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春芳 《收藏界》2013,(7):46-52
关于明清宫廷紫砂,笔者早在1963年的上半年就有过零距离的接触。当时我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求学,学制五年的本科再有一年就要毕业了。三月的一天,时任"陶器工作室"的专业教师张守智老师找到我,要我协助他进行"宜兴紫砂造型"的专题研究,因为我有入学前在宜兴紫砂厂四年  相似文献   

2.
虽弓 《收藏》2014,(2):136-137
相传古时候,宜兴街头一日突有一僧沿街叫卖:“卖富贵土了!谁买富贵土?买了就可以发家致富。”这种泥土便是今天的紫砂。紫砂。因其产自江苏宜兴。故又称宜兴紫砂。因为紫砂材料特殊的物理性质,用其所做的紫砂壶泡茶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相似文献   

3.
曹亚麟     
《收藏界》2009,(3)
提名:中国名家收藏专业委员会推介指数:特约鉴赏点评专家:金煜、张谧诠、望野曹亚麟,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1955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后一直在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专业从事紫砂陶艺的创作和研究。在长期进行紫砂陶艺的研究和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理念:"不拘一格,师法自然。"同时认为艺术的价值贵在创造。在创作每一件作品时,必定追求其独特的艺术发现和创造。所创作品题材广泛、构思严谨、  相似文献   

4.
《收藏界》2009,(2)
紫砂壶艺的希望是传承与创新,五千余年陶文化绵延至今,传统文化艺术宜兴紫砂陶艺不断在单一的传统壶艺方向发生着质的变化,一些学院派的中青年陶艺家向往着一种尝试和跳跃,他们尊重传承又不拘泥于传统,注重设计求创新是这些年轻壶艺工作者内心的向往与追求。2008年11月10日来自江苏宜兴丁蜀镇中国陶都陶瓷城"陶都风紫砂会所"的蒋春音走进《现代快报》江苏都市网直播室与喜爱紫砂艺术的朋友零距离对话"当代壶艺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蒋鹏 《收藏界》2014,(12):130-131
背景链接:蒋春音,艺名佳依,1982年出生于陶都宜兴。青年紫砂艺术家、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年度提名奖得主。祖上世袭承陶,师承紫砂艺术大师何道洪先生,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省紫砂器具收藏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工艺美术师、徐悲鸿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6.
玉溪陶艺     
《收藏》2007,(7):208-208
宜兴玉溪陶艺有限公司是在中国著名紫砂艺术家顾惠君先生上世纪90年代创办的“玉溪陶艺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集紫砂、奇石、书画研究、交流及培训、创作、设计、制作为一体,是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经营工艺美术品的企业。尤其是在紫砂陶艺界,以拥有宜兴紫砂名人名作,师资实力雄厚,作品标新立异、神丰韵足著称。  相似文献   

7.
他没有显赫的大师头衔,但他对宜兴紫砂产业化的推动作用不可替代;他没有精湛的紫砂壶制作技艺,但他为紫砂传统技艺的传承播种了无数的种子;他没有传世作品,但他最大的作品却恩泽了紫砂行业。他就是—中国陶瓷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  相似文献   

8.
阳羡,古之宜兴。相传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有名供春者,本是宜兴进士吴颐山家童。吴曾读书于金沙寺中,供春便利用侍候主人的间隙,偷学金沙寺内一老僧用陶土制壶,并将老僧洗手缸中的沉淀泥料悄悄保存,细加分析,始制出紫砂第一壶。此为传说,是否有供春其人,已不可考,今之所谓供春传世名器,也皆为后人托名之作。但紫砂之器确是极其珍贵的,世间有"价埒黄金""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土一丸"之说。紫砂泥原料主要分为紫泥、本山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土",因其产自江苏宜兴,故称  相似文献   

9.
宜兴紫砂承载了八百年的岁月和艰辛,积淀了八百年的智慧和荣光。在宜兴陶都丁蜀镇,集结了一万多名做紫砂壶的艺人,其中不仅有世代传承的制壶人,还有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而慕名而来的全国乃至世界的紫砂爱好者更是络绎不绝。王亚平,这位江苏省工艺美术界名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历程,近年以其方正系列陶艺作品,在陶都、在中国陶艺界确立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玉海陶艺     
《收藏》2006,(8):176-177
宜兴玉溪陶艺有限公司是在紫砂陶艺家顾惠君先生20世界90年代创办的“玉溪陶艺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研究、交流、培训、创作、设计 、制作、销售为一体,拥有宜兴紫砂名人名作,作品标新立异,神丰韵足。创办人顾惠君先生的精品被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作品曾地中央电视台宣传,多次在《收藏》《对外贸易》杂志刊登。  相似文献   

11.
《收藏界》2012,(10):21
精选宜兴原矿紫砂泥,采用传统制作方法精心设计制作而成。画面用粉彩、珐琅相结合,以历史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为背景。外加24K黄金包制。2011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金奖"。使作品达到了"皇家文化"的传承和陶与瓷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夏汶  中健 《收藏》2009,(9):186-186
“一两紫砂十两金”“大师紫砂壶”选用最好的泥料制作,珍贵无比 全世界只有中国的宜兴才有紫砂泥。自古纯正的紫砂泥就被誉为“一两紫砂十两金”,属于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目前紫砂泥存世量已经不多,越用越少,越来越珍贵!从2007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已经禁止了对紫砂泥的开采。纯正的宜兴紫砂泥本身就是值得传世的珍宝。吕氏阴阳太极“大师紫砂壶”采用的紫砂泥是大师家藏的纯正紫砂泥,陈腐长达30年,堪称紫砂界的稀世之珍。  相似文献   

13.
徐文 《收藏》2016,(5):6-6
潘国新的紫砂语言(中国工艺美术师) 潘国新先生1966年出生于陶都宜兴紫砂原乡蜀山镇双桥村,该村先祖系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后裔。  相似文献   

14.
【尹祥明艺术档案】尹祥明,高级工艺美术师,职业陶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陶坊主人尹祥明1963年生于江苏宜兴,自幼习艺,1995年从事紫砂陶艺、雕塑的创作,师从徐秀棠大师,后就学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98年创建宜兴日月陶坊。日月陶  相似文献   

15.
陈锡生 《收藏界》2014,(9):140-141
蒋春音艺名佳依。青年紫砂艺术家、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年度提名奖得主。1982年生于陶都宜兴,祖上世袭承陶,师承紫砂艺术大师何道洪先生,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省紫砂器具收藏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工艺美术师、徐悲鸿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多次参加京、广、沪等地的紫砂艺术展览,作品相继被近百家国内外报纸、杂志、网站等媒体争相报道,多件紫砂艺术作品被中国现代文学馆、广东省博物馆、重庆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院等国内外各大艺术机构收藏,在纯学术的艺术评比中屡获名次。  相似文献   

16.
蒋春音,艺名佳依,中青年紫砂艺术家、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助理工艺师。1982年生于具有五千多年陶文化历史的江苏宜兴丁蜀古镇蜀麓脚下,祖上世袭承陶,是明代制壶高手闵鲁生壶艺传人,师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受家训文脉较早从事紫砂壶艺的设计与制作,自幼喜书画、好设计,尤擅艺术作品的创新,既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紫砂壶艺作品在现实基础之上求变。其作品清新隽秀、自然飘逸,注重紫砂壶器型的点线合一设计理念,形成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17.
黄健亮 《收藏》2010,(3):14-20
近年紫砂界的大事,首推宜兴蜀山窑址的考古发掘。这项迄今规模最大的紫砂窑址考古,发掘地层跨越了明代晚期至1966年共300余年,为宜兴陶器分期、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07,(10):19-19
周晓琴(女),艺名:秋赢。1956年生,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宜兴陶瓷博物馆紫砂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高中毕业后即投高级工艺美术师范洪泉名下悉心学艺,经数年刻苦努力,存制壶技艺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后得紫砂艺术大师徐汉棠指教,从传统中入手探索现代陶艺的发展,擅长全手工操作。作品古朴清新,功力深厚,线条流畅,气韵生动,深得业界、文艺界与收藏家所肯定。其《天使壶》、《珠圆玉润》、《一粒珠》、《高洋桶》、《腾飞》等皆获大奖。近期致力于“曼生壶”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谭文诚 《收藏界》2015,(2):62-69
江苏宜兴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其特产紫砂壶造型丰富,技艺奇绝,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兼实用与审美为一身,是世界陶苑的一支奇葩。上世纪的1949年初,经过八年的抗战与三年的内战,宜兴城内外破坏严重,紫砂产量锐减,制壶艺人只剩二十多人,紫砂壶艺人陷入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绝境。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10月,以裴石民、吴云根、朱可心、施福生、邵陆大、范正根、范祖  相似文献   

20.
紫韵     
雨岚 《收藏界》2010,(7):52-52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古来技巧能几人,陈生陈生今绝伦——汪文柏《陶器行赠陈鸣远》 汪诗中这一丸比珠玉还要珍贵的“阳羡溪头一丸土”便是宜兴的紫砂泥。江苏宜兴,古名“阳羡”,这里山明水秀,人杰地灵,水土宜陶,砂壶宜茶。用这里的紫砂泥烧制的紫砂壶,历来是爱茶之人的心仪之物。北宋苏东坡择居宜兴时,“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爱其茶、泉、壶,有“饮茶三绝”之说;明代李渔也有“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的赞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