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婚仪式并没有完全按常规进行——在短短3分钟里,没有一点忙碌和俗套。当律师问新娘“你愿意在他生病期间和健康期间守着他吗?”时,约100名宾客哄堂大笑,使仅存的一点庄严也化为乌有。护理患病及康复中的小说家约瑟夫·海勒,对瓦莱里·汉弗莱斯来说并非新鲜事,在过去5年中她一直在干这份差事。当海勒患了使他几乎丧失活动能力达6个月之久的一种奇怪的中风病症时,她就是被指定护理海勒的护士。海勒现年63岁,是大名鼎鼎的《第22条军规》一书的作者,他在重新获得健康后,仍保持他那一贯坦率的幽默感。“如果你们认为这是一场美好的婚姻,那么就等着看到离婚吧。”这位幽默大师妙趣横生地说。在海勒枉费心机地企图踩碎脚下的玻璃杯以后——这是一种犹太人的婚礼传统——他和新娘接受了来宾的良好祝愿,其中包括来自文学界和娱乐性  相似文献   

2.
海勒谈幽默     
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1923-)是美国一位重要的小说家。他以其刻薄辛辣的幽默感而著称。他的处女作《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已成为当代文学名著。海勒还著有《出了毛病》(1974)、《和黄金一样好》(1979)。他最近的一部小说《天晓得》目前正在畅销。下面是海勒本人关于幽默的一席谈话。  相似文献   

3.
<正>生于17世纪的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1632—1677)曾因怀疑上帝而被犹太教会判为“有罪”并遭到诅咒和放逐。所幸的是斯宾诺莎不信命,也不肯接受“人是生而有罪的”这个观念,更不认为自己有罪。经过考证,他得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上帝就是自然,或者说它是自然的别名。然而,在宗教氛围浓郁的西方世界里,斯宾诺莎竟敢说“上帝就是自然”,这实在是一件“亵渎神灵”、  相似文献   

4.
女娲抟土造人神话的复原钟年《圣经·创世纪》中说,上帝在六天之内创造了世界,第六天是创造人类的时刻: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看他的形象造男造女。上帝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作家约瑟夫&#183;海勒于1999年12月12日因病逝世 ,享年76岁。海勒一生笔耕不辍。1994年完成《结束时分》以后 ,有人问他是否准备搁笔 ,他回答道 :生命不息 ,写作不止。他果真在1998年推出了一长篇回忆录《悠悠岁月》 ,真实地描述了自己一生从事文学创作的辛酸历程。约瑟夫&#183;海勒可谓多产作家 ,被誉为“黑色幽默”的巨星。主要作品有《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并非笑话》(1986)、《悠悠岁月》(1998)以及两个剧本《我们轰炸纽黑文》(1967)和《克莱文杰的审判》(1974) ,并以第一部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闻名(以下简称《军规》)。海勒的幽默、讽刺把荒诞与严肃、夸张与真实、闹剧与正经调和起来 ,以阴冷的、玩世不恭的幽默来嘲笑一切 ,表达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抗议 ,使人在震颤中去思索 ,在喜剧中去悲哀。因此 ,作品一发表即刻轰动社会 ,尤其在美国青年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天 ,“第二十二条军规”已成为美国人的口头禅 ,用以表达一种无法摆脱的困境或不可逾越的障碍。《军规》以荒诞的形式 ,多角度 ,多层次地展示了一个充满自私、贪婪、虚伪、欺骗、专横、残忍、淫乱和疯狂的现实生活。主人公尤索林被世...  相似文献   

6.
吕洞宾信仰是道教生命观的终端体现,其思想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他的成仙不死本身就代表了道教对死亡的独特解释,是道教神仙信仰的具体表现;二,他选择由儒入道,成为自我生命的主人,这是道教对个体自我自由选择的重视,是道教生命观主体性的表现;三,他劝人向善,劝人忠孝、教人修心之法,把生命终极问题的解决与道德的善恶联系在一起,是道教生命伦理观的体现;四,他以济世度人来自度,是道教生命观利他又利己、度人终度己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正>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启蒙主义运动的领袖,但他对英国的推崇甚至崇拜却举世皆知。他曾说:上帝啊,我真的热爱英国人。如果我不是爱他们更甚于法国人,愿上帝惩罚我!身为杰出的法国人,却如此热爱英国人,究其原因,这大约是当时许多法国知识分子的共识。英国与法国隔海相望,但它早已掌握了海上霸权,工商业发达,资产阶级已登上了政治舞台,开始了产业革命。164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8.
海勒最近推出的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是对传统小说写作的挑战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1923— )大器晚成。他到38岁才出版第一本书,但一鸣惊人,其中的一句警句成为广泛使用的成语。该书的书名《第22条军规》也是我们所谈到的警句,它的锋芒直指普遍存在的官僚主义的荒谬性。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作家约瑟夫·海勒于1999年12月12日因病逝世 ,享年76岁。海勒一生笔耕不辍。1994年完成《结束时分》以后 ,有人问他是否准备搁笔 ,他回答道 :生命不息 ,写作不止。他果真在1998年推出了一长篇回忆录《悠悠岁月》 ,真实地描述了自己一生从事文学创作的辛酸历程。约瑟夫·海勒可谓多产作家 ,被誉为“黑色幽默”的巨星。主要作品有《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并非笑话》(1986)、《悠悠岁月》(1998)以及两个剧本《我们轰炸纽黑文》(1967)和《克莱文杰的审判》(1974) ,并以第一部小说…  相似文献   

10.
一个故事可能有很多种讲法。在 众多人讲述的中国故事里,赵辉的叙 述是独特的。 这是一组用镜头讲述的故事—— 《中国故事》。在这部组歌式的作品里, 人们看到了大气磅礴、真气充沛、元 气淋漓的文化中国,感受到了一种新 的表达方式乃至摄影的新概念,“超以 像外”的艺术语言,历史的精神密码 和天人合一的生命符号。这一切,基 于“镜头后面的思想者”——摄影家 的人生经历——一个独特的生命形式, 为中国造像 赵辉和他的中国故事 一个生活在历史文化中的人与历史文 …  相似文献   

11.
肖滨 《东方文化》2002,(2):19-25
在现代西方社会,宪政是宪法框架下政府权力资源的分配架构,属于政治领域。上帝是人精神信仰的对象,属于宗教世界。按照政教分离的原则,宪政与上帝各有其活动领域,各有其运作原则。如此看来,二似乎没有关系。然而,如果从政治化的角度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12.
放眼世界的民族,几乎都有人类起源的美丽动听神话故事。在古埃及是奴姆神在陶器场内造出了男子和女人;在希腊是普罗米修斯神用泥土造出了人;在基督教是上帝用泥土造了男人亚当,亚当又抽一根肋骨变为女人夏娃。我们中国古代流传的神话故事,则是女娲氏用泥土造男人和女人,吹了一口气使他们又有了生命,与“神”或“上帝”造人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3.
温暖的烛光     
在午后灿烂而柔和的阳光下,弗拉基米尔教堂古老的天蓝色圆顶显得明亮悦目。教堂门前那条石板路也在阳光下闪烁发亮,如同一条波光晶莹的河。这条石板路被彼得堡虔诚的东正教徒们走了几百年,高低不平的路面如果有记忆的话,应该会记住一位俄罗斯大作家的脚步。他,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一带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两年半时光。从他住宅的窗户中能看见弗拉基米尔教堂蓝色的圆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虔诚的教徒。住在这里时,除了出门旅行或者卧病不起,他每天早晨都带着一双儿女上教堂。附近的彼得堡人都认识这位爱戴礼帽、…  相似文献   

14.
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馆地下实验室里,加布里埃尔·巴凯透过显微镜,凝视着蚀刻在小小的银制文书手卷上的四个希伯来字母——YHWH。他轻轻地道出了上帝的名字:“Yahweb”(有些人念“上帝”这词为Jehovah),这名字还是第一次在三大宗教之圣城的古代文物上发现。加布里埃尔·巴凯,几乎人人都称他为加比,  相似文献   

15.
正一我相信缘分。我与台湾著名学者金荣华先生,中间隔着浅浅的海峡。他在那头,我在这头。上帝安排我们成了同道。论年岁,我徒长他三岁,自然是兄长;论学问,他比我优秀得多,不能相提并论,故我一直称他为先生。我与金先生,是名副其实的亦师亦友。人的一生中,有些记忆是无法磨灭的。我与金先生初次见面的情景,时隔30年,至今还清晰地铭记在心。那是1986年夏,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应中  相似文献   

16.
在中外文化光流史上,黄嘉略鲜为人知。但他是有确切记载的在法国定居的第一位中国人。他在法国传播了中国文化,为中法两国文化与学术交流以及中法人民的友谊做出了贡献。黄嘉略是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人,生于清朝鼎盛时期的康熙18年(公元1679年11月15日)。其父黄保罗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曾向上帝许愿,让儿子笃信基督教。黄嘉略7岁那年,父亲病重,临终前嘱咐妻子一定要尽快把儿子送进教会,以还当年夙愿。黄保罗去世不久,法国外方传道会的一位教士李斐理(InBlan)来到兴化地区传教。黄母听说此事,就带着儿子找到李斐理,托付他…  相似文献   

17.
有人认为,孔子似乎完全否定战争。其实,孔子生活在战乱年代,他憧憬和平与安定,他的理想是和平压倒战争。作为杰出的思想家,孔子有着独特的战争观。认真研究孔子的战争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冯娅 《世界文化》2012,(11):46-48
霍乱来袭 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瘟疫、战争和饥荒就一直是人类的大敌。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和中世纪,当人们眼看着瘟疫吞噬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而束手无策时,只有将瘟疫看做是上帝给予人类的惩罚。在14世纪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瘟疫——黑死病爆发期间,这种天谴说催生鞭笞派,人们纷纷用鞭子抽打自己来减轻罪过以期驱逐瘟疫。  相似文献   

19.
死亡,生命,上帝,背叛,罪恶,内疚,救赎,生活……沉重的词汇一个接一个地在《21克》中闪现出来。杰克,深爱他的妻子儿女以及数十个亲戚朋友,在他家里等待他归来一同庆贺他的生日。克里斯丁娜,丈夫是建筑师,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儿,她正等待着他们回来晚餐。保罗,数学教授,病入膏肓的心脏病患者,答应了前妻的请求,留下了自己的精子,在病房等待死亡的来临。这一切在杰克的车驶过十字路口的那一刻完全改变。导演冈萨雷斯依然采用了钟爱的情节:车祸。车祸后杰克逃逸的那一刻,他便成了肇事凶手,遗弃了他撞倒的父女3人;克里斯丁娜变成了寡妇,失去了…  相似文献   

20.
瑞典杰出的电影导演英马尔·伯格曼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导演之一,他在30余年里导演的一系列情节复杂、寓意深刻的影片使其声誉日隆,遐迩闻名.他的影片均为自编自导,通过描写人与人、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探讨道德问题,具有十分独特的风格,堪称一代大师。英马尔·伯格曼于1918年7月14日出生在瑞典的乌普萨拉,父亲是路德教派牧师,他在极其严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