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畅 《世界文化》2001,(2):18-19
希望钻石希望钻石是一颗世界上最有名、最珍贵的宝石。它重45.5克拉,光华灿烂、美丽绝伦。但是,它似乎拥有邪恶的魔力,总是给它的主人带来难以抗拒的灾难。因此,被人称为“厄运之钻”。此钻石产于印度,1642年,这颗原重达112克拉的深蓝色钻石落到了法国珠宝商人马普特斯特·戴文尼尔的手里,他将钻石献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得到了一大笔赏金,还获得了一个贵族头衔。后来戴文尼尔在瑞士买了一块领地,享受富裕的生活。但是,他儿子嗜赌成性,花光了他的财产。他被迫再去印度寻找财富,结果在途中被野狗咬死。1668年,路易十四国王取…  相似文献   

2.
钻石趣谈     
钻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最珍贵的饰物,它的颗粒越大就越昂贵。一克拉重的钻石,如果质地纯良,价值上百英镑,而同样种类的钻石如果重三克拉,则价值可达六百英镑。一九○五年在英属南非的卡利南钻石矿中发现了一颗巨大的钻石。这颗被称为卡利南钻石的珍贵钻石比世界上目前所开采出的最大的钻石大三倍。它长四点五英寸,宽二点五英寸,高二英寸,重达三千一百零六克拉,呈纯白色。后来这颗钻石被分割成一百多块,最大的一块称作“非洲之星”,  相似文献   

3.
郭栋 《世界文化》2007,(9):50-51
多少年了,我脑海里的枫丹白露一直弥漫于卢梭的风景画中,并陶醉于“枫丹”与“白露”那如诗如画的名字,觉得它是世界风景中最优雅之所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王珂 《世界文化》2014,(7):31-33
一 读到《沙郡岁月》这个书名,我还为它的副题吸引:“李奥帕德的自然沉思”。打开它,那一串串引人的题目艺术地铺展:“沙郡年记”“地景的特质”“乡野的情趣”“消失的野地”……再翻,还有章节小题:“年轮泄露的历史”“伐木工具的历史寓意”“大草原生日的葬礼”“谁为裂叶翅果菊哀泣”“沼泽挽歌”“像山一样思考”“关于自然的精致品味”“如果雁的音乐不再”……  相似文献   

5.
泉州位于东海之滨.古称“刺桐城”.因其环城遍植刺桐树而得名;古泉州又称“光明之城”,那是它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雄居“世界最大港口”200多年、夜夜灯火通明的繁荣景象的证明。泉州的历史悠久而辉煌,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化名城。这  相似文献   

6.
芮传明 《寻根》2006,(1):15-19
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ani)创立了二元论的宗教,称为摩尼教。它主张宇宙由明、暗二宗构成,二者的对立和斗争从世界之始一直持续到最终,故摩尼教徒的终生使命便是与“黑暗”做斗争,使得被它束缚或污染的“光明分子”重获自由,回归清净快乐的明界天堂。  相似文献   

7.
罗开玉 《寻根》2003,(1):68-71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虽较为短暂,但“三国文化”却特别引人瞩目。在我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及遍布世界的华侨、华裔中,三国文化、三国故事、三国人物,几乎老幼皆知、家喻户晓。近年来,三国文化又借助电子网络,向欧、美、非洲等地快速普及。毫无疑问,三国文化是中华文明在全世界宣传最持久、影响最深远、普及最广泛、最能为各国人民接受的一个分支文化。大家何以对“三国文化”如此痴迷呢?我认为,“三国文化”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它的主题思想是儒家文化与兵家文化的高度结合。将“三国文化”与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南北朝、…  相似文献   

8.
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山,位于爱琴海的塞尔迈湾附近,希腊的最高峰。山顶常年积着白皑皑的雪,云雾笼罩着,谁也看不清它的真面目。传说,那山是众神所在之圣地,如果你的心很诚,很静,就会听到那里传来的美妙动人的音乐。阿波罗,众神之首宙斯的儿子,是其中最受人敬仰和爱戴的一位神灵。人们在绘画和雕刻中把他塑造成一位英俊少年,他手里总是拿着一张弓、一把里拉琴。弓,象征着正义和威严———他能使人们认识到自身的罪恶,并为他们洁净灵魂;琴,则象征着爱———他用音乐使人快活、幸福,为世界带来和平、健康、富足。山上还有九位统…  相似文献   

9.
释"如"     
吉霞 《寻根》2007,(6):54-55
如,甲骨文写作 《说文》:“如,从随也,从女从口。”尹黎云先生在《汉字字源系统研究》一书中认为,“如”是“女”字的后出分化字。“女”,甲骨文写作“孝”,《说文》:“女,妇人也,象形。”此说流传甚广。《甲骨文字典》对女字的解释为:“象屈膝交手之人形。妇女活动多在室内,屈膝交手为其于内居处之常见姿态,故取以为女性之特征,以别于力田之为男性特征也。”  相似文献   

10.
卞孝萱 《寻根》2007,(6):106-107
清扬州府江都县(今扬州市)方尔谦(地山)、尔咸(泽山)兄弟,诗名早著,海内称为“二方”,兄为“大方”,弟为“小方”。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合校本)》云:  相似文献   

11.
吉霞 《寻根》2006,(6):102-103
北,《说文》:“北,乖也。从二人相背。凡北之属皆从北。”唐兰在《释四方之名》里也说:“北由二人相背。引申有二义:一为人体之背,一为北方。”尹黎云先生在《汉字字源系统研究》一书中也说:“北,甲骨文写作,与小篆同,象二人相背之形。北就是背的初文。”  相似文献   

12.
蹴鞠小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球,也许是因为它的形状以及它所具有的跳跃和运动的功能,很早就成了人类的游戏活动用具。在世界各民族中,球类游戏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得十分遥远,几乎在所有的古文明中都有球类活动的记载。人类生活的这个世界,球形物体俯拾皆是,河边的石头,植物的果实,都可以蹴之、掷之、击之、踏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较早、并流行了数千年的古老足球——蹴鞠,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项传统的球类活动。蹴鞠,在我国古代的史籍上也叫“蹋鞠”。“蹴”、“蹋”均是用脚踢的意思,“鞠”就是球。蹴鞠是谁创造的呢?西汉刘向在其《别录》中写:“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  相似文献   

13.
历史泰山     
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一座神秘的大山,叫古昆仑山。古昆仑山的地位可与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山媲美,是一座上帝和众神居住的神仙。大约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繁衍生息在这座“神山”周围了:大约4700年前,炎帝和黄帝活动于这一地带,创造出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中国古箱所提到的“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昆仑山之丘、黄帝之宫”中的昆仑山,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各种各样的新闻现象中,黄色新闻遭受到的关注、质问、反对和批判是空前的,其跨度之长,范围之广,程度之烈,在世界文化史上实属罕见。著名作家狄更斯曾说,黄色新闻“用恶眼窥视每一户人家”。但是作为一种在现代报纸的发轫期出现的新闻思潮,它的产生和存在也不可否认的具有一定必然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胡发贵 《寻根》2006,(5):32-36
著名学者赵俪生先生在《说〈吕氏春秋〉中的一股思潮》(《文史知识》2004年第7期)一文中,深刻地揭示了《吕氏春秋》中出现的一种“很新鲜、很奇特”的政治观念,这就是“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论。不过赵先生认为这一思想只是昙花一现,秦以后,因君主专制的关系,它就成为“绝学”了。其实,秦汉以降日益加强的封建专制,并未能窒息公天下思想的滋生与蔓延,相反,历史上不断有仁人志士鼓吹“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在明清之际甚至还出现了颇为壮观的天下为公的思潮。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将是一个全球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而竞争的焦点也将由经济竞争转化为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中国要加快经济建设、迅速提高综合国力,在21世纪脐身世界强国之林,首先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技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有了发展的资本,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我们的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落到实处,少喊口号、多做实事。要形成~种良好的社会风气,使大家能清楚地认识到知识和人才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以及…  相似文献   

17.
张崇琛 《寻根》2003,(1):40-41
古有元日饮屠苏酒之风俗。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其俗至宋时犹存,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陆游《除夜雪》诗“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皆咏其俗。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屠苏”原为房屋之名,字本作“”。《广雅》:“,庵也。”《广韵》:“,草庵也。”《太平御览》卷一八一引汉服虔《通俗文》:“屋平曰。”后径写作“屠苏”。如《三国志·曹真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云:“(李胜)为尹,岁除,厅事前屠苏坏,令人更治之…  相似文献   

18.
秉持创立之初对推广南音古乐的赤诚,一路走来,“汉唐乐府”早已跻身全球一流艺术行列并坚持以最纯粹的华夏梨园乐舞,最极致的精炼美感,为人类的精神世界提供一方清澈活水。“东风吹水日衔山,春风长是闲。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问”。在舞台上,歌者浅吟低唱,舞者高蹈轻扬,观众恍若置身千余年前的五代南唐……  相似文献   

19.
曰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 :“难言也。其为气也 ,至大至刚 ,以直养而无害 ,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 ,配义与道 ;无是 ,馁也。是集义所生者 ,非义袭而取之也。”(《孟子·公孙丑上》)早在二千多年前 ,被称为亚圣的孟子的这段对话 ,一直被称作至理名言被历代文人奉为圭臬。短短几行字却包涵了无比深邃的宏大内容 ,千百年来 ,无数注释家竭尽毕生精力也没能尽述其中之精髓。那么到底什么是浩然之气呢 ?就连孟子也说 :“这个很难说透。它作为气是最伟大 ,最刚强的 ,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害 ,它就会充满于天地之…  相似文献   

20.
1955年,法国巴黎的一家小出版社,推出了一部名为《洛丽塔》的长篇小说。三年后,以言论自由称,但却多次拒绝这部稿子的美国,也终于接纳出版了此书。《洛丽塔》的出版,即刻引发轰动,成了当时拥有最广泛受众的畅销书(就在今天,这部书仍以其独具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多变又挑剔的读)。之后数年,已被尊奉为学大师的该书作纳博科夫,仍不无自负地说:“有名的是《洛丽塔》,而不是我。”[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