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利用泛函密度理论方法在B3LYP/6-311++G(d,p)//CCSD(T)/6-311++G(d,p)水平上对CH3+O(3P)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在B3LYP/6-311++G(d,p)水平上优化了反应途径上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结构.通过谐振频率和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验证了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之间的相关性,并在CCSD(T)/6-311++G(d,p)水平上进行了单点能计算.结构表明,该反应有多个通道,产物分别是H2CO+H,HCO+H2,CO+H+H2和OH+CH2,主要反应通道为c5.这与实验观察到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用直接从头算动态学方法对CH2N+HONO→CH2NH+NO2反应进行了研究.用BH&HLYP/6-31+G(d,p)方法对所有稳定结构和过渡态的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并用内禀反应坐标方法计算了最小能量路径(MEP).在QCISD(T)/6-311+G(2df,2pd)理论水平上对所有结构的能量进行了进一步校正.用变分过渡态理论(CVT)在考虑小曲率隧道(SCT)校正的水平上计算了200~2500K温度范围内标题反应的热速率常数,计算结果表明,上述温度范围内热速率常数有正的温度效应,计算结果与文献数据能够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3.
用MP2(FULL)/6-311G(d,p)方法优化了Cl与CH4反应的各驻点的几何构型,用高水平方法 QCISD(T)/aug-cc-pvtz计算了单点能,得到两个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5.82 kJ/mol和165.40 kJ/mol.采用变分过渡态理论加小曲率隧道效应的方法计算了两个反应在200~2000 K的速率常数,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1++g(d,p)水平上,对噻吩与羟基自由基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计算.优化得到了各个驻点的几何构型等,在此基础上采用QCISD (T)/6-311++G(d,p)//B3LYP/6-311++G(d,p)方法对所有驻点进行了单点能校正.研究结果得到,噻吩与羟基自由基反应主要经过了两个抽氢反应通道,反应产物为C4H3S与H2O.其中邻位抽氢的过程为该反应的主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5.
利用密度泛函方法(B3LYP)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H3SCH3与CHnF3-n(n=0~3)吸氢反应的微观动力学机理,在QCISD(T)/6-311G(d,p)//B3LYP/6-311+G(d,p)+ZPE水平上进行了单点能校正,并利用Polyrate 8.2程序计算了各反应在200~3000K温度区间内的速率常数kTST、kCVT和kCVT/SCT,此外运用酸碱软硬度理论解释了随着甲基自由基逐步被F取代,速率常数不呈规律性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运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吡咯(C_4H_5N)与OH反应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性质.采用M06-2X/6-311++G(d,p)方法进行了几何构型的优化.基于M06-2X/6-311++G(d,p)方法优化的几何构型,采用CCSD(T)/cc-p VTZ方法进行了单点能的计算.标题反应存在氢提取和加成/消除两种反应机理.利用RRKM-TST理论研究了总反应速率和分支反应速率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加成/消除是最主要的反应途径,并且P2是预测的主要的产物.计算的速率常数与实验值吻合的很好.计算结果表明,在T1 000 K时,形成IM1是最要的反应通道;在T≥1 200 K时,P2是最主要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利用双水平QCISD(T)/6-311++G(d,p)//B3LYP/6-311+G(d,p)量子力学计算方法研究了二甲基硫和溴原子反应的微观反应动力学机理,该反应有3个可能的反应通道。通过计算得到DMS和Br反应生成复合物的平衡常数以及R1,R3在200~2000K温度范围内的反应速率常数,和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甲醇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二甲酯的密度泛函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水平上研究了二氧化碳和甲醇反应生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用内禀反应坐标(IRC)和频率分析方法,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采用经Wigner校正的Eyring过渡态理论和热力学方法,研究了该反应通道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性质,计算了该反应压力在101.325kPa,温度从298.15K到423.15K下的速率常数.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综合分析,该反应在不加催化剂的条件下难以发生,而反应的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G(d,p)理论水平上对丙烯与氧原子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对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及过渡态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和振动分析对反应过渡态进行了确认.计算结果表明,氧原子与丙烯可以快速复合形成多种中间体,然后经历异构化、解离反应生成各种产物如CH3CH2CHO、CH3COCH3、不饱和烃以及H2O、OH、H.丙烯与氧原子反应通道主要有异构化、置氢和脱水反应3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B3LYP/6-311G**密度泛函(DFT)方法研究吡唑衍生物异构化反应机理.优化得到各驻点的几何构型,并通过振动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对反应过渡态进行了确认,解析了反应路径,该反应机理为吡唑环上的H9原子从N2原子迁移到N1原子上,形成过渡态ts和产物p.此外,在同一水平上研究了当R1和R2分别被不同烷基或苯基取代的反应情况,找出这类反应随取代基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按照文献合成了三元固体配合物[Sm(C9H6NO)2(C6H5COO)]·H2O,通过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利用Hess定理设计了配位反应的热化学循环,并在常压298.15K下,分别测定了六水氯化钐、苯甲酸、8-羟基喹啉以及配合物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焓,根据热化学原理求出了298.15K时,配位反应的反应焓;并进一步计算出了[Sm(C9H6NO)2(C6H5COO)]·H2O三元固体配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相似文献   

12.
采用从头算能量梯度方法,分别以HF/3-21G和HF/6-31G^**基组研究了无机不饱和类硼烯H2NBLiF与乙烯的加成反应:H2NBLiF C2H4→H2NBC2H4 LiF。找到了该反应的过渡态,并利用计算所得的各平衡构型及过渡态附近势能面的性质(原子坐标、谐振动频率、能量等),分析了反应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用热力学方法计算盐溶液的pH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HCO3 -离子的电离和质子化或水解反应进行了耦合。在 2 98K,耦合反应 1(H2 CO3 CO3 2 -+ 2 H+ )的标准自由能变 (△ r Gθ2 98)和热力学平衡常数 ( Kθ)分别是 94 .1 k J·mol- 1 和 3.31× 1 0 - 1 7。耦合反应 2 ( 2 H2 O+ CO2 -3 2 OH- + H2 CO3)的△ r Gθ2 98和 Kθ分别是 6 5.3k J· mol- 1 和 3.6 6× 1 0 - 1 2 。 Na HCO3溶液的 p H是 8.3。对醋酸铵溶液中 ,铵离子的电离和醋酸根的质子化反应进行了耦合。计算得到醋酸铵溶液的 p H值等于 7.0 0。  相似文献   

14.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CN)2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在B3LYP/6—31G^*,B3LYP/6—311 + + G^**计算水平上,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反应物、产物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在B3LYP/6—311 + + G**水平上通过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和振动分析,对过渡态进行了确认。在QCISD(T)/6-311 + + G^**水平上进行了单点能量计算。并确定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在强场的作用下,2-甲基环戊酮离子会解离成各种产物,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UB3LYP/6-31G(D,P)方法研究了2-甲基环戊酮离子的一个解离通道.找到过渡态、中间体和由此生成的产物C4H5O++C2H5.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密度泛函(DFT)计算方法,在UB3LYP/6-311 G(3d,2p)水平上优化了后过渡金属正离子乙炔络合物M(C2H2) (M=Co,Ni,Cu)不同自旋态的稳定几何构型,并对此络合物体系的全部振动频率进行了计算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低自旋态络合物能量均比高自旋态络合物能量低.能量较低的高自旋态M 与C2H2在形成络合物时,M 的价电子自旋要发生翻转,形成稳定的低自旋态络合物.根据振动频率值分析过渡金属正离子乙炔络合物M(C2H2) 中的最弱键是M-C键.不同的过渡金属正离子M 在不同的自旋态络合物中活化了乙炔的C-C三键和C-H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体微扰理论方法计算了羟基和异戊二烯反应通道,在MP2/6-31G(d,P)的水平上优化了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产物的几何构型和谐振频率。并在QCISD/6-31G(d,p)的理论水平下进行了单点能计算,计算表明:异戊二烯与OH反应时,碳碳双键的末端碳原子与羟基加成反应是主要的反应通道,而其它的是次要通道。  相似文献   

18.
选择6-311++G(2df,2pd)、6-311++C(3df,3Pd)、cc-PVDZ、AUG-cc-PVDZ、cc-PVTZ、AUG-cc-PVTZ基组,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对SiC-(X2∑+)的光谱常数和分子属性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同时讨论了采用不同基组计算得到的光谱常数和分子属性的数据,并与文献报道的实验与理论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对于SiC-(X2∑+),采用B3LYP/AUG-cc-PVTZ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数据吻合的最好.部分光谱数据还是第一次给出理论报道.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两种不同动力学循环方案,在B3LYP/6-311++G(d,p)+ZPE和B3LYP/aug-ccp VTZ//B3LYP/6-311++G(d,p)+ZPE水平上,同时考虑PCM和CPCM模型对5-羟甲基胞嘧啶(5-HMe Cyt)中N3、N4、O2不同位点质子化的p Ka值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经验值法,5-HMe Cyt中N3位置质子化的p Ka值最大;采用质子交换法,以N3质子化的胞嘧啶为参考酸,发现CPCM模型计算结果对计算方法的依赖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按照文[1]献合成了三元配合物[La(C9H6NO)2(C6H5COO]·H2O,通过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利用Hess定理设计了配位反应的热化学循环,并在常压、298.15 K下,分别测定了七水氯化镧、苯甲酸、8-羟基喹啉以及配合物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焓,求出了298.15 K时配位反应的反应焓,并进一步计算出了三元配合物[La(C9H6NO)2(C6H5COO)]·H2O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