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质是宋代《诗经》研究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经》研究专著《诗总闻》能用文学的眼光来关注《诗经》,从多方面对《诗经》的文学特质加以论述,展现了《诗经》清新明丽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是开启宋学风气的重要人物。其所著《诗本义》对汉唐《诗经》学的基础《小序》、毛《传》和郑《笺》都做了全面的批驳,其解《诗》多着眼于诗歌本义,从文学角度解释《诗经》。由于受到传统《诗经》学的影响,欧阳修从文学角度解《诗》是不彻底的,没有彻底脱离经学的教化藩篱。欧阳修的《诗本义》,揭开了宋代《诗经》学废序言诗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关雎》和《蒹葭》是《诗经》中描写男子追求女子的爱情诗歌,表达的是男子对女子追求的决心和对女子的眷恋之情。本文试通过研究《诗经》中《关雎》和《蒹葭》之间的互文性,希望能更加了解这两首诗的主题、表现手法及人物。  相似文献   

4.
《诗经点勘》一书著录较为混乱,多称之为《诗经》,有的竟称其作者为刘海峰等,或刘大櫆、姚鼐、曾国藩、吴汝纶、吴闿生等四五人。其实此书是吴汝纶悉心搜集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姚、曾的《诗经》圈点与品评,精心辑录了明清《诗经》评点的精华,并与自己的圈点品评汇为一体的集大成之作,集中展示了桐城派《诗经》评点各具特色的状貌和成就及其与明清《诗经》文学品评的传承关系,值得系统深入研究。作为吴闿生整理其父《群书点勘》之一,此书著录为吴汝纶《诗经点勘》,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便于准确推介与传播。  相似文献   

5.
《诗经》在编订传习过程中发生过一些简次错乱的问题 ,《小雅·都人士》就是由于错简将两首诗误合成了一首诗。前贤对此已有质疑。如果从诗的描写内容、语气感情、用字特征和人物身份等方面分析探讨 ,并援引《诗经》内证 ,便可纠正《都人士》的错简 ,恢复《诗经》文本之原貌。  相似文献   

6.
细读《诗经》中的《卫风·氓》和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不难发现其中的女主人公都是悲剧人物。在中国历史文化长廊里,我私自认为她们是可叹、可悲、可敬的。  相似文献   

7.
在《诗经》文学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朱熹博采众长,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明确提出"废《序》言《诗》",主张"以《诗》说《诗》",求《诗经》的"本文本意",为后人从文学地理视域解读《诗经》文本打开了巨大的空间.他抛弃小序和《诗谱》比附政教、以美刺言《诗》的做法,在《诗集传》中用"地域界定+风俗考察"的方法解读《国风》,将地理视角贯穿于对具体诗篇、诗句和词语的理解中,并在《诗集传序》中提出文学与地理之间"物-人心-诗"的关系链条,直接影响了宋末的王应麟.  相似文献   

8.
庄姜是《诗经》学所关注的主要人物之一。古今《诗》学对庄姜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分析《诗》学界关于庄姜形象认识差异产生的原因 ,对历史人物庄姜的一些基本属性试作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诗经》中的人物,既有对勇武尚力英雄人格的崇拜。又有对温柔敦厚君子形象的赞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范型得以在《诗经》中共存,反映了商周各自信仰观念的差异引起的审美变化。从审美理想层面看,英雄蛮武是商早期游牧文化的积淀,君子人格则反映了周代礼乐文化精神和人文色彩。两种文化的相互激荡、融合,使《诗经》中的人物形象趋于丰富和生动。  相似文献   

10.
王符在撰写《潜夫论》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征引《诗经》中的诗句,或作为其史料来源,或引作权威性的理论论据,或有意识的记载书中人物引《诗》,都从中反映出王符对《诗经》的看法.为此,以《潜夫论》和《诗经》的文本考察研究入手,比照相关史书及典籍文献的记载,参考、借鉴了前人研究成果,探讨《潜夫论》中反映出的王符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