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汉语繁复句的句类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语义的角度可以对汉语的繁复句进行研究,语法层次的句子类别称为句模,语用层次的句子类别称为句型,而语义层次的句子类别是句类。凡是涉及到作用效应链一个环节或简单地表示判断的都是简单句,共有七种基本的简单句。繁复句则是描述了作用效应链两个或多个环节,可以分为复合句、并列句和混合句。这样对句子的语义处理可以应用到计算机理解语言上。  相似文献   

2.
"小句"最初作为一个名称运用于语法著作中。后来的研究逐渐发现"小句"的重要作用,肯定"小句"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提出"小句中枢说"。"小句"的问题仍然很多,学术界围绕"小句"的定义、"小句"的名称、主谓短语与"小句"的关系、"小句中枢"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成果丰富。  相似文献   

3.
“零句”和“流水句”——为赵元任先生诞辰120周年而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沈家煊 《中国语文》2012,(5):403-415,479
赵元任先生的"零句说"是从整体上根本上揭示汉语语法特点的重要学说,包含三个互相联系的要点:(一)整句由零句组成。(二)零句是根本。(三)零句可以独立。从零句说引申出关于主语和谓语的两个重要观点:汉语的主语就是话题,汉语的谓语不宜按名词和动词区分类型。零句说能解释为什么汉语多"流水句",对零句说理解不透彻是流水句的研究不能深入的原因。本文在零句说的基础上阐述流水句的"并置性"和"指称性",这两个特性对语法理论中句法递归性和名动分立的普适性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4.
以往对分裂句的研究是在句子层面上进行的,而且往往忽视假拟分裂句。本文在分析假拟分裂句的形式特征的基础上,尝试从认知语法的图形-背景理论的角度探讨假拟分裂句的成因。本文认为,拟分裂句作为一种语法现象,它的使用与人们的交际目的密切相关。在认知语言学层面上对假拟分裂句进行研究,不但可以揭示假拟分裂句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而且可以阐释假拟分裂句的运作机制,从而为假拟分裂句的研究开辟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被动句在英语里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而在汉语的使用却受到限制。本文对英汉被动句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在英语中结构被动句远远多于意义被动句,而在汉语中却恰恰相反,因此在翻译中要进行适当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郭莹 《海外英语》2012,(21):224-226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对英汉语被动句语法化进行比较。从语法化和语法结构体两大层面入手,分析英汉语被动句在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相似、相异、相关的语法现象背后的特征,发现:英语被动句的语法化程度要高于汉语被动句,汉语被动句则由于动词没有形态的变化,需要借助其他形式来帮助展现其句型特征。尽管英汉语被动句在句法形式上虽然有差异,但是在表达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上机理还是可以相通的。  相似文献   

7.
李勇娜 《文教资料》2011,(36):102-104
“不如”差比句作为古代汉语表“不及”义差比的主流句式,与表超过义的“比”字句形式相似,但其语法化过程却远慢于后者。“不如”句的语法化过程和“比”字句同中有异,其语法化缓慢的原因可以从比较句的积极性作用,使用频率和最初用法三个方面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般的疑问代词"哪"在篇章中使用的情况比一般书上所说的要复杂的多。它在应答句中已经虚化,并且产生了新的语用意义,体现了一种语法化现象。本文试从功能,语用,心理认知等角度对此现象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9.
简介小句及物性理论,以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系统为理论框架,主要从过程和参与者两方面探讨了汉语小句的结构歧义现象,说明系统功能语法侧重对句法结构进行功能整体性的研究,是对以形式分析为主的传统语法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0.
由系动词构造而成的存在句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基本功能都是表示某空间处所存在某事物。但是。两种语言在存在句的表面语言形式上呈现出一系列差异.尤其是在处所词的语序、全句主语、全量关系表达等方面。本文的研究表明,汉英“是/be”存在句的高度一致性是其根本属性。它们的表面差异多半跟存在句本身无关,而是其他有独立存在意义的语法原则在存在句上实例化所造成的表面现象。这些现象都可以在普遍语法的分析范式下逐一得到解释和清理。  相似文献   

11.
以功能语法中“级转移”理论为基础对含有嵌入句的结构进行分析,并通过联系传统语法中的定语从句、宾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可以看出在功能语法中,嵌入句只作为小句中某一成分的修饰成分,含有嵌入句的小句不能算做小句复合体。  相似文献   

12.
日语语法现象的复杂性不逊于汉语语法现象。该文从日语句子结构成分入手,重点分析了"主谓谓语句"与"主-宾-谓句"的交替现象,熟知汉语语法之人亦能看出,日语"主谓谓语句"和"主-宾-谓句"的交替现象是同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或技巧的变化形式。这种转换须服从语法规则,持谨慎态度,中高级日语学习运用者不应出现偏差或失误。  相似文献   

13.
表层结构相似的“来”类隐现句在深层结构上并不完全一致。使用形式转换的方法,分化出三种不同的“来”类隐现句,并从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分析的角度揭示三种“来”类隐现句在深层语义上的不同,可对三种“来”类隐现句下位形式的产生原因从认知功能语法角度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4.
双宾句是现代汉语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句式,长久以来一直受到许多语法学家的重视。对双宾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体系,而且有助于人们解释更多的现代汉语语法现象。随着研究的深入,双宾句分类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者们去克服,以提升近代汉语研究的水平和层次。  相似文献   

15.
牛岩 《华章》2013,(31)
关于可逆句,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就已有人关注,目前国内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在分类研究上,前人将可逆句根据句型语法意义、动词语义类型、句式语义类型对其进行分类研究。这些都是基于及物动词进行的研究,而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不仅及物动词,事实上不及物动词也同样存在可逆现象。所以我们提出新的划分方法,将不及物动词纳入研究范畴,根据动词属性进行划分,将可逆句分为:及物动词可逆句与不及物动词可逆句。关于及物动词可逆句研究众多,不再一一赘述。本文主要谈论本文研究对象--不及物动词可逆句。  相似文献   

16.
王静丰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3):45-46,71
取得类双宾语句是现代汉语双宾语句中的一类。双宾语句看似简单,但是内部逻辑关系复杂。学者们对这一问题见仁见智地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见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借鉴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主要是句法、语义层面,也涉及一部分语用),并结合配价理论对取得类双宾语句做出了细致、综合的分析,力求对其组成成分及结构关系进行客观的描写。  相似文献   

17.
文学性是文学语篇加工者传递的主要交际意图,叙事性文学语篇的“初始句”是全文的首句,在提供事件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等言内语境信息的同时要传递作品的叙述风格、情感基调等文学审美欣赏信息,因此“初始句”在语篇形式上就具有不同的语法形式特征。从“初始句”实现的语篇功能视角出发,对“初始句”为突出语篇的故事性、新奇性或情感性等功能和口语化或书面语化等不同的叙事风格而选择的不同语法特征进行描写。  相似文献   

18.
以和的歧义句研究多是从语法角度或静态的角度进行的。现从语义学、语用学和动态句的角度,对歧义句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及持的态度和处理的办法谈炎自己的一些新认识。  相似文献   

19.
李林徽 《文教资料》2010,(28):23-27
本文就无可回避而又急需解答的语法教学实践和就业语言社交实践问题.以及已经成为学校语法教学规范却依然争议极大、存废观点截然相反的连动句学术研究问题。阐述了从汉语析句目的的角度对汉语连动句进行析句目的考察的实践背景和学术背景。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双宾语句研究历程及分歧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宾语句是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中富有特色的一种句式。在历来的语法研究中,双宾语结构一直受到前辈学者的关注,是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个传统且重要的课题。总结前人对这一句型的语法探索,可以更好地了解前人语法研究的成果,清晰地明辩这一句型及研究中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