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国际新闻安全学会宣布,2004年全世界共有117名新闻从业人员殉职,为10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叶,新闻传播活动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为了协调各国的新闻传播活动,加强新闻传播界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世界新闻传播的良好秩序,国际新闻职业道德建设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1910年,国际期刊业联合会在布鲁塞尔宣告成立。1916年,第一届世界报业大会通过了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沃尔特·威廉主持制订的《记者守则》,使之成为第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1926年,第一届泛美报业协会通过一项规则,旨在协调美洲国家之间的新闻传播活动,要求新闻从业人员正确而真实地报道新闻,不在报道中掺…  相似文献   

3.
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于去年年底公布年度报告称:2001年全世界有100名新闻从业人员殉职,创下6年来最高记录。现在让我们看看具体情况:在阿富汗战场美英联军空袭阿富汗前,“记者战”就在阿富汗周边国家先行打响,一些记者在临近阿富汗的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地区安营扎寨;一些胆大的记者,干脆乘坐阿富  相似文献   

4.
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去年底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发表年度报告说,今年全世界有100名新闻从业人员殉职,创下了近6年来的最高纪录。在去年殉职的总共100名新闻从业人员中,有些是在战乱地区遭遇不测,另有一些在“野蛮暗杀”活动中倒下,其他死难者则是因为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之际在“不适当的时间”出现在了“不适当的地点”。美国殉职记者最多在国名排行榜上,美国高居首位:共有4名记者和8名其他媒体工作人员殉职,其中7人死于“9·11”恐怖袭击事件。2001年9月11日,摄影记者威廉·比加特在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击…  相似文献   

5.
《中国记者》2012,(3):64
一期又一期的《中国记者》叙述着编辑、记者们走过的路,是理论融于实践之路,其中有艰辛和曲折,也有喜悦和成功。它的文章是写给正在工作的编辑、记者的,同时也是写给未来的新闻从业人员的。《中国记者》是记者、编辑和未来新闻从业人员的朋友。马胜荣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6.
荆门市新闻战线以"媒体转文风、记者转作风"为主旨的"记者五走进"活动,从2009年3月启动以来,已历时整整两年。所谓"记者五走进",即记者走进企业、走进开发区、走进新农村和城市社区、走进革命老区以及走进创业人群。这项活动两年来,荆门市直各新闻单位1000余名新闻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7.
一期又一期的《中国记者》叙述着编辑、记者们走过的路,是理论融于实践之路,其中有艰辛和曲折,也有喜悦和成功。它的文章是写给正在工作的编辑、记者的,同时也是写给未来的新闻从业人员的。《中国记者》是记者、编辑和未来新闻从业人员的朋友。  相似文献   

8.
《中国记者》2012,(4):50
一期又一期的《中国记者》叙述着编辑、记者们走过的路,是理论融于实践之路,其中有艰辛和曲折,也有喜悦和成功。它的文章是写给正在工作的编辑、记者的,同时也是写给未来的新闻从业人员的。《中国记者》是记者、编辑和未来新闻从业人员的朋友。  相似文献   

9.
《新闻实践》2010,(5):50-50
记者从4月7日召开的2010年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2009年记者违法违规举报案件增加,新闻出版总署共受理记者收受钱财、敲诈勒索等举报案件76件,查实88名新闻从业人员违法违规,其中60人因严重违法被列入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记录名单。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实践中,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新闻敏感。 一名新闻从业人员新闻敏感的强弱,直接影响新闻采写的数量和质量。新闻敏感强,就能抓住让人眼睛一亮的东西,就能摸到“活鱼”,就能写出上乘的作品。从这个方面说,新闻敏感的强弱甚至会决定一位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命运。所以每个新闻从业人员,特别是年轻的记者、编辑必须增强新闻敏感,从而能够准确、快速地捕捉到新闻。  相似文献   

11.
从2001年开始,<新闻记者>开始在每年底评选"十大假新闻",在全国新闻界产生了广泛的共鸣和较大的影响.尽管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众多读者的关心和支持,但在揭露和鞭挞假新闻的过程中,该刊同仁却是"有忧愁有苦涩",并"有不少困惑如影随形","难以排遣、释然"①为此,该刊在2009年第1期推出2008年"十大假新闻"之际,"坦陈心迹",以编辑部名义发表了<八年新闻打假留下五大困惑>一文,"吁请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新闻理论研究人员开展深入研讨,明辨是非,求同存异,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电台为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1989年四季度举办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学习班。学习班以35岁以下和1985年后进台的编辑、记者、播音员为主要对象,学习的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是一项讲究技术性、技巧性的工作,在新闻从业人员实施这一新闻要务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记者适当地运用情感因素,会让新闻更加生活化,有助于探寻新闻价值。情感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关系连接的纽带,记者只有把采访中的真情实感融入到新闻作品中,才能让作品更有生气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记者的血没白流李庚辰据新华社报道: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年初在布鲁塞尔宣布,全球1993年至少有75名新闻工作者殉职,另外17名死因正在调查中。记者的职业是“记”,无非客观如实地报道新闻事实,何以竟数以几十计地死于采写过程中?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披露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量记者加入到富有活力的媒体行业中,记者的生存状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灵活的市场化用人机制加速了新闻从业人员的流动,这一方面赋予了他们选择岗位的自由,另一方面保障机制的不完善也导致了媒体临时工的增多,以致许多媒体从业人员自嘲为“新闻民工“。  相似文献   

16.
政策要闻     
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6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新闻单位的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等新闻采编人员及提供技术支持等辅助活动的其他新闻从业人员,在从事采访、参加会议、听取传达、阅读文件等职务活动中,获取的各类信息、素材以及所采制的新闻作品,其中包含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未公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量记者加入到富有活力的媒体行业中,记者的生存状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灵活的市场化用人机制加速了新闻从业人员的流动,这一方面赋予了他们选择岗位的自由,另一方面保障机制的不完善也导致了媒体临时工的增多,以致许多媒体从业人员自嘲为“新闻民工”。  相似文献   

18.
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新闻编辑记者在媒体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背景下,只有不断保持自身策划意识才能够切实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新闻编辑记者如何在十四五规划纲要背景下有效培养自身策划意识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国 《新闻三昧》2007,(3):36-38
作为时间就是生命的新闻从业人员,如何能够迅速从纷繁复杂的信息源中准确捕捉到有效新闻信息并加以应用,往往成为大众传媒衡量其从业人员素质最为重要的砝码。特别是中央媒体驻站记者,人手少不说,关键是新闻信息源不足,笔者在几年来的驻站实践中深深感到,有三  相似文献   

20.
驻欧归来忆同行孙维佳说不清我当初选择新闻这行当是否有些异想天开;1990年初,当我踏上赴欧旅途,出任新华社常驻欧洲共同体记者时,内心深处着实是既惶恐又亢奋。走马上任布鲁塞尔,我结识的第一批人,便是形形色色的各国记者。还记得我初次走进欧共体委员会新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