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俊彤 《辅导员》2014,(11):38-38
2011年11月,香港花园街发生大火,导致多人死伤。其中大部分死者是在梯间被浓烟熏死,事后香港政府推出了宣传短片,告诉市民火灾发生时,如梯间发现有浓烟应走回家中,等待救援。但是火灾发生时。如果有防烟门没有关好,浓烟就会跑进走火梯,人们在逃生时就会有被熏死的危险,而且火灾发生时一片混乱,如果要走进走火梯才能知道梯间有没有浓烟,这太冒险了,如果人们在走进走火梯前,就知道梯间有没有浓烟,便可减少人命伤亡。本作品就是设计了一个走火梯烟雾警报器,当安装在走火梯的烟雾感应器感应到浓烟,安装于其上的警布装置线路便会闭合,这时警布灯闪亮、警布器发出声音。人们看到了这些信号便能马上走回家中,等待救援。其特点是:1.增加逃生的机会;2.减少因人为疏忽(防烟门未关好),造成不必要的死伤。  相似文献   

2.
在去年12·25洛阳大火中,惟一从近20米高处、4层半楼上跳下来的幸存者刘大凤,是一个 文弱的女子,16岁男孩的母亲,一位勇敢又机智的北京人。 1月8日,身体多处受伤,尚未康复的刘大凤,在自己简朴的住处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那天,作为东都商厦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刘大凤正在加班,大约21点40分左右忽听走廊里有 惊慌失措的喊声:“快快!快跑!快跑!”“怎么了,有贼了?”她想。打开门一看,不好!上 烟了。她赶紧去找盆,没水了!烟势很快。她当即关了门报警。不好,占线!再给商厦领导打 电话,领导说:“已经知道。”这时,她才开始想到该怎么处理自己了。同屋办公的还有一 位女同事,带着一位6岁男孩子。大凤急忙打开惟一的一扇小窗子,向下张望,楼下黑乎乎 的什么也看不见。她马上弄湿毛巾,把孩子嘴捂上。幸好屋里有不少值班用的被子,她们迅 速用被子把门缝堵上。烟越来越大了,不停地往屋里灌。她猜想什么地方着火了。外面有强 烈的敲击声、夹杂着杂乱的呼叫声,大概是从舞厅里发出来的声音。突然,停电了,一片漆 黑。她有些慌,她意识到自己可能有生命危险。同事说:“咱们往外冲吧!”她俩捂着大被 子,迎着浓烟向外冲去。可是,一股又呛又辣的烟浪,压得她透不过气来。她断定再往前走 几步、只需几步,就会窒息。这个判断很正确。这是几秒钟之内足以使人致命的毒气。她当 机立断,和同事母子立即返回办公室,紧关上门。被子也挡不住巨大的热烟从门缝里洪水般 狂涌而入。窗户下面声音嘈杂起来。为了引起救护人员的注意,她爬出窗户,抓住墙外空调 的三角架,脚踩着十多厘米窄的窗台,向下边高声呼喊:“这里还有人!”救援人员听到呼 声往上打灯,叫她别着急,大凤能和同事们通话心里就不慌了。屋顶上放下来一根绳子,大 凤递给同事,让给孩子拴上。可是不行,绳子吊不起来,只好作罢。一会儿,上边又放下来 安全带,三个人都系上了,仍然没法用,只好再放弃。这时新鲜空气越来越稀薄,她感到喘 不过气来。从屋檐上滴下几滴污水,她用手接了点儿,真清凉!她立即又接了点儿给孩子, 这时从四面八方袭滚而来的浓烟越来越大,她感到自己说不定什么时候也会因昏厥而掉下去 。她的那只在寒夜里抓住空调架的手,已经坚持了四十多分钟,早已麻木。  相似文献   

3.
吴蓓 《科技文萃》2001,(2):21-22
核废物 如果说核电事故是由多种因素如机械损坏、人为错误、自然灾害等导致的偶然事件,核废物的存放却令人头痛。 核废物是指含有α、β和γ辐射的不稳定元素并伴随有热产生的无用材料。核废物进入环境后会造成水、大气、土壤的污染,并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当放射性辐射超过一定水平,就能杀死生物体的细胞,妨碍正常细胞分裂和再生,引起细胞内遗传信息的突变。研究表明,母亲在怀孕初期腹部受过X光照射,她们生下的孩子与母亲不受X光照射的孩子相比,死于白血病的概率要大50%。受放射性污染的人在数年或数十年后,可能出现癌症、白内障、失明、生长迟缓、生育力降低等远期效应,还可能出现胎儿畸形、流产、死产等遗传效应。 一台1000兆瓦核电站的年核废物中含有10公斤的镎-237和20公斤的锝-99,如以非专业人员允许的年接受辐射剂量率为标准,那么上述核废物即使贮存100万年,仍高出允许剂量的300 0万倍!如果直接排放,需用6亿吨水稀释镎-237,用3000万吨水稀释锝,才符合环境要求,这是做不到的。核废物的存放是举世瞩目的难题。目前常见的高放射性核废物,是采用地质深埋的方法。常见的矿山式处置库,位于300~1500米深处。若深部钻孔,如在花岗岩石中凿一个地下处置库,则要建在几千米深处。库的结构包括天然屏障和工程屏障,以防止废物中的放射性核素从包装物中泄漏,但很难保证在长达上百万年的时间中包装材料不被腐蚀、地层不变动。美国1986年准备把人烟稀少的尤卡山作为核废物存放点,当时科学家推测附近 20公里处的一座火山在27万年前爆发过,到了1990年科学家把火山爆发距今的时间缩短为2 万年,这使得该火山可能在核废物变得无害前恢复活动。美国科学家尼古拉斯·伦曾说:“应记住,在不到1万年以前,曾在今天的法国中部爆发过火山,在7千年前英吉利海峡还不存在,5千年前撒哈拉的大部分地区还是肥壤沃土。只有千里眼才能为20世纪的核废物选择一个不受干扰的永久性的贮存场所。” 世界各地核电站每年产生约1万立方米核废物,存放低放射性(半衰期小于30年)的核废物不用深埋,地表下几十米即可,但也得层层设防。法国1996年建成第一座大型陆地核废料储存库,外形如一个小山丘,由140万吨砂岩、片岩、黄沙和泥土组成,第一层是植被,第二层是硬石层,第三层是沙子,第四层是防水沥青膜,第五层是排水层,第六层是覆盖在装有核废物的铁桶上的硬土石层。 我国已建好的西北处置场、华南处置场,是存放低、中放射性核废物的近地表处置场。对高放射性核废物我国目前还没有地质处置库,只能继续贮存。另外我国军工还遗留下不少放射性核废物,加上今后要大力发展核电,专家们呼吁必须从战略、战术上重视和减少放射性废物,加强核废物的处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