人(《骆驼的蹄印》新版后记)。高国藩教授是我国  相似文献   

19.
吴伟业札丛     
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其墓碑题"诗人吴梅村之墓",此可能与金源元好问有关.或将"诗人"写作"词人"并理解为狭义的"词人",有意拉到词学上来,则与实际不符.其诗<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有关本事在已有注解之外尚可补充.又<木棉吟>一诗,或以为吴伟业"逸稿",作于明末,而实际其集内尚存,并且作于清初.  相似文献   

20.
王绩《野望》一诗因使用"采薇"的典故,其诗旨向来难明,众说纷纭,有"归隐说""思故国说"等。但通过对"采薇"这一典故的考辨可知,"采薇"不仅有归隐的寓意,而且它在《毛诗》的传统中也有着积极入世的含义。结合王绩"三仕三隐"的人生经历和他"学剑觅封侯"的志向可知,《野望》一诗融情入景、借景生情,表现了诗人空有入仕从政之心,但不得其位、难以施展才华的苦闷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