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今,民生新闻节目出现了疲态,受众也在多档民生新闻节目的现状下出现了视觉疲劳。有的电视台在晚间黄金时段竟然有两档以上的民生新闻节目,各种问题应运而生,到了民生新闻节目普遍的瓶颈期,也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节目内容同质化、娱乐化、低俗化、缺乏人文关怀等问题,收视率同时也在下滑。民生新闻节目是市级电视台争夺收视率的重要战场,笔者以在福州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新闻110晚报》工作的经验,结合目前实际,以此节目为研究个案,对当下民生新闻节目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如今,新媒体的涌现,影响并逐渐改变着传统新闻的制作、播出方式。新媒体的冲击也迫使传统电视媒体,改变传播策略,与新媒体合作,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以及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对于电视节目有了更高的要求。当下,新媒体的优势让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与运营面临机遇和困难,民生新闻节目有其特定的受众群体,如何运用其特殊的传播理念促进民生新闻节目更快更全面地传播,是必须关注和讨论的。本文从民生新闻的策划入手,结合民生新闻节目的实际需求,探讨如何有效进行民生新闻的制作与传播,为民生新闻节目在当下新媒体语境下的继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职业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雪 《新闻窗》2011,(5):99-100
近几年,随着江苏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北京电视台的《第7日》受到观众喜爱,收视率表现良好,各个地方台都雨后春笋般地设立了类似的民生新闻节目,民生新闻节目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作为民生新闻节目的核心和形象代表,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更是大家讨论的焦点,民生新闻主持人应该具备什么素养.本文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杨帆 《东南传播》2014,(8):42-43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中央电视台4套中文国际频道的《海峡两岸》为观众架设了一座了解宝岛台湾的资讯桥梁,节目以权威评论见长,深受好评。进入21世纪,随着海峡两岸的关系趋缓,观众也越来越关注台湾新闻,不少地方电视台也开始筹办自己的涉台新闻节目。2006年,福建电视新闻频道也创立一档涉台新闻栏目《看东岸》。面对老牌涉台新闻节目《海峡两岸》的权威和强势,《看东岸》经过分析判断,再从自身条件出发,采取"民生化"策略,最终在涉台新闻的收视领域成功分得一杯羹。"民生化"策略,不失为地方涉台新闻节目抢夺收视率的一个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新闻节目的板块化成为了业界公认的提高收视扩大影响的法宝,《新闻夜航》节目也在板块的精品设计上下了一番功夫,《小翟关注》板块应运而生,板块结合热点时事、深度评论,成为了节目观点发布平台,起到了一定的意见领袖作用。本文分析了板块的五大特点,并结合事例分析了新闻评论的观众需求和新媒体手段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语言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薇 《新闻世界》2010,(9):13-14
随着江苏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湖南经视频道《都市1时间》受到观众喜爱,收视率表现很好以后,民生新闻节目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作为民生新闻节目的核心和形象代表,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特别是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更是大家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从它诞生的那天起,便以其平民的视角、民生的内容、人文的叙事风格赢得了观众的青睐,成为业界新闻节目的增长点。而民生新闻针对新闻事实而阐发的评论在民生新闻兴起之初,便以其独特的魅力打动着人心,并且随着民生新闻节目的不断丰富和完善,益发成  相似文献   

8.
<正>电视节目无人买单的尴尬牵制着电视媒体的发展步伐。当观众能从新媒体、手机端更便捷地得到信息服务,与电视节目的"约会"效应就大为削弱。那么,是观众没有电视需求了?还是我们没有提供适应观众需求的电视节目呢?民生新闻栏目《帮帮团》一直希望在实践中找寻答案。现代信息学的一个重点是信息的有效送达。怎样实现新闻节目对电视观众的有效送达呢?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各种新媒体的新闻短视频以较强的时效性、较高的受众参与度以及便捷的制作形式等特点,逐渐替代了电视民生新闻的一部分功能,并明显分流了很多受众,对传统的电视民生类新闻节目产生了不小的冲击。本文分析了新媒体平台短视频对电视民生类新闻节目的冲击与影响,概述了新媒体上短视频的主要问题,并探究了电视民生类新闻节目的应对措施,为相关单位的节目改进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汤婧 《视听》2016,(7):72-73
如今,民生新闻节目在新闻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民生新闻评论也得到了观众的关注和认可,同时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对象。本文试以电视民生新闻中新闻评论的语言艺术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现存的问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艺术等。一、民生新闻评论语言存在的问题当今,民生新闻为了争夺高收视率、高业绩而导致新闻题材雷同,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11.
《百晓讲新闻》作为温州电视台推出的方言民生新闻节目,一直稳居当地收视率冠军的宝座。对于不少温州观众而言,每晚6点15分打开电视,边吃晚饭边看《百晓讲新闻》已经成为每日生活的常态。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评论作为电视新闻节目的"点睛之笔",其深入透彻的说理分析,让人们在新闻"快餐"之后,了解到更多的背景和专业观点,在给观众提供更多信息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思考。如今,新媒体的加入为电视新闻评论增添了活力与动力并促进其不断发展。本文从内容与呈现形式两方面浅析新媒体融合下的电视新闻评论,并结合新闻节目的有关成功案例探讨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13.
黄振锋  张建 《视听界》2015,(2):97-98
新媒体传播注重受众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给传统电视媒体特别是民生新闻带来很大冲击。在移动互联时代,城市台传统收视王牌的民生新闻节目如何应对挑战?一、强化舆论监督和评论,保持节目的品牌效应目前,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新闻事实缺乏系统性的探究,没有对新闻形成有效跟踪和监督。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民生新  相似文献   

14.
林舒然 《东南传播》2017,(12):118-120
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受众对于传统媒体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有了更多的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注重情感交流、贴近百姓的民生新闻类节目就成为了各个地方台的当家花旦,而这样的大环境也就对节目中出镜记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以笔者担任出镜记者时所在的民生新闻节目《帮帮团》栏目为例,探讨出镜记者的形象定位和专业素养能力。  相似文献   

15.
胡泊 《青年记者》2016,(14):47-48
民生新闻节目遭遇“疲软困局” 1.“内外受敌”导致民生新闻压力沉重.首先,民生新闻外部压力沉重.近年来,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助推移动终端的信息传播,人们获取民生新闻资讯的方式越来越多,客观上消解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受众需求.与此同时,我国电视节目形式近年来不断丰富,尤其是《奔跑吧兄弟》《极速前进》等明星真人秀节目和《蒙面歌王》《中国好声音》等娱乐综艺节目的崛起,人们被“明星类”“精英类”电视节目深深吸引,“平民视角”的民生新闻弱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评论是当今公认的重要报道形式,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为代表的这类新闻节目,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赢得观众认可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主持人的表现。作为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必须要求有超强的节目整体意识和驾驭节目的能力,有较高的政治判断力和透析力,对当前社会的焦点问题有较深入的了解,正确并积极引导观众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7.
解娜  于惠淑 《新闻世界》2009,(12):87-88
《拉呱》是齐鲁电视台于2005年10月31日开播的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凭借内容上的本土化和曲艺化的播报方式,自开播以来受到了山东观众的喜爱,而《拉呱》也因此成为齐鲁台的品牌节目。本文主要从节目内容、播出形式以及品牌维护三个方面揭示《拉呱》成功之处,希望类似的民生新闻节目能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8.
俞一群 《视听界》2009,(5):96-96
目前,电视与网络的互动形式被普遍使用,尤其是直播的电视节目。今年以来,无锡电视台都市资讯频道在主打的新闻栏目《今晚60分》中尝试了与新媒体的互动,给这档民生新闻节目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民生新闻节目以其自身的独特性赢得了老百姓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因服务性、贴近性和实用性等特点而深受观众的欢迎。但随着传媒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行业步入了融媒体时代,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民生新闻节目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和融媒体时代对新闻节目的新要求,不断创新主持播报方式,以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民生新闻的内涵和特点,然后从生活化播报、评论式播报、段子式播报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形势下民生新闻主持播报方式的创新策略,然后提出了新形势下创新民生新闻主持播报方式的保障措施,希望能与广大同行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邹梨 《东南传播》2013,(7):71-73
目前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开办了民生新闻节目,福建本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就达到数十家。如今民生新闻的生存状态尴尬,普遍陷入了报道同质化、题材雷同化、观众审美疲劳的局面,本文以收视率屡创新高的综艺类真人秀节目的表现形式、互动手法为研究对象,结合电视民生新闻的自身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电视民生新闻《新闻达人脱口秀》的表现形式的创意和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