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教育实践的现实难题引发了教师精神困境的理论探索。教师“精神生态”论主张援引生态学的理念,通过呼唤教师精神世界的复归,克服物质生活异化与精神价值消解所引发的精神困境,重建教师精神生态平衡。教师“精神生态”问题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它蕴含着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城市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趋势。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使得城市人精神生态失衡现象凸显,探讨城市人的精神生态平衡问题意义重大。引导城市人注重自我精神生态教育、积极发挥大学在精神生态重建中的重要作用、营造精神生态绿化的社区环境是城市人精神生态重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远离尘嚣》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从精神生态学视角看《远离尘嚣》,可以发现在人的精神生态系统中欲望的归回与前行对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左右着人类所在的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态平衡,左右着人与自我的个体生态平衡.合理调控人类精神世界的各种欲望,从过犹不及中回归,从短暂而止中前行,恪守顺其自然的平衡,人类才能走向诗意栖居的生态之路.  相似文献   

4.
美国精神中的民主、自由、个人主义、实用主义都具有维护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鲜明特征。美国大学对美国精神的培育是诉诸知、情、意、行的立体式系统来实现的。它的特点是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培育目标的弥散性和"中立性"、内容的广泛性、开放性和渗透性,以及培育方式的隐蔽性,手段的实用性与体验性。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是一种反映大学本质的精神状态,它是大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慢慢积淀而成,并时时影响着大学师生价值观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内在力量。它不是指具体的某种精神,而是精神的升华,是大学在意义上的象征。从现实状况来看,理性精神反映大学的本质,理性精神象征大学。我国的大学最缺乏和最需要的仍然是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6.
在精神生态批评的视闯中解读文学作品有助于生态理论的建构和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本文通过解读《公司人》中的精神生态思想,挖掘了公司人精神生态危机的根源;探讨了精神生态危机与公司发展的关系;提出了精神生态的失衡是摧残行业和行业人的主要隐患之一;指出了精神生态平衡与行业发展的重要性。行业只有与精神生态保持平衡,才能健康地发展,对其它行业的开拓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美国现实主义作家舍伍得.安得森的"精神顿悟",并从起源、表现方式、作用等方面阐述了舍伍得.安得森小说中的"精神顿悟"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结合以上内容,通过何为现代人"精神顿悟",应该如何取得"精神顿悟",获得真正的幸福等论述阐述了舍伍得.安得森与其短篇小说中的"精神顿悟"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表层是技术,深层是精神。教育实际是“精神培植”,教育的本质即精神的塑造。是否培植和塑造了学生的精神,应是我们评判一种教育方式优劣的重要标尺。用此标尺来度量自学考试这一独特的教育方式,我们就会发现,自学考试的精神内涵是极为丰富的,自学考试具有巨大的精神价值。所谓自学考试的精神价值,就是自学考试  相似文献   

9.
牛仔精神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的美国西部大开发,西部牛仔的开拓、吃苦及独立自主的精神更是对美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牛仔精神作为美国人的精神支柱,鼓舞着美国人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开垦疆域,增强国家实力,同时也为美国的现代化之路铺平了道路,因此,这种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0.
美国精神的建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欧洲进步思想和美国本土培养出来的伟大精神都为美国精神的建构和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精神的历史建构和时代演进成为驱动美国社会不断进步的原动力,其广泛的世界性对于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精神,亦称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达14年反抗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主体精神。它是在抗日战争中为中华民族成员广泛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与道德规范的集中反映,并通过中华民族成员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情感方式等加以展现。以救亡图存为主导价值理念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与升华,在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的进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为现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它明确了现代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促成了全民族独立意识的形成,赋予了爱国主义以人民性的时代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美利坚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精神。美国高校主要通过通识教育来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借鉴美国经验,我国应从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强化实践教育、营造教育环境等方面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3.
志愿精神是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志愿活动长期有效开展的稳定剂。青少年是美国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高、服务类型多样,这一现状是与志愿精神的培育分不开的,只有将志愿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才能长期坚持志愿活动。美国依托家庭、社区和学校三个平台对青少年志愿精神进行培育的方式对于我们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三位一体的培养路径将知识的传授和志愿服务的实践相结合有利于青少年志愿精神的养成和参与志愿服务技能的提升,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4.
美国饱受争议的"哥特式小说家"雪莉·杰克逊的短篇小说《摸彩》讲述的是战后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村落里,一个女人如何以民主抽签的方式被选为全村的祈求丰收的祭品,进而被村民及自己的家人用乱石砸死的骇人故事。杰克逊将一个本应只可能在伦理混沌的古代社会发生的故事转化为现代美国社会伦理困境的某种夸大而深刻的表现,目的在于通过揭示美国核心伦理精神—"平等的自由精神"对美国社会伦理构建的负面影响,表达对美国社会伦理现实的担忧并同时抒发了自己的社会伦理观。  相似文献   

15.
论精神损害与赔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精神利益的含义、构成,精神损害的实质,受损精神利益的物化,精神损害赔偿费的计量方式等问题,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法定精神是外在精神利益和内在精神利益的集合,法人精神利益的存在有深刻的法理依据,精神损害的实质就是法律主体多层精神利益正常存在状态的破坏,受损的精神利益可以并能够物化为一定量的金钱财产,精神损害赔偿费数量的确定应考虑四种主要因素和四种酌定因素等,文章对探讨精神损害与赔偿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人在短短的百年间创造了自己的新大陆,取得举世瞩目的工业奇迹,并建构了自己的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们积极奋斗、注重实效、不断进取的精神,这就是“美国精神”。实用主义是美国工业文明中的竞争哲学,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一份思想文化遗产,是“美国精神”的升华与提炼。强调行动,注重效果,提倡开拓进取,这是实用主义哲学体系中的积极内容,这是当今美国社会行动准则和人生信念。当然,实用主义也有它的片面性和错误,我们应对此加以鉴别和批判,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是培养当代"中国工匠"的题中之义。美国职业教育孕育并塑造了美国特有的"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对职业的高度认同,不断激发"工匠"的创新求精动力,同时,行业协会对其产生的深远影响等,对重塑我国的"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积极倡导建立并完善"工匠"职业认同体系,建立健全灵活的教育培养体系,并由行业、企业、学校联合打造,共同促进中国"工匠精神"的回归,使其成为一种长期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8.
托克维尔对现实中的社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当时美国的民情即美国的公民精神做了独到的分析。他所探讨的公民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有所契合,因此他笔下的公民精神,依然对我国的公民教育及诸多改革具有较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使自己成为自己的并持续维持自身存在的特有的精神。其内涵是:从中西族际政治的角度看,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追求和理想;从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来看,"仁者爱人、为仁之方、为仁由己、欲仁得仁"的厚德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从中西思维方式的特点来看,贵柔守弱的柔弱胜刚强的否定式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处事原则。  相似文献   

20.
精神,是指人的思想状态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活力。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就像电一样,没有状态、没有体积、没有重量,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是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集中体现。如:一个人是朝气蓬勃还是萎靡不振、是积极进取还是畏缩不前、是意志坚定还是犹豫不决,这些我们都可以从其面目表情及身体状态上看出来。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美国著名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的经典之作《自动自发地工作》说的是:战争时期,美国必须与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但没人知道加西亚将军的确切地点,更无法用电话联系。有人向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